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91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子产品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共同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支撑;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铰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将支架设置成可折叠式时,造成支架的结构复杂,进而导致其组装和折叠的过程都费时费力,十分不方便的问题。十分不方便的问题。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生活中,笔记本电脑凭借其轻便、易携带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在办公、娱乐等方面。人们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当需要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时,由于笔记本电脑屏幕的高度较低,会极大的影响使用的舒适度,因此需要在其下方加装笔记本电脑支架来调节笔记本电脑的高度。
[0003]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支架为了方便携带,往往设置成可折叠式,但这也同时造成支架的结构复杂,进而导致其组装和折叠的过程都费时费力,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折叠的支架结构复杂、组装和折叠不便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
[0006]第一支撑组件;
[0007]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共同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支撑;
[0008]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铰接;及
[0009]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至少设置两个。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端的端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其中,通过将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面抵接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相互远离,通过将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面分离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相互靠近。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拓展坞,所述拓展坞包括多个接口。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笔记本电脑的一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靠近笔记本电脑的一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共同支撑笔记本电脑。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笔记本电脑的一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靠近笔记本电脑的一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底杆、第一支杆和第一支脚,所述第一底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杆的另一端的相互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0016]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底杆、第二支杆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二底杆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杆的另一端的相互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底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用于共同卡持笔记本电脑的侧边。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底杆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第二底杆间隔设置至少两个。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有推拉口,所述推拉口内滑动设置有推拉盒。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铰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铰接,第二连接件的第四端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使得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即可实现折叠或打开,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折叠的支架结构复杂、组装和折叠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主视图;
[0025]图4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中支架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6是图4中支架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8]图7是图6中支架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拉盒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拉盒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0032]10、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部;12、第一底杆;121、第一限位槽; 122、第一卡
持部;123、第一垫块;13、第一支杆;14、第一支脚;20、第二支撑组件;21、第二支撑部;22、第二底杆;221、第二限位槽;222、第二卡持部;223、第二垫块;23、第二支杆;24、第二支脚;25、推拉口;30、第一连接件;31、第一端;32、第二端;33、凹陷部;34、第一通孔;40、第二连接件;41、第三端;42、第四端;43、凸起部;44、第二通孔;50、转轴;51、螺柱;52、盖帽;60、拓展坞;61、接口;70、推拉盒;7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共同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支撑;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铰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至少设置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四端的端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其中,通过将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面抵接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相互远离,通过将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一面与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面分离可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相互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拓展坞,所述拓展坞包括多个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靠近笔记本电脑的一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靠近笔记本电脑的一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