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965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计算设备本体,计算设备本体的前端端面一侧通过合页与箱门连接,计算设备本体的内壁底端焊接有隔板,隔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铆接有侧板A和侧板B,侧板A和侧板B的内侧壁之间从下至上均匀间隔安装有吸热载台,吸热载台的内部安装有吸热管,散热组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消音组件包括隔音箱和隔音垫,隔音箱的内壁上粘接有隔音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散热组件和消音组件,水泵运转使水箱中的水循环往复进入吸热管中换热,将热量带出,散热效率高,效果好,噪音通过振动传递到振动弹簧和水囊中进行两次机械震动消音,避免噪音过大影响周围人员。避免噪音过大影响周围人员。避免噪音过大影响周围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互联网
,特别是涉及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通过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形成庞大网络,而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学习、工作、事业上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聊天、互传数据等,并且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高性能计算装置来进行互联网数据共通,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造成温度升高,而常常是采用风冷的方式散热,这种方式散热效果差,导致无法及时将热量排出,容易造成温度过高,设备停运;
[0004]2、现有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内部元件过多,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从而可能会对周围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0005]因此,现有的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通过利用散热组件和消音组件,水泵运转使水箱中的水循环往复进入吸热管中换热,从而通过水冷的方式将计算设备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散热效率高,效果好,避免设备内部温度过高,噪音通过振动传递到固定框上,带动外侧的振动弹簧振动,以及使安装板内部的水囊振动,从而可以通过两次机械震动消音的方式降低噪音,最后从隔音箱外壁上的消音孔排出,从而可以起到消音的作用,避免噪音过大影响周围人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包括计算设备本体,所述计算设备本体的前端端面一侧通过合页与箱门连接,所述计算设备本体的内壁底端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铆接有侧板A和侧板B,所述侧板A和侧板B的内侧壁之间从下至上均匀间隔安装有吸热载台,所述吸热载台的内部安装有吸热管,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水箱的一侧,所述计算设备本体的一侧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隔音箱和隔音垫,所述隔音箱的内壁上粘接有隔音垫,侧板A的外壁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排气孔,计算设备本体的外壁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散热窗,吸热载台和吸热管均设置有多个,吸热管可以与吸热载台的热量发生置换,隔音箱的外壁开设有消音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一侧外壁底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接头与连接管A连接,计算设备本体不运行时,
冷却水位于水箱内储存。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A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与吸热管和连接管B连接,所述连接管B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与吸热管和连接管C连接,所述连接管C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与吸热管和连接管D连接,所述连接管D的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吸热管连接,管接头和三分接头均起到管道连接的作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另一侧外壁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连接管E连接,所述连接管E的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散热板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散热板的进水端通过管接头与连接管F连接,散热板可以与冷却水发生热量置换,并将热量排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F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与吸热管和连接管G连接,所述连接管G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与连接管H和吸热管连接,所述连接管H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与吸热管和连接管J连接,所述连接管J的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吸热管连接,通过各个管道连接,使其形成一条循环的管道,可以循环往复吸收热量散热。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垫的内部上方和下方均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前后两端端面均通过振动弹簧与隔音垫的内壁连接,隔音垫的内壁为凹凸不平的,可以进一步起到消音的作用,振动弹簧利用机械震动起到降噪的作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端面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水囊,水囊内部的水受到噪音震动并吸收,起到降噪的作用。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当工作人员使用时,计算设备本体启动内部的主机电子元件等会产生大量的热,此时启动水泵,水泵运转通过出水管将水箱中的冷却水抽出,并通过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和连接管D将冷却水抽入到每层吸热载台内的吸热管中,并发生热量置换,冷却水吸热后通过连接管F、连接管G、连接管H和连接管J抽入到散热板中,并再次发生热量置换,接着冷却水通过连接管E重新回到水箱中,并循环往复,从而可以通过水冷的方式将计算设备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散热效率高,效果好,避免设备内部温度过高,解决了现有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造成温度升高,而常常是采用风冷的方式散热,这种方式散热效果差,导致无法及时将热量排出,容易造成温度过高,设备停运的问题。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消音组件,当工作人员使用时,由于计算设备本体内部元件过多,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噪音通过侧板A外壁上的排气孔以及计算设备本体外壁上的散热窗进入到隔音箱内,因为声音是通过振动传递的,因此噪音进入隔音箱内后,先利用隔音垫对其进行消音,接着传递到固定框上,带动外侧的振动弹簧振动,以及使安装板内部的水囊振动,从而可以通过两次机械震动消音的方式降低噪音,最后从隔音箱外壁上的消音孔排出,从而可以起到消音的作用,避免噪音过大影响周围人员,解决了现有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内部元件过多,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从而可能会对周围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散热组件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消音组件的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固定框的内部结构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计算设备本体;101、箱门;102、隔板;103、侧板A;104、侧板B;105、吸热载台;106、吸热管;2、散热组件;201、水箱;20101、出水管;20102、进水管;202、水泵;203、管接头;204、三分接头;205、连接管A;206、连接管B;207、连接管C;208、连接管D;209、连接管E;20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包括计算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本体(1)的前端端面一侧通过合页与箱门(101)连接,所述计算设备本体(1)的内壁底端焊接有隔板(102),所述隔板(102)的上表面两侧分别铆接有侧板A(103)和侧板B(104),所述侧板A(103)和侧板B(104)的内侧壁之间从下至上均匀间隔安装有吸热载台(105),所述吸热载台(105)的内部安装有吸热管(106),所述隔板(102)的下方设置有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水箱(201)和水泵(202),所述水泵(202)位于水箱(201)的一侧,所述计算设备本体(1)的一侧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消音组件(3),所述消音组件(3)包括隔音箱(301)和隔音垫(302),所述隔音箱(301)的内壁上粘接有隔音垫(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01)的一侧外壁底端设置有出水管(20101),所述出水管(20101)的另一端通过管接头(203)与水泵(202)连接,所述水泵(202)的出水端通过管接头(203)与连接管A(20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数据共通的高性能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A(205)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204)与吸热管(106)和连接管B(206)连接,所述连接管B(206)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204)与吸热管(106)和连接管C(207)连接,所述连接管C(207)的另一端通过三分接头(204)与吸热管(106)和连接管D(208)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昊卢思聪王宗涛贾忠信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尼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