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200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包含连接于底模板上方的预制管头,套接于预制管头外侧的套管,连接于套管外侧的管线,以及连接于预制管头与底模板之间的固定件;固定件包含穿接于预制管头和底模板之间的固定杆以及压接于预制管头顶部的固定板;所述管线底端套接于套管底端且与底模板顶面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件的设置,利于将预制管头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固定套管和管线,由此也避免了进行模板打孔封堵进行管线孔洞的预留;通过绑丝和绑箍的联合应用,利于保证管线在后续浇筑时保证位置的稳固性;通过侧限板和顶限板的设置,利于保证套管与预制管头的紧密连接以及套管在浇筑时的稳固性。密连接以及套管在浇筑时的稳固性。密连接以及套管在浇筑时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智能化生活不断提升,导致建筑中所预埋的管线也多于以往,传统管线贯穿结构的施工工艺首先需要在模板支设完成后在其对应位置根据管径大小进行打孔,降低了模板周转使用性能,打孔所产生的碎木屑不易清理,在混凝土浇筑后会造成梁低夹杂造成质量缺陷,且木屑遇明火极易点燃,对于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若打孔位置错误,需对模板孔洞进行封堵,封堵不严易漏浆,操作繁琐,不仅施工节奏慢还存在质量隐患。
[0003]当采用传统施工工法施工时,模板开孔会产生大量锯末、木屑,难以清理干净, 容易在梁底形成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且木屑易燃也存在安全隐患。开孔过程中遇到梁底固定件导致重新进行开孔,产生大量质量隐患。开孔后错位、废弃的管孔处进行封堵困难,会产生漏浆,严重影响观感质量,造成地 坪污染,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用以解决现在多管线预埋时的精确定位、免打孔以及连接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底模板(1)上方的预制管头(5),套接于预制管头(5)外侧的套管(7),连接于套管(7)外侧的管线(8),以及连接于预制管头(5)与底模板(1)之间的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包含穿接于预制管头(5)和底模板(1)之间的固定杆(61)以及压接于预制管头(5)顶部的固定板(62);所述管线(8)底端套接于套管(7)底端且与底模板(1)顶面接触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与连接于底模板(1)上方的侧模板(2)和顶模板(3)合围成梁体形状,所述顶模板(3)上可拆卸连接有临时固定管线(8)的支撑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和侧模板(2)合围的上开口箱体内穿接有钢筋(4),所述钢筋(4)包含水平横筋、水平纵筋以及竖向连筋;所述水平横筋和水平纵筋形成的网格在套管(7)处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套管(7)外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贯穿模板免打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头(5)为空心柱状,预制管头(5)底部内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彬鹏于丹刘国胜张继鲁武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