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风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60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风扇,升降装置包括:立柱,其底端适于与底盘固定连接;伸缩杆,其顶端适于安装机头,所述伸缩杆套设在所述立柱的外侧,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内侧设有第一限位部;螺母结构,固定设在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螺母结构包括环绕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外的第二限位部,所述伸缩杆上升到最高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结构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驱动装置,固定设在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并与所述螺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当伸缩杆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抵,可以防止伸缩杆继续上升,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个装置的稳定。个装置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风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电风扇的升降结构大多结构复杂、装配困难,且通常需要手动实现升降,操作不便;一些可实现自动升降的结构,驱动装置一般设置固定于底盘部分,使得驱动装置与顶部机头相关电气部件如风叶驱动电机等的连接走线需要经过实现升降的运动部件,在升降过程走线伸缩摆动可能干涉运动部件,造成异常,同时走线需跟随升降而伸缩,会拉扯电线,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装置在升降运动的过程中走线伸缩摆动会与运动部件干涉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避免走线与运动部件干涉、保证走线可靠性的升降装置、风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立柱,其底端适于与底盘固定连接;伸缩杆,其顶端适于安装机头,所述伸缩杆套设在所述立柱的外侧,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内侧设有第一限位部;螺母结构,固定设在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螺母结构包括环绕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外的第二限位部,所述伸缩杆上升到最高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结构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驱动装置,固定设在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并与所述螺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多个在所述伸缩杆的内壁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立柱间隙配合。
[0006]可选地,所述螺杆包括设有螺纹的螺纹段以及位于所述螺纹段的至少一端处的连接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母结构配合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
[0007]轴套,固定在所述伸缩杆上,所述轴套设有与所述连接段间隙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段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轴套与所述螺母结构相抵。
[0008]可选地,所述伸缩杆上设有若干定位点,所述轴套上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点一一对齐并通过螺钉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杆相连。
[0010]可选地,所述螺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段的远离所述螺纹段的一端处的扁平部,所述联轴器上设有扁平孔,所述扁平部插在所述扁平孔内。
[0011]可选地,所述立柱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伸缩杆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或所述第二配合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滑动配合。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导轨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沿所述伸缩杆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轨筋,两个所述导轨筋分别与所述导轨槽的两个槽壁滑动配合。
[0013]可选地,所述导轨槽的底端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能够引导所述导轨筋安装入所述导轨槽中。
[0014]可选地,所述立柱的内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立柱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安装板上方的位置处设有凸块,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杆适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母结构包括:
[0015]螺母,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螺母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缺口;
[0016]螺母盖,与所述螺母相连并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螺母盖包括所述第二限位部。
[0017]可选地,所述螺母包括抵在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上的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下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嵌入所述第二通孔中。
[0018]可选地,所述螺母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螺母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的边缘处且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螺母盖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外。
[0019]可选地,所述螺母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且向下延伸的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嵌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立柱的内壁的间隙中。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壁上设有筋条,所述筋条与所述伸缩杆的内壁间隙配合。
[00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所述的升降装置。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升降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或者所述的风扇,所述升降控制方法包括:
[0023]获取所述伸缩杆的初始位置、行程上边界和行程下边界;
[0024]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行程上边界和所述行程下边界确定所述伸缩杆的标准上升时长和标准下降时长;
[0025]根据所述标准上升时长和标准下降时长控制所述伸缩杆的升降高度。
[0026]可选地,根据所述标准上升时长和标准下降时长控制所述伸缩杆的升降高度包括:
[0027]获取所述伸缩杆的实际上升时长;
[0028]当所述实际上升时长达到所述标准上升时长时,控制所述伸缩杆停止上升;
[0029]当所述实际上升时长未达到所述标准上升时长且接收到第一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伸缩杆停止上升。
[0030]可选地,根据所述标准上升时长和标准下降时长控制所述伸缩杆的升降高度还包括:
[0031]获取所述伸缩杆的实际下降时长;
[0032]当所述实际下降时长达到所述标准下降时长时,控制所述伸缩杆停止下降;
[0033]当所述实际下降时长未达到所述标准下降时长且接收到第二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伸缩杆停止下降。
[0034]可选地,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行程上边界和所述行程下边界确定所述伸缩杆
的标准上升时长和标准下降时长包括:
[0035]获取所述伸缩杆的移动速度;
[0036]根据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行程上边界、所述行程下边界和所述伸缩杆的移动速度确定所述伸缩杆的标准上升时长和标准下降时长。
[0037]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8]本技术提供的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工作时带动螺杆旋转,由于螺杆与螺母结构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而螺母结构固定在立柱的顶端,因此螺杆可相对螺母结构升降运动,且在升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伸缩杆相对立柱进行升降运动。由于驱动装置设在伸缩杆的顶端,可以使为驱动装置及为机头工作供电的走线设在伸缩杆的上端,使得走线在空间上与升降装置间隔开来,避免了走线与升降装置发生干涉异常的情况,同时走线与机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走线无需跟随升降而伸缩,保证了走线固定的可靠性。同时,当伸缩杆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抵,可以防止伸缩杆继续上升,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5),其底端适于与底盘(9)固定连接;伸缩杆(4),其顶端适于安装机头(10),所述伸缩杆(4)套设在所述立柱(5)的外侧,所述伸缩杆(4)的底端内侧设有第一限位部(41);螺母结构,固定设在所述立柱(5)的顶端,所述螺母结构包括环绕在所述立柱(5)的顶端外的第二限位部(71),所述伸缩杆(4)上升到最高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4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71)相抵;螺杆(2),所述螺杆(2)与所述螺母结构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驱动装置(1),固定设在所述伸缩杆(4)的顶端并与所述螺杆(2)的端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包括多个在所述伸缩杆(4)的内壁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立柱(5)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包括设有螺纹的螺纹段(21)以及位于所述螺纹段(21)的至少一端处的连接段(22),所述螺纹段(21)与所述螺母结构配合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轴套(6),固定在所述伸缩杆(4)上,所述轴套(6)设有与所述连接段(22)间隙配合的第一通孔(61),所述连接段(2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1)并与所述驱动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4)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轴套(6)与所述螺母结构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上设有若干定位点(42),所述轴套(6)上设有若干定位孔(62),所述定位孔(62)与所述定位点(42)一一对齐并通过螺钉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联轴器(8),所述联轴器(8)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的驱动轴(1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杆(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段(22)的远离所述螺纹段(21)的一端处的扁平部(23),所述联轴器(8)上设有扁平孔(81),所述扁平部(23)插在所述扁平孔(8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伸缩杆(4)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或所述第二配合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焕刘润生陈宇强王勇王季彦胡健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