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27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包括高温陶瓷载体,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设置有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内部设置有回路极铜管,所述回路极铜管外部设有保护纸管,所述保护纸管外部设有阻燃管,所述回路极铜管内部设置有冷端保护盒,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后部设置有补偿导线正极和补偿导线负极,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后部与塑料接插件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方式,准确预报铜冶金原料及工艺过程参数,实现节能减排,冶炼精品铜材需要。冶炼精品铜材需要。冶炼精品铜材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


[0001]本技术有色冶金液态测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在有色冶炼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是传统的有色冶炼大国。但是在精品铜材与西方相比还有差距,现在许多先进的有色冶炼技术装备、传感器技术引进国内,推动了我国这方面的发展,传感技术过程测控技术的核心,没有先进的冶炼传感器技术,就不可能实现对冶炼精品铜材的测控。我们必须开发国产高新的有色冶炼传感器产品,实现向有色冶炼强国迈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预报铜冶金原料及工艺过程参数,实现节能减排,冶炼精品铜材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包括高温陶瓷载体,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设置有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内部设置有回路极铜管,所述回路极铜管外部设有保护纸管,所述保护纸管外部设有阻燃管,所述回路极铜管内部设置有冷端保护盒,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后部设置有补偿导线正极和补偿导线负极,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后部与塑料接插件对接。
[0005]按上述方案,所述回路极铜管内设置有高温填料。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设置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外部设置有保护纸帽,所述保护帽套设在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的外部。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等距离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相邻的间距5mm。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的电信号共正极电子线路。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回路极铜管的尾部与保护纸管通过螺纹连接。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高温陶瓷载体设置成锥度结构。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测氧元件设置的高度为15~20mm,测氧元件1设置有内纸帽,所述测温元件设置高度为10~18mm,所述回路极设置的高度为15~20mm.。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测温元件为两端开孔的U型石英管,所述U型石英管短的一侧为正极,长的一侧为负极,所述U型石英管内孔按照正负极穿设有热电偶金属丝,所述热电偶金属丝正、负极与补偿导线按正、负极对应连接,形成所述补偿导线正极,补偿导线负极。
[0013]实施本技术的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产品,可用于铜熔炼炉、铜精炼炉等工艺生产工艺过程的测控;实现对铜液温度、氧活度、重复性等参数的在线检测和预报,为计算机提供信息数据;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方式,准确预报铜冶金原料及工艺过程参数,实现节能减排,冶炼精品铜材需要。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的分解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中的有氧元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包括高温陶瓷载体11,高温陶瓷载体11设置成锥度结构,在插入铜液时,减少液面阻力,实现快速进入铜测量。高温陶瓷载体11前部设置有测氧元件1、测温元件2、回路极12,其内部设置有回路极铜管10,回路极铜管10内部设置有冷端保护盒3,回路极铜管10外部设有保护纸管7,保护纸管7外部设有阻燃管9,回路极铜管10尾部与保护纸管7通过螺纹连接,回路极铜管10的尾部螺纹上抹胶后旋进保护纸管7内径。高温陶瓷载体11前部设置有保护铜帽13,保护铜帽13外部设置有保护纸帽14,保护铜帽13套设在测氧元件1、测温元件2、回路极12的外部,保护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冲击对传感器的影响,能够保护传感器。高温陶瓷载体11后部设置有补偿导线正极5和补偿导线负极6,高温陶瓷载体11后部与塑料接插件8对接。
[0021]回路极铜管10内设置有高温填料4。回路极铜管10内部设置的冷端保护盒3为塑料材质,测氧元件1、测温元件2的冷端先焊接在补偿导线上,然后嵌入冷端保护盒3内的塑料卡槽内紧固,回路极12焊接在回路极铜管10上。回路极铜管10内填充的高温填料4有保护性,保证采样过程稳定性。回路极12采用焊接技术,先在回路极铜管10前部位10mm处开两个2mm孔,将回路极12的一端穿入2mm孔内进行定位,采用氩弧焊机焊接,确保焊接可靠。
[0022]测氧元件1、测温元件2、回路极12等距离均匀的设置在高温陶瓷载体11前部,三者相邻的间距5mm,保证采样互不影响。测氧元件1设置的高度为15~20mm,测氧元件11设置有内纸帽,测温元件2设置高度为10~18mm,回路极12设置的高度为15~20mm.。测氧元件1、测温元件2,回路极12的电信号输出,采取共正极电子线路设计,减少电磁干扰。
[0023]测温元件2设有热电偶金属丝(S或R分度)的选择开关。测温元件2为U型结构的石英管,热电偶金属丝正负极分别从U型石英管内孔穿过。U型石英管短的一侧为正极,长的一侧为负极,开孔处用高温材料封闭固化。热电偶金属丝正、负极与补偿导线按正、负极对应焊接,形成补偿导线正极5、补偿导线负极6;热电偶金属丝与塑料接插件8对接,保证测量的稳定可靠。
[0024]测氧元件1的正极为回路极12,回路极12与回路极铜管10焊接,回路极铜管10的尾部设有凸凹点,作为氧正极回路。氧负极回路,将钼丝与铁片一端焊接后,再将铁片的另一端焊接在补偿导线负极6上。
[0025]本技术用于铜熔炼炉、铜精炼炉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测控,检测在线点测铜液中的温度和氧活度,测氧元件1的测氧范围1
‑‑
12000ppm,测温范围1100℃,测量精度符合燃烧分析数据及冶金规律。
[0026]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测氧元件1的制备包括:氧化锆基电解质管(CaO稳
定),参比电极Co+CoO,Al2O3,Mu等材料,参比电极中插有钼丝作为电动势引出极,参比电极引出极钼丝为负极,回路极铜管10氧正极与塑料接插件8连接。在线测量实时信号,传输给在线分析计算机并发出数据。如图3所示,依据氧浓差电池测量原理,设计测氧元件1的结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27]①→
所有器件氧化物净化处理;
[0028]②→
氩气流量按标准调试;
[0029]③→
氩气压力按标准调试;
[0030]④→
焊机电压按标准调试;
[0031]⑤→
上电极平面检验;
[0032]⑥→
下电极平面检验;
[0033]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陶瓷载体,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设置有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和回路极,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内部设置有回路极铜管,所述回路极铜管外部设有保护纸管,所述保护纸管外部设有阻燃管,所述回路极铜管内部设置有冷端保护盒,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后部设置有补偿导线正极和补偿导线负极,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后部与塑料接插件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极铜管内设置有高温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设置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外部设置有保护纸帽,所述保护帽套设在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液测温测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等距离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高温陶瓷载体前部,所述测氧元件、测温元件、回路极相邻的间距5m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长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