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95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补光灯,包括灯条支架,灯条支架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直杆,直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补光灯条的背光面与第一侧面连接,柔性板的一端与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柔性板在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大于补光灯条在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柔性板靠近补光灯条的一侧涂覆反射膜,反射膜靠近补光灯条的一侧包括多个微凸起,微凸起向靠近补光灯条的一侧凸出,微凸起在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小于100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光灯


[0001]本技术属于自媒体拍摄
,本技术为补光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变得越来越流行,为了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主播对于直播设备的选择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让直播效果更好一些,需要用到补光灯进行补光。
[0003]现有的高光效直播补光灯,光线是向各个方向发散的,不能较好的起到聚光的作用,也即不能实现较好的不光效果,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里,无法起到很好的补光效果,另一方面现有的补光灯并未设有防护设备,容易发生磕碰导致碎裂的问题。
[0004]如中国专利CN212430665U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直播用的补光灯,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的中心贯穿活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气缸,伸缩杆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旋转卡箍和多功能盘,连接盘的侧面活动安装有支撑脚,对于补光灯的出光效果仅依靠补光灯照向主播方向的光线,补光效果并不会很好,以及对补光灯并未设有防护设备,容易发生磕碰导致碎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通过设置柔性板可以起到聚光以及保护补光灯条的效果。
[0006]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补光灯,包括:
[0007]灯条支架,所述灯条支架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直杆,多个所述直杆形成一个封闭区间,沿垂直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直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0008]多个补光灯条,所述补光灯条位于所述直杆的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补光灯条的背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补光灯条的延伸方向与其连接的所述直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9]柔性板,所述柔性板位于所述直杆的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柔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在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补光灯条在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其中,所述柔性板在沿垂直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d1,d1≥10mm;
[0010]其中,所述柔性板靠近所述补光灯条的一侧涂覆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靠近所述补光灯条的一侧包括多个微凸起,所述微凸起向靠近所述补光灯条的一侧凸出,所述微凸起在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小于100μ


[0011]所述柔性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侧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柔性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侧,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柔性板的弹性模量。
[0012]优选的,所述柔性板覆盖所述补光灯条的外表面。
[0013]优选的,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补光灯条向远离所述封闭区间的内部一侧凸出。
[0014]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在沿垂直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d2,d2≥10mm。
[0015]优选的,所述补光灯条的背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通过螺栓连接;
[0016]或者,所述补光灯条的背光面粘接在所述第一侧面。
[0017]优选的,所述灯条支架包括四个直杆,分别为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三直杆和第四直杆,所述第一直杆、所述第二直杆、第三所述直杆和所述第四直杆顺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矩形,所述封闭矩形顺次包括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
[0018]还包括固定杆和支撑架,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顶点和所述第四顶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相交于第一交点;
[0019]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点固定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活动调节式支撑架。
[0021]优选的,还包括手机支架,所述手机支架包括连接杆和手机支架本体,所述手机支架本体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且所述手机支架本体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0022]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灯条支架为三角形、矩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0024]优选的,各个所述直杆的长度相等。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补光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第一、本技术提供的补光灯设有柔性板,柔性板位于直杆的第二侧面,且柔性板的一端与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柔性板在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大于补光灯条在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柔性板靠近补光灯条的一侧涂覆反射膜,所述柔性板在沿垂直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d1,d1≥10mm。一方面,柔性板上涂覆的反射膜可以起到将补光灯条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二次利用作用,进而有效提高补光灯条的出光亮度,使其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中,另一方面,柔性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起到对补光灯条防护的效果,避免发生磕碰导致碎裂的问题。
[0027]第二、本技术提供的补光灯设有柔性板,反射膜靠近补光灯条的一侧包括多个微凸起,微凸起向靠近补光灯条的一侧凸出,微凸起在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小于100μ

,微凸起可以进一步起到对光线反射汇聚的效果。
[0028]第三、本技术提供的补光灯柔性板远离反射膜的一侧还包括缓冲层,缓冲层位于柔性板远离反射膜的一侧,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柔性板的弹性模量,缓冲层可以进一步起到补光灯条防护的作用,避免发生磕碰导致碎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得到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一种补光灯第一状态下的主视图;
[0031]图2为本技术一种补光灯第一状态下的后视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一种补光灯第二状态下的主视图;
[0033]图4为本技术一种补光灯第二状态下的后视图;
[0034]图5为图1中N

N

向的一种剖面图;
[0035]图6为本技术又一种补光灯第一状态下的主视图;
[0036]图7为本技术又一种补光灯第一状态下的主视图;
[0037]10是灯条支架、11是直杆、S1是第一侧面、S2是第二侧面、20是补光灯条、30是柔性板、31是反射膜、32是缓冲层、Q是微凸起、11a是第一直杆、11b是第二直杆、11c是第三直杆、11d是第四直杆、R1是第一顶点、R2是第二顶点、R3是第三顶点、R4是第四顶点、R是封闭矩形、40是固定架、41是第一固定杆、42是第二固定杆、W是第一交点、50是支撑架、60是手机支架、61是连接杆、62是手机支架本体和100是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注意到,所描述的实施例实际上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支架,所述灯条支架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直杆,多个所述直杆形成一个封闭区间,沿垂直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直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多个补光灯条,所述补光灯条位于所述直杆的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补光灯条的背光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补光灯条的延伸方向与其连接的所述直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柔性板,所述柔性板位于所述直杆的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柔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在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补光灯条在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其中,所述柔性板在沿垂直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d1,d1≥10mm;其中,所述柔性板靠近所述补光灯条的一侧涂覆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靠近所述补光灯条的一侧包括多个微凸起,所述微凸起向靠近所述补光灯条的一侧凸出,所述微凸起在所述灯条支架所在平面正投影的面积小于100μ

;所述柔性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侧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柔性板远离所述反射膜的一侧,所述缓冲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柔性板的弹性模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覆盖所述补光灯条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补光灯条向远离所述封闭区间的内部一侧凸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在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快来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