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19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包括内设容纳空间的矩形外壳,矩形外壳周侧的一侧面作为受光面,其相邻另一侧作为指示面,指示面中部开设有导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导光体;导光安装口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片隔板,且隔板延伸至容纳空间内;导光体内侧一端分布有至少两个导光柱,且各导光柱分别由隔板间隔分布于导光安装口内并向容纳空间延伸但不超过隔板,导光体外侧一端作为观察端且突出于指示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光安装口的中部隔板的设置,导光体各个导光柱由隔板间隔分开,故各个导光柱对应端接受到的光信号互不干涉,而导光体的观察端突出于指示面,更有利于用户观察对应发光体由导光体引导出的指示状态。应发光体由导光体引导出的指示状态。应发光体由导光体引导出的指示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处理通路和处理元件两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以光电效应为基础,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效应是指用光照射某一物体,可以看作是一连串带有一定能量为的光子轰击在这个物体上,此时光子能量就传递给电子,并且是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一次性地被一个电子所吸收,电子得到光子传递的能量后其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受光照射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电效应。
[0003]现有的光电传感器存在缺点,多个指示灯之间在显示状态时,导光体的导光柱在引导指示灯光时,相互干涉,导致显示状态不明显,从而无法明确当时的指示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通过优化导光体结构及各导光柱与各发光体之间的隔断结构,从而各个发光体点亮后经各导光柱引导至观察端时指示状态更利于用户识别。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包括内设容纳空间的矩形外壳,矩形外壳周侧的一侧面作为受光面,其相邻另一侧作为指示面,指示面中部开设有导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导光体;导光安装口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片分别与矩形外壳底端面及指示面垂直的隔板,且隔板延伸至容纳空间内;所述导光体内侧一端分布有至少两个导光柱,且各导光柱分别由隔板间隔分布于导光安装口内并向容纳空间延伸但不超过隔板,导光体外侧一端作为观察端且突出于指示面。
[0006]进一步地,导光体的观察端上与隔板位置对应开设有隔断凹槽。
[0007]进一步地,矩形外壳的容纳空间内上端面上平置有第一PCB板,所述隔板对应贴紧于第一PCB板的下侧板面,第一PCB板上靠近指示面一侧设置有分别与导光柱位置对应的发光体,且各发光体由各隔板间隔开;第一PCB板下侧靠近受光面一侧电性连接有第二PCB板,第二PCB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光接收元件和光投射元件。
[0008]进一步地,指示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旋钮安装孔,所述导光安装口位于两侧设有旋钮安装孔之间,各旋钮安装孔轴向一侧的第一PCB板上分别对应连接有电位器旋转器,旋钮安装孔内设有分别对应与各电位器旋转器连接的旋钮。
[0009]进一步地,矩形外壳的上端面为开口端,所述第一PCB板及第二PCB板由开口端置于容纳空间内,开口端上盖设有上盖板。
[0010]进一步地,矩形外壳外设有贯穿至容纳空间内并与第一PCB板或第二PCB板电性连接的线缆。
[0011]进一步地,矩形外壳其余的两个侧面相交处开设有线缆安装孔,线缆安装孔内穿
设有线扣,所述线缆经线扣贯穿至容纳空间内。
[0012]进一步地,矩形外壳的容纳空间内第二PCB板与受光面之间间隔分布有光接收仓和光投射仓,光接收仓靠近光接收元件一侧开设有第一透过孔,其另一侧为敞开口并朝向受光面,光投射仓靠近光投射元件一侧开设有第二透过孔,其另一侧同样为敞开口并朝向受光面。
[0013]进一步地,受光面上开设有透镜安装口,透镜安装口内设有平面镜,光接收仓及光投射仓的敞开口与平面镜之间布置有透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方形光电传感器,其通过导光安装口的中部隔板的设置,且导光体各个导光柱由隔板间隔分开,故各个导光柱对应端接受到的光信号互不干涉,而导光体的观察端突出于指示面,更有利于用户观察对应发光体由导光体引导出的指示状态;隔断凹槽的设置,其目的在于多个导光柱传导出的发光体状态进行隔断区分,更有利于用户识别,并且整体式的发光体相较于市面常见的单发光体直接引导至壳体外或单独设置导光体,其更利于组装定位,整体效果更佳;导光安装口位于两侧旋钮安装孔之间,其优化了结构,两侧旋钮安装孔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保证矩形壳体对于指示面的结构强度,两侧旋钮安装孔内的旋钮在调试时,不会导致指示面结构件受压破损,而导光体布置于两侧旋钮安装孔之间更符合现代工程审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方形光电传感器卸除上盖板后解析分解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光电传感器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

A向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矩形壳体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矩形壳体与上盖板组合后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方形光电传感器将上盖板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1中导光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1中导光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1中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导光体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同时参照图1

9所示,本技术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包括内设容纳空间10的矩形外壳1,矩形外壳1周侧的一侧面作为受光面11,其相邻另一侧作为指示面12,指示面12中部开设有导光安装口13,安装口13内设有导光体2。
[0026]导光安装口13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片分别与矩形外壳1底端面及指示面12垂直的隔板14,且隔板14延伸至容纳空间10内。所述导光体2内侧一端分布有至少两个导光柱21,且各导光柱21分别由隔板14间隔分布于导光安装口13内并向容纳空间10延伸但不超过隔板14,导光体2外侧一端作为观察端200且突出于指示面12。
[0027]导光体2的观察端上与隔板14位置对应开设有隔断凹槽20,从而多个导光柱传导出的发光体状态进行隔断区分,隔断凹槽20则将导光体的观察端200分隔为与导光柱对应的区块,各个区块则对应的凸起,则其显示状态时观察端200的凸起部分显示效果较为显眼,且该凸起部分所对应的导光柱与发光体发出的光源相对应实时显示指示状态。
[0028]隔断凹槽20的深度越深则其隔断效果更佳,则各导光柱21所对应的观察端200上各凸起部分,在传导对应发光体30的光源时,降低光源折射率,从而在观察端200在显示各对应发光体30发出的指示状态时更佳明显。
[0029]矩形外壳1的容纳空间10内上端面上平置有第一PCB板3,所述隔板14对应贴紧于第一PCB板3的下侧板面,第一PCB板3上靠近指示面12一侧设置有分别与导光柱21位置对应的发光体30,且各发光体30由各隔板14间隔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多个导光柱32传导出的发光体30状态进行隔断区分,更有利于用户识别,并且整体式的发光体2相较于市面常见的单发光体直接引导至壳体外或单独设置导光体,其更利于组装定位,整体效果更佳。
[0030]第一PCB板3下侧靠近受光面11一侧电性连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光电传感器,包括内设容纳空间(10)的矩形外壳(1),矩形外壳(1)周侧的一侧面作为受光面(11),其相邻另一侧作为指示面(12),其特征在于,指示面(12)中部开设有导光安装口(13),安装口(13)内设有导光体(2);导光安装口(13)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片分别与矩形外壳(1)底端面及指示面(12)垂直的隔板(14),且隔板(14)延伸至容纳空间(10)内;所述导光体(2)内侧一端分布有至少两个导光柱(21),且各导光柱(21)分别由隔板(14)间隔分布于导光安装口(13)内并向容纳空间(10)延伸但不超过隔板(14),导光体(2)外侧一端作为观察端(200)且突出于指示面(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导光体(2)的观察端上与隔板(14)位置对应开设有隔断凹槽(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矩形外壳(1)的容纳空间(10)内上端面上平置有第一PCB板(3),所述隔板(14)对应贴紧于第一PCB板(3)的下侧板面,第一PCB板(3)上靠近指示面(12)一侧设置有分别与导光柱(21)位置对应的发光体(30),且各发光体(30)由各隔板(14)间隔开;第一PCB板(3)下侧靠近受光面(11)一侧电性连接有第二PCB板(4),第二PCB板(4)的板面上设置有光接收元件(41)和光投射元件(4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指示面(1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旋钮安装孔(15),所述导光安装口(13)位于两侧设有旋钮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雨吴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镭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