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编轴向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85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编轴向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包括内部支撑层、第一表面织物层和第二表面织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混编轴向织物采用内部支撑层、第一表面织物层和第二表面织物层缝接组成,采用多层经编工艺,使得织物具有高度的纤维连续性和线性;在内部支撑层内部开设有侧置侧向限位防脱槽的内部支撑口,在内部支撑口内插接外侧具有斜置限位杆的玻纤支撑条,从而大大提升轴向织物的轴向抗弯折能力和弹性复位性能;利用在侧向限位防脱槽内侧开口位置缝接侧向限位缝线,在内部支撑口外侧缝接横向限位缝线,从而大大提升玻纤支撑条内部安装后的牢固度和稳定性。固度和稳定性。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编轴向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是一种混编轴向织物。

技术介绍

[0002]多轴向技术在国外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织造技术。由于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和对纺织品要求的不断提高,90年代对多轴向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和推广应用。近年来,以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织物为增强结构的先进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以往纺织复合材料增强体多采用机织方格布。由于传统机织物组织结构中的纱线处于弯曲状态,使得高性能纤维机织物中纤维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然而经编多轴向织物是由多层伸直且平行排列的纱线层利用经编结构的组织绑缚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类织物经树脂浸渍固化后可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它的出现一改以前针织物纤维含量及模量低的缺点,并且很好地解决了机织物由于屈曲效应导致的纤维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织物结构上,经编多轴向织物由于多层铺层及绑缚纱线的存在充分利用了平行纱线的性能,提高了层间性能。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轴向织物的纤维性能受到纺织原材料的局限,因此沿垂直方向的卷曲性和抗弯折,以及复位性能依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混编轴向织物,解决目前市面上的轴向织物的纤维性能受到纺织原材料的局限,因此沿垂直方向的卷曲性和抗弯折,以及复位性能依然有限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编轴向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包括内部支撑层、第一表面织物层和第二表面织物层,所述的内部支撑层内部开设有内部支撑口,所述的内部支撑口顶端开设有与内部支撑层外侧相连通的侧向装卸口,所述的内部支撑口内侧面上交错开设有多个侧向限位防脱槽,所述的内部支撑口内部插接有玻纤支撑条,所述的玻纤支撑条两侧具有与侧向限位防脱槽相配合的一体结构斜置限位杆,所述的玻纤支撑条通过斜置限位杆插入侧向限位防脱槽内部与内部支撑口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第一表面织物层与内部支撑层上表面编织固定,所述的第二表面织物层与内部支撑层下表面编织固定。
[0007]所述的内部支撑层、第一表面织物层和第二表面织物层之间位于侧向限位防脱槽内侧开口位置缝接有防止开口拉扯变形的侧向限位缝线。
[0008]所述的内部支撑层、第一表面织物层和第二表面织物层之间位于内部支撑口外侧缝接有用于防止内部支撑口弯曲变形的横向限位缝线。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技术的一种混编轴向织物采用内部支撑层、第一表面织物层和第二表
面织物层缝接组成,采用多层经编工艺,使得织物具有高度的纤维连续性和线性;
[0011](2)在内部支撑层内部开设有侧置侧向限位防脱槽的内部支撑口,在内部支撑口内插接外侧具有斜置限位杆的玻纤支撑条,从而大大提升轴向织物的轴向抗弯折能力和弹性复位性能;
[0012](3)利用在侧向限位防脱槽内侧开口位置缝接侧向限位缝线,在内部支撑口外侧缝接横向限位缝线,从而大大提升玻纤支撑条内部安装后的牢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7]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混编轴向织物,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包括内部支撑层1、第一表面织物层2和第二表面织物层3,内部支撑层1内部开设有内部支撑口4,内部支撑口4顶端开设有与内部支撑层1外侧相连通的侧向装卸口,内部支撑口4内侧面上交错开设有13个侧向限位防脱槽5,内部支撑口4内部插接有玻纤支撑条6,玻纤支撑条6两侧具有与侧向限位防脱槽5相配合的一体结构斜置限位杆7,玻纤支撑条6通过斜置限位杆7插入侧向限位防脱槽5内部与内部支撑口4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连接,第一表面织物层2与内部支撑层1上表面编织固定,所述的第二表面织物层3与内部支撑层1下表面编织固定。
[0019]进一步地,为了对两侧开口进行缝接限位,内部支撑层1、第一表面织物层2和第二表面织物层3之间位于侧向限位防脱槽5内侧开口位置缝接有防止开口拉扯变形的侧向限位缝线8。
[0020]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内部抗拉扯性,同时对侧向限位缝线8进行缝接限位,内部支撑层1、第一表面织物层2和第二表面织物层3之间位于内部支撑口4外侧缝接有用于防止内部支撑口4弯曲变形的横向限位缝线9。
[0021]本技术的一种混编轴向织物采用内部支撑层1、第一表面织物层2和第二表面织物层3缝接组成,采用多层经编工艺,使得织物具有高度的纤维连续性和线性;在内部支撑层1内部开设有侧置侧向限位防脱槽5的内部支撑口4,在内部支撑口4内插接外侧具有斜置限位杆7的玻纤支撑条6,从而大大提升轴向织物的轴向抗弯折能力和弹性复位性能;利用在侧向限位防脱槽5内侧开口位置缝接侧向限位缝线8,在内部支撑口4外侧缝接横向限位缝线9,从而大大提升玻纤支撑条6内部安装后的牢固度和稳定性。
[0022]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编轴向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织物本体包括内部支撑层(1)、第一表面织物层(2)和第二表面织物层(3),所述的内部支撑层(1)内部开设有内部支撑口(4),所述的内部支撑口(4)顶端开设有与内部支撑层(1)外侧相连通的侧向装卸口,所述的内部支撑口(4)内侧面上交错开设有多个侧向限位防脱槽(5),所述的内部支撑口(4)内部插接有玻纤支撑条(6),所述的玻纤支撑条(6)两侧具有与侧向限位防脱槽(5)相配合的一体结构斜置限位杆(7),所述的玻纤支撑条(6)通过斜置限位杆(7)插入侧向限位防脱槽(5)内部与内部支撑口(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普泰玻纤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