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贤笃专利>正文

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27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插座,包括:一外壳、一安全机构及二导电片,借为安全机构的平衡板必须受到平衡的力量方可在平衡杆上移动,且借助该平衡板带动联动件,并带动接电板进而导通电源,从而保证用电的安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指一种安全插座。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现有电源插座,其上设有二个插孔11,该二个插孔11是供插头12插入,由于该插孔11内设有弯折的铜片(图中未示)用以夹住插头12的插杆13,以使电流导通。但是,以家庭用的交流电而言,该插座中的一插孔11可导通电流,而另一插孔11则为不导通电流的地线,且只要将插头12插入插座中即可使电流导通,如此,对于幼龄儿童而言,因为其喜欢拿着尖锐的物体(如小汤匙、钥匙、金属板…)四处刺东西或乱划东西,而位于高度较低的插座则可能是其刺入的目标,当刺入地线的插孔11时则不会发生危险,但是,如果其插入的是具有电流的插孔11时,则就会触电,对于儿童是非常危险的,且亦会威胁到家庭安全,故不可不重视。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插座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安全插座,借助安全机械的平衡板必须受到平衡的力量方可在平衡杆上移动,且通过平衡板带动联动件,并带动接电板进而导通电源,以保证使用本技术的安全。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插座,其包括一外壳,为一矩形壳体,其前侧板的底缘二侧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纵向的插孔,该外壳内侧且于二插孔的中间及其相对于后侧板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孔;另外,该外壳的左、右二侧板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一枢孔;所述的外壳的后侧板顶缘二侧则分别设有一电源孔;一安全机构,设于外壳的内部,其设有的二端分别固定于二固定孔的平衡杆,该平衡杆的外侧套接一弹簧,该弹簧的前端抵住一套接于平衡杆的平衡板,该平衡板的二侧分别设有一联动件,而该二联动件分别钩住一接电板,该二接电板是固定在一枢接于枢孔的枢轴;二导电片,是设于外壳的内部顶面,该导电片的前端向下弯折一插接板,而该导电片的后端则设有一螺钉,该螺钉是位于电源孔的相邻位置。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现有电源插座及插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Ⅳ一Ⅳ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A是图7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请参阅图2至图6,本技术包括一外壳2,为一矩形壳体,其前侧板21的底缘二侧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纵向的插孔22,该外壳2内侧位于二插孔22的中间及其相对于后侧板23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孔24;另外,外壳2的左、右二侧板25、26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一枢孔27;再者,该外壳2的后侧板23顶缘二侧则分别设有一电源孔28。一安全机构3,设于外壳2的内部,其上二端分别固定于二固定孔24的平衡杆31,该平衡杆31为一圆杆,且平衡杆31的外侧套接一弹簧32,该弹簧32的前端是抵住一平衡板33,该平衡板33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穿孔331,该穿孔331的内径略大于平衡杆31的外径,且该平衡板33的二侧分别设有一扣合部332,该二扣合部332则分别扣住一联动件34,该联动件34是呈C形,其开口的上、下二端分别预设一钩部341,且其开口的内侧面则设有一抵触面342,上述二联动件34分别钩住一接电板35,该二接电板35固定在一枢接于枢孔27的枢轴36上,该接电板35是具有相同轮廓的一第一板351及一第二板352,该第一板351及第二板352之间夹合一以枢轴36为中心的接电片353,该接电片353二端的二侧是异向弯折成可供金属片(图中未示)顺利插入的夹合面354。二导电片4,设于外壳2的内部顶面,该导电片4的前端向下弯折一可插入接电片353的插接板41,而导电片4的后端则设有一螺钉42,该螺钉42位于电源孔28的相邻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平衡板33的穿孔331内径略大于平衡杆31的外径,使得当该平衡板33“单边”(如儿童以一汤匙柄插入某一插孔22)受到挤推时,产生偏斜而卡住,同时使该平衡板33无法移动,而平衡板33的二侧同时受到平均力量的挤推时方可移动。请参阅图5、图6,使用本技术时,可直接将欲使用电器(图中未示)的电源插头5的插杆51插入外壳2的插孔22中,当插头5的二插杆51抵触到联动件34的钩部341,该平衡板33受到平衡的抵推力量而向后移动,该联动件34的抵触面342则抵触接电板35,使该二接电板35的后端向上摆动,使得该接电板35后端的接电片353可夹合于插接板41,而该接电板35的前端则向下摆动,且使前端的接电片353可夹合住插头5的插杆,以达到导通电流的目的,而当不再使用此电器时,必须将插头5拔出,以确保用电的安全。当拔出插头5时,弹簧32即以其弹性回复力将平衡板33顶回原位,同时该接电板35的接电片353立即与插接板41及插头5的插杆51分离,而当该插杆51与插孔22分离时,上述联动件34的钩部341可嵌入插孔22中,以保持本技术内部的干净。由前述可知,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和现有技术同样方便,但是,本技术在非正常使用情况下具有相当良好的效果,即当有非插头5之物插入时,亦即该平衡板33所受到的挤推力不平均时则产生偏摆,使穿孔331偏转而卡住平衡杆31使其不能移动,当然也就无法导通电源,且外物插入插孔22必须移动一段距离方可导通电源,而具有不平均外径的外物则无法顺利插入且不能导通电源,所以,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儿童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性能,而对于一般使用者的使用仍具有良好的效果。当然,本技术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请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平衡杆61为一断面呈矩形的矩形杆,且该平衡板62的穿孔63为一略大于平衡杆61断面的矩形孔,使得该平衡板62在平衡杆61上移动时,该平衡板62不易左、右偏转,且使得上述扣合部64复位时更容易定位于插孔65中,另外,该钩部66的宽度较插孔65的宽度宽,且上、下二钩部66的间隙向上斜入,这样,可防止因拖地或由于其他原因使水滴溅入或滴入(因水的重量向下流动)而造成短路或漏电。另外,本技术亦可将好几个单一插座并列组成一插座组,或是制造成一带延长线的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外壳,为一矩形壳体,其前侧板的底缘二侧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纵向的插孔,该外壳内侧且于二插孔的中间及其相对于后侧板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孔;另外,该外壳的左、右二侧板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一枢孔;所述的外壳的后侧板顶缘二侧则分别设有一电源孔;一安全机构,设于外壳的内部,其设有的二端分别固定于二固定孔的平衡杆,该平衡杆的外侧套接一弹簧,该弹簧的前端抵住一套接于平衡杆的平衡板,该平衡板的二侧分别设有一联动件,而该二联动件分别钩住一接电板,该二接电板是固定在一枢接于枢孔的枢轴;二导电片,是设于外壳的内部顶面,该导电片的前端向下弯折一插接板,而该导电片的后端则设有一螺钉,该螺钉是位于电源孔的相邻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杆为一圆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板的中间位置设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内径是略大于平衡杆的外径,且该平衡板的二侧分别设有一扣合部。专利摘要一种安全插座,包括:一外壳、一安全机构及二导电片,借为安全机构的平衡板必须受到平衡的力量方可在平衡杆上移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外壳,为一矩形壳体,其前侧板的底缘二侧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纵向的插孔,该外壳内侧且于二插孔的中间及其相对于后侧板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孔;另外,该外壳的左、右二侧板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一枢孔;所述的外壳的后侧 板顶缘二侧则分别设有一电源孔;一安全机构,设于外壳的内部,其设有的二端分别固定于二固定孔的平衡杆,该平衡杆的外侧套接一弹簧,该弹簧的前端抵住一套接于平衡杆的平衡板,该平衡板的二侧分别设有一联动件,而该二联动件分别钩住一接电板,该二接电板 是固定在一枢接于枢孔的枢轴;二导电片,是设于外壳的内部顶面,该导电片的前端向下弯折一插接板,而该导电片的后端则设有一螺钉,该螺钉是位于电源孔的相邻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贤笃
申请(专利权)人:黄贤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