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胶棉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1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1]、胶棉头[2]、卡钳座[3];所述卡钳座[3]底部截面呈∩型,其两侧向下的延伸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4],在两延伸臂的下边沿各设置有压条[5];所述胶棉头[2]顶缘嵌于两侧压条[5]之间,两侧压条与胶棉头[2]侧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杆[1]底端从上向下穿伸于卡钳座[3]的夹持空间[4]内,与胶棉头[2]顶部连接构成拖把本体;所述卡钳座[3]作为一夹持体,滑动连接于拖把杆[1]上;拖把本体与夹持体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上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胶棉拖把结构上进行改进和简化,在保证操作方便和挤水效果的同时,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制作成本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清洁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胶棉拖把。
技术介绍
胶棉拖把是家庭和办公楼室内地面的常用清洁工具。现有胶棉拖把中,具代表性是中国专利公告于2000年3月22日公开的,名称为《增加水作用及防止失效的胶绵拖把》,专利号为98251503.0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从单排轮胶棉拖把上发展而来的双排轮胶棉拖把。其实,不管是单排轮还是双排轮胶棉拖把,其结构大体相同,主体结构如下包括一拖把杆、一胶棉夹、一卡钳座和一连杆驱动机构;所述卡钳座连接于拖把杆底端,卡钳座底部截面呈∩型,其两侧的向下延伸臂间形成一夹持空间,在两延伸臂的下沿口各设置有滚压条;胶棉夹平行设于夹持空间内,其上夹持有胶棉头,使胶棉头位于两侧滚压条之间;所述连杆驱动机构由拉柄和连杆构成,拉柄铰接于拖把杆上,可受人手扳动;连杆一端铰接于拉柄上,受拉柄连动,另一端则穿伸于卡钳座夹持空间内与胶棉夹顶部相连。在使用中需挤干胶棉水分时,使用者拉动拉柄,经由拉杆带动胶棉头上移,使胶棉头受卡钳座上的两侧滚压条夹压,以沥出胶棉头中的水分。上述胶棉拖把结构,已延用了十多年,构造上虽有小改进,但其总体挤水机构和驱动机构未有改变,存在着以下缺点1、构造复杂、零部件多,组装麻烦;2、寿命短;其胶棉头运动的行程由连杆驱动机构的设计决定,长期使用后连杆驱动机构中各铰接的间隙增加,使得胶棉头运动的行程超出原设计行程,会造成胶棉头内缩后脱离滚压条,因弹性膨胀而卡在夹钳座内的情况出现,出现该情况后,使用者须直接用手将胶棉推出卡钳座外,很是不便,若经常出现该情况消费者只能更换拖把;3、其驱动机构多为金属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胶棉拖把,目的是在现有胶棉拖把结构上进行改进和简化,在保证操作方便和挤水效果的同时,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制作成本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胶棉头、卡钳座;所述卡钳座底部截面呈∩型,其两侧向下的延伸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在两延伸臂的下边沿各设置有压条;所述胶棉头顶缘嵌于两侧压条之间,两侧压条与胶棉头侧部接触;所述拖把杆底端从上向下穿伸于卡钳座的夹持空间内,与胶棉头顶部连接构成拖把本体;所述卡钳座作为一夹持体,滑动连接于拖把杆上;拖把本体与夹持体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上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拖把本体与夹持体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是指现有技术中拖把在使用状态和挤水状态下胶棉头与夹持体的两个相对位置,具体上限位置是指挤水状态下胶棉头的底缘平齐于或低于两侧压条,下限位置是指使用状态下胶棉头顶缘平齐于或高于两侧压条。2、上述方案中,所述胶棉头是指以发泡材料制成的发泡体,如海绵等;一般来说,都呈长条形,其截面上窄下宽。它可通过胶棉夹夹持连接于拖把杆底端,已便于更换。3、上述方案中,所述卡钳座与拖把杆的具体最佳连接方式如下卡钳座顶端中部设有一套管,其套管与夹持空间相通,卡钳座以套管滑动套接在拖把杆上。4、上述方案中,所述卡钳座∩型截面的上挡口与胶棉头顶缘配合构成上限位结构。5、上述方案中,所述拖把杆底端与胶棉头的连接处对应夹持体上的两侧压条设置有两凸片,两凸片与两压条的上缘分别配合构成下限位结构。6、上述方案中,为减少挤水时压条对胶棉头的摩擦,可将压条设计为滚压条,将它们转动支撑于两侧延伸臂的下边沿上。7、上述方案中,所述拖把杆意为一杆件,它具体可以是一直杆,也可以是伸缩杆。8、上述方案中,所述两延伸臂的下边沿上各设置一个压条,构成单排轮结构;也可以在两延伸臂的下边沿上各上下并列设置两个压条,构成双排轮结构。本技术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如附图1的状态,以胶棉头2的周面拖理地面,当胶棉头2吸饱水分或脏了时,放入水中洗涤,当洗涤干净后,一手握住拖把杆1,另一手握住卡钳座3顶部的套管6向下推,使胶棉头2相对向卡钳座3的夹持空间4内位移,胶棉头2于上移的过程中,即受压条5所夹压变形,沥出水分,此时如附图3所示;胶棉头2上移到位,胶棉夹9的顶部抵住∩型截面的上挡口7限位。然后,松开卡钳座3顶部的套管6,卡钳座3即在胶棉头2弹力作用下上移,使凸片8抵住压条5的上缘限位,此时,重新回复到如附图1的状态,可重行清理地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只有卡钳座、拖把杆和胶棉头等几个分体部件,构造简单、制造装配方便。2、由于本技术设置有可靠的上下限位结构,使胶棉头运动的行程受到可靠的控制,长期使用后,也不易出现胶棉头内缩后脱离压条,因弹性膨胀而卡在夹钳座内的情况出现,延长了使用寿命。3、由于本技术的特殊构造,挤水操作时受力均匀,各构件均可以以塑质件制成,不易损坏,又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挤水状态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拖把杆;2、胶棉头;3、卡钳座;4、夹持空间;5、压条;6、套管;7、上挡口;8、凸片;9、胶棉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新型胶棉拖把,由拖把杆1、胶棉头2、胶棉夹9和卡钳座3构成;所述卡钳座3底部截面呈∩型,其两侧向下的延伸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4,在两延伸臂的下边沿上各设置一个压条5;所述胶棉头2顶缘嵌于两侧压条5之间;所述拖把杆1底端从上向下穿伸于卡钳座3的夹持空间4内,与胶棉夹9的顶部以螺纹副连接,胶棉头2再夹持于胶棉夹9上,构成拖把本体;所述卡钳座3作为一夹持体,其顶端呈一套管6状,其套管6与夹持空间4相通,卡钳座3以套管6滑动套接在拖把杆1上;套管6的顶端作为挤水操作的手握操作处。卡钳座3∩型截面的上挡口7与胶棉头2顶缘配合构成上限位结构;拖把杆1底端与胶棉头2的连接处对应夹持体上的两侧压条5设置有两凸片8,两凸片8与两压条5的上缘分别配合构成下限位结构。为减少摩擦,延长胶棉头2的使用寿命,压条5具体采用滚压条,它们转动支撑于两侧延伸臂的下边沿上。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1]、胶棉头[2]、卡钳座[3];所述卡钳座[3]底部截面呈∩型,其两侧向下的延伸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4],在两延伸臂的下边沿各设置有压条[5];所述胶棉头[2]顶缘嵌于两侧压条[5]之间,两侧压条与胶棉头[2]侧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杆[1]底端从上向下穿伸于卡钳座[3]的夹持空间[4]内,与胶棉头[2]顶部连接构成拖把本体;所述卡钳座[3]作为一夹持体,滑动连接于拖把杆[1]上;拖把本体与夹持体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上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1]、胶棉头[2]、卡钳座[3];所述卡钳座[3]底部截面呈∩型,其两侧向下的延伸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4],在两延伸臂的下边沿各设置有压条[5];所述胶棉头[2]顶缘嵌于两侧压条[5]之间,两侧压条与胶棉头[2]侧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杆[1]底端从上向下穿伸于卡钳座[3]的夹持空间[4]内,与胶棉头[2]顶部连接构成拖把本体;所述卡钳座[3]作为一夹持体,滑动连接于拖把杆[1]上;拖把本体与夹持体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上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胶棉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座[3]顶端中部设有一套管[6],其套管[6]与夹持空间[4]相通,卡钳座[3]以套管[6]滑动套接在拖把杆[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聪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艺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