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66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具体现有的光栅体积较大,不便于存放,也不便于移动,在搬运光栅时,不能对光栅进行有效保护,包括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下表面均设有组合组件,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相背面的一侧可拆卸设有防撞组件,组合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拉动活动杆使弹簧收缩,滑板沿着第一矩形板内表面滑动,通过将插板插入到插槽内,之后松开活动杆,使插块插入到插孔内,将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连接在一起,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将第二矩形板卡在光栅的四角后,通过将螺丝插设在螺纹孔内进行固定,通过减震弹簧配合减震板,可防止光栅在搬运时发生磕碰,造作损坏。造作损坏。造作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


[0001]本技术涉及裸眼3D成像
,具体为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

技术介绍

[0002]裸眼3D,就是利用人两眼具有视差的特性,在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如3D眼镜、头盔等)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具有空间、深度的逼真立体影像。裸眼式3D技术摆脱了辅助设备的束缚,能够使人更直观地观看立体影像,
[0003]现有的光栅在使用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0004]1、现有的光栅体积较大,不便于存放,也不便于移动。
[0005]2、在搬运光栅时,不能对光栅进行有效保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包括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所述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下表面均设有组合组件,所述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相背面的一侧可拆卸设有防撞组件;
[0008]所述组合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光栅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光栅的一侧固定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中部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光栅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光栅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板可活动插设在插槽内,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插槽的侧面固定设有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外侧表面活动插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插槽的端部固定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与第一矩形板内壁滑动贴合,所述滑板与第一矩形板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滑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固定设有插块,所述插块贯穿贯穿插槽,所述插块可活动插设在插孔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组件包括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二矩形板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外侧表面,第二矩形板的内表面固定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与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滑动贴合,第二矩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远离第二矩形板的一端固定设有减震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簧设有三个,且减震弹簧阵列分布在第二矩形板与减震板之间。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簧设有三个,且减震弹簧阵列分布在第二矩形板与减震板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矩形板的截面形状为“L”形。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的下表面均开设
有螺纹孔,所述第二矩形板的下表面螺纹插设有螺丝,所述螺丝端部螺纹插设在螺纹孔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先拉动活动杆使弹簧收缩,滑板沿着第一矩形板内表面滑动,通过将插板插入到插槽内,之后松开活动杆,使插块插入到插孔内,将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连接在一起,在不需要使用时,将拉动活动杆使插块从插孔内脱离,从而解除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之间的连接,便于移动;
[0016]2.本技术在将第二矩形板卡在光栅的四角后,通过将螺丝插设在螺纹孔内进行固定,通过减震弹簧配合减震板,可防止光栅在搬运时发生磕碰,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组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防撞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光栅;2、第二光栅;3、组合组件;31、第一固定板;32、插板;321、插孔;33、第二固定板;331、插槽;34、第一矩形板;35、滑板;36、弹簧;37、活动杆;38、插块;4、防撞组件;41、第二矩形板;42、海绵垫;43、减震弹簧;44、减震板;45、螺丝;4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包括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所述第一光栅1与第二光栅2下表面均设有组合组件3,所述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相背面的一侧可拆卸设有防撞组件4;
[0023]所述组合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3,所述第一固定板31固定连接在第一光栅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31靠近第二光栅2的一侧固定设有插板32,所述插板32中部开设有插孔321,所述第二固定板33固定连接在第二光栅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33靠近第一光栅1的一侧开设有插槽331,所述插板32可活动插设在插槽331内,所述第二固定板33靠近插槽331的侧面固定设有第一矩形板34,所述第一矩形板34的截面形状为“凹”形,所述第一矩形板34外侧表面活动插设有活动杆37,所述活动杆37靠近插槽331的端部固定设有滑板35,所述滑板35与第一矩形板34内壁滑动贴合,所述滑板35与第一矩形板34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弹簧36,所述滑板35远离弹簧36的一侧固定设有插块38,所述插块38贯穿贯穿插槽331,所述插块38可活动插设在插孔321内,先拉动活动杆37使弹簧36收缩,滑板35沿着第一矩形板34内表面滑动,通过将插板32插入到插槽331内,之后松开活动杆37,使插块38插入到插孔321内,将第一光栅1与第二光栅2连接在一起,在不需要使用时,将拉动活动杆37使插块38从插孔321内脱离,从而解除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之间的连接。
[0024]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组件4包括第二矩形板41,所述第二矩形板41的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第二矩形板4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外侧表面,所述第一光栅1
与第二光栅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46,所述第二矩形板41的下表面螺纹插设有螺丝45,所述螺丝45端部螺纹插设在螺纹孔46内,第二矩形板41的内表面固定设有海绵垫42,所述海绵垫42与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滑动贴合,第二矩形板41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减震弹簧43,所述减震弹簧43设有三个,且减震弹簧43阵列分布在第二矩形板41与减震板44之间,所述减震弹簧43远离第二矩形板41的一端固定设有减震板44,通过将第二矩形板41卡在光栅的四角后,通过将螺丝45插设在螺纹孔46内进行固定,通过减震弹簧43配合减震板44,可防止光栅在搬运时发生磕碰,造成损坏。
[0025]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拉动活动杆37使弹簧36收缩,滑板35沿着第一矩形板34内表面滑动,通过将插板32插入到插槽331内,之后松开活动杆37,使插块38插入到插孔321内,将第一光栅1与第二光栅2连接在一起,在不需要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弧形裸眼3D成像光栅,包括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1)与第二光栅(2)下表面均设有组合组件(3),所述第一光栅(1)和第二光栅(2)相背面的一侧可拆卸设有防撞组件(4);所述组合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3),所述第一固定板(31)固定连接在第一光栅(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31)靠近第二光栅(2)的一侧固定设有插板(32),所述插板(32)中部开设有插孔(321),所述第二固定板(33)固定连接在第二光栅(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33)靠近第一光栅(1)的一侧开设有插槽(331),所述插板(32)可活动插设在插槽(331)内,所述第二固定板(33)靠近插槽(331)的侧面固定设有第一矩形板(34),所述第一矩形板(34)外侧表面活动插设有活动杆(37),所述活动杆(37)靠近插槽(331)的端部固定设有滑板(35),所述滑板(35)与第一矩形板(34)内壁滑动贴合,所述滑板(35)与第一矩形板(34)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弹簧(36),所述滑板(35)远离弹簧(36)的一侧固定设有插块(38),所述插块(38)贯穿贯穿插槽(331),所述插块(38)可活动插设在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风华周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家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