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39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圆形筒体、圆环锥形板体、脚踏板、把手板体和橡胶防滑垫;所述主体组件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杆体、弧形刻度板、内螺纹圆环板体、第一圆环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持内螺纹圆环板体在螺纹杆体上转动,内螺纹圆环板体带动第一圆环板体上的第一杆体向下移动,第一杆体带动第二圆环板体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圆环板体带动第一滑块在方形通槽内移动,此时通过观看弧形刻度板的刻度进行调节第一滑块的位置,通过踩踏脚踏板使圆形筒体向地面挤压,达到可控调节打洞深度的目的,提高栽种效率与成活率。提高栽种效率与成活率。提高栽种效率与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马铃薯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种植土豆首先需要挑选疏松肥沃,且在向阳处的土地,随后将种子蘸取生根粉,处理后进行催芽,待种子催芽完成后,即可放入到挖好的苗床,进行播种定植,定植之后,就可以进行日常养护,定时浇水,以及成长期施加氮磷钾复合肥,促进生长;
[0003]苗床在进行打洞时,种植马铃薯对打洞的深度有所要求,现有的打洞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打洞装置处于固定状态,无法对打洞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植的成活率降低,为此,提出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圆形筒体、圆环锥形板体、脚踏板、把手板体和橡胶防滑垫;
[0006]所述主体组件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
[0007]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杆体、弧形刻度板、内螺纹圆环板体、第一圆环板体、第一杆体、圆形柱体、第二圆环板体和第一滑块;
[0008]所述圆形柱体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螺纹杆体的底端,所述螺纹杆体的外侧壁嵌接有弧形刻度板,所述螺纹杆体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圆环板体的内侧壁,所述内螺纹圆环板体的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环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杆体共设置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杆体的顶端相互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一圆环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杆体的底端贯穿于所述圆形柱体的上表面且焊接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上表面,所述圆形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圆环凹槽,所述圆环凹槽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外侧壁。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体的外侧壁贯穿于所述把手板体的下表面,所述把手板体的外侧壁安装有橡胶防滑垫,通过把手板体的设置,用于辅助螺纹杆体的位置。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环凹槽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焊接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内侧壁,通过将第二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既能辅助第二圆环板体进行移动,又能对第二圆环板体进行限位。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形柱体的外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方
形通槽,所述第二圆环板体的外侧壁相互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方形通槽的内侧壁,通过方形通槽的设置,既能辅助第一滑块进行移动,又能对第一滑块进行限位。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形筒体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壁,通过第一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既能辅助圆形筒体进行移动,又能对圆形筒体进行限位。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形筒体的下表面焊接于所述圆环锥形板体的上表面,通过圆环锥形板体的设置,用于增强圆形筒体嵌入地面的效果。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形筒体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脚踏板,通过脚踏板的设置,用于辅助人员用脚向下踩脚踏板带动圆形筒体向下移动。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圆形通槽,所述圆形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形通槽,所述第一圆形通槽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底端贴合于所述第二圆形通槽的内侧壁且焊接有第二圆形板体,所述第二杆体的顶端焊接有第一圆形板体,通过操作第一圆形板体向下挤压第二杆体,第二杆体依次通过第一圆形通槽与第二圆形通槽向下移动。
[0016]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手持内螺纹圆环板体在螺纹杆体上转动,内螺纹圆环板体带动第一圆环板体上的第一杆体向下移动,第一杆体带动第二圆环板体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圆环板体带动第一滑块在方形通槽内移动,此时通过观看弧形刻度板的刻度进行调节第一滑块的位置,通过踩踏脚踏板使圆形筒体向地面挤压,达到可控调节打洞深度的目的,提高栽种效率与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调节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螺纹杆体与把手板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主体组件;101、圆形筒体;102、圆环锥形板体;103、脚踏板;104、把手板体;105、橡胶防滑垫;2、调节组件;201、螺纹杆体;202、弧形刻度板;203、内螺纹圆环板体;204、第一圆环板体;205、第一杆体;206、圆形柱体;207、第二圆环板体;208、第一滑块;3、圆环凹槽;4、第一滑槽;5、第二滑块;6、方形通槽;7、第二滑槽;8、第二杆体;9、第一圆形通槽;10、第一圆形板体;11、第二圆形通槽;12、第二圆形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和调节组件2,主体组件1包括圆形筒体101、圆环锥形板体102、脚踏板103、把手板体104和橡胶防滑垫105;
[0027]主体组件1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2;
[0028]调节组件2包括螺纹杆体201、弧形刻度板202、内螺纹圆环板体203、第一圆环板体204、第一杆体205、圆形柱体206、第二圆环板体207和第一滑块208;
[0029]圆形柱体206的上表面焊接于螺纹杆体201的底端,螺纹杆体201的外侧壁嵌接有弧形刻度板202,螺纹杆体20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内螺纹圆环板体203的内侧壁,内螺纹圆环板体203的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圆环板体204的上表面,第一杆体205共设置四个,四个第一杆体205的顶端相互对称焊接于第一圆环板体20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和调节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圆形筒体(101)、圆环锥形板体(102)、脚踏板(103)、把手板体(104)和橡胶防滑垫(105);所述主体组件(1)内部安装有调节组件(2);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螺纹杆体(201)、弧形刻度板(202)、内螺纹圆环板体(203)、第一圆环板体(204)、第一杆体(205)、圆形柱体(206)、第二圆环板体(207)和第一滑块(208);所述圆形柱体(206)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螺纹杆体(201)的底端,所述螺纹杆体(201)的外侧壁嵌接有弧形刻度板(202),所述螺纹杆体(20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圆环板体(203)的内侧壁,所述内螺纹圆环板体(203)的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环板体(204)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杆体(205)共设置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杆体(205)的顶端相互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一圆环板体(204)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杆体(205)的底端贯穿于所述圆形柱体(206)的上表面且焊接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207)的上表面,所述圆形柱体(206)的上表面开设有圆环凹槽(3),所述圆环凹槽(3)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二圆环板体(207)的外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体(201)的外侧壁贯穿于所述把手板体(104)的下表面,所述把手板体(104)的外侧壁安装有橡胶防滑垫(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深度的马铃薯生产用栽苗打洞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鹏杨彦昌蒋守军丁宇昂程前姜磊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