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34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包括: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一骨块,所述第一骨块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二骨块,所述第二骨块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所述第二骨块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骨块为松质骨,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能够促进骨生长,第二骨块为皮质骨,密度较大,支撑作用好,吸收性能较弱,能够确保修复效果,完全填补颌骨的损伤处,保证牙槽骨修复后的高度能够满足种植体的固定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修补结构兼顾了支撑作用与吸收效果,且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均为厚度均匀的结构,吸收与支撑的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好的保证损伤处的骨生长的效果的一致性。长的效果的一致性。长的效果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护理的
,特指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颌骨是指位于人体面颅的颌部的骨头,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叫上颌,下部叫下颌,颌部的骨头为颌骨,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边缘镶嵌牙根的部分称为牙槽骨。在牙齿出现问题或者牙齿缺失时,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种植牙,种植牙是在口腔缺牙区的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也称人工牙根),种植体成活后,在其上端制作复体进行修饰。在临床应用中,种植区牙槽骨量不足成为常见问题。
[0003]通常解决牙槽骨缺失的做法是植骨手术,一般需要3个月到1年时间,如果骨缺损面积不大,植入骨粉和骨膜后,上颌约6个月,下颌约3个月,骨粉与骨膜基本成骨,可以进行种植手术。如果骨缺损面积较大,需要加入钛网和骨粉进行骨增量,3

6个月后取出钛网,然后再等待3个月左右才能进行种植。严重的骨缺损需要进行自体骨的移植,大概需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由于自体骨的用量有限,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足。目前植骨材料还有同种异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替代材料以及组织工程化骨等,每种材料各有利弊,但上述各种材料有的支撑作用强,但吸收不好,骨生长慢,有的支撑作用弱,但吸收快,骨生长达不到修复的效果,也即牙槽骨修复后的高度仍不能满足种植体的固定要求,故亟需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解决现有的植骨材料难以兼顾支撑作用与吸收效果而存在的修复时间长和修复效果差的问题。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包括:
[0007]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一骨块,所述第一骨块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以及
[0008]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二骨块,所述第二骨块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所述第二骨块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
[0009]本技术的修补结构采用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填充颌骨损伤处,其中的第一骨块为松质骨,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能够促进骨生长,第二骨块为皮质骨,密度较大,支撑作用好,吸收性能较弱,能够确保修复效果,完全填补颌骨的损伤处,保证牙槽骨修复后的高度能够满足种植体的固定要求。本技术的修补结构兼顾了支撑作用与吸收效果,且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均为厚度均匀的结构,吸收与支撑的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好的保证损伤处的骨生长的效果的一致性。
[0010]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骨块有两个,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的相对两侧。
[0011]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为多孔隙结构,其孔隙内填充有骨粉。
[0012]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骨粉包括松质骨粉和皮质骨粉,所述松质骨粉的含量为10%至30%,所述皮质骨粉的含量为70%至90%。
[0013]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之间的骨粉层。
[0014]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的外轮廓为方形。
[0015]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为弧形,且与与颌骨损伤处的形状相适配。
[0016]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颌骨损伤处的颌骨上。
[0017]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的外轮廓相一致。
[0018]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骨块的厚度为3.5至5.5mm,所述第二骨块的厚度为1.5mm至2.5mm。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上颌骨植入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下颌骨上的种植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种植牙的安装状态与牙齿生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用于填补在颌骨损伤处,支撑作用好,吸收性能也好,能够促进骨生长,保证损伤处的修复效果。颌骨损伤处包括拔牙窝处、牙周骨囊肿形成的损伤、颌骨缺失处以及颌骨创伤处等,本技术的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支撑作用的一致性,也能够确保吸收效果的一致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进行说明。
[0027]参阅图4,显示了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对本技术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进行说明。
[0028]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包括第一骨块21 和第二骨块22,第一骨块21嵌填于颌骨损伤处,该第一骨块21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第二骨块22嵌填于颌骨损伤处,该第二骨块22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第一骨块和第二骨块相贴并填设在颌骨损伤处,以利于颌骨损伤处的修复,其中的第一骨块为松质骨,其吸收性好,支撑作用较弱,但也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骨块为皮质骨,其吸收性弱,支撑作用较强,第一骨块和第
二骨块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支撑的稳定效果以及吸收的一致性,从而第一骨块在颌骨损伤处能够较快的被吸收,并促进骨生长,第二骨块的吸收较慢,但能够确保颌骨损伤处的修复效果,生长的牙龈组织能够包覆第二骨块,实现了完全填覆颌骨损伤处,达到所需的修补高度,进而能够为种植牙的种植体提供牢固的支撑。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上颌骨11和下颌骨12的边缘用于镶嵌牙根的部分为牙槽骨13,在该牙槽骨13之上包覆有牙龈14,牙齿10排列在牙龈上,牙齿10的牙根生长在牙槽骨13上。种植牙包括种植体31和牙冠32,种植体31植入到牙槽骨13内,该种植体31的顶部形成基座以供安装牙冠32。牙槽骨13为种植体31提供固定基础,在牙槽骨13处的骨量不足,牙槽骨13较薄时,牙槽骨13就无法为种植体31提供牢固稳定的固定基础了,此时就需要对牙槽骨13进行增高。该处牙槽骨骨量不足可视为颌骨缺失的损伤。针对这一损伤的修复,可将第一骨块21和第二骨块22 填充至该损伤处,第二骨块提供支撑作用,牙龈生长后会包覆该第二骨块从而达到所需的高度,实现了对牙槽骨进行增高,且第二骨块的厚度均匀,能够保证修复后的表面效果;第一骨块能够促进骨生长,且第一骨块的厚度均匀,各处被吸收的量相同,保证了颌骨修复的效果。
[0030]在本技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一骨块,所述第一骨块为松质骨且厚度均匀;以及嵌填于颌骨损伤处的第二骨块,所述第二骨块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所述第二骨块为皮质骨且厚度均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块有两个,贴设于所述第一骨块的相对两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块为多孔隙结构,其孔隙内填充有骨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伤处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骨块和所述第二骨块之间的骨粉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骨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启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盛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