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796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流瓶、过滤装置、瓶盖、吸引管和负压装置,引流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引流瓶上端盖设有瓶盖,引流瓶一侧设有吸入端接口,引流瓶另一侧设有引出端接口,吸引管通过吸入端接口与引流瓶插接,负压装置通过引出端接口与引流瓶插接。本申请创新的在引流瓶中设置了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中设有两层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径,用于分级收集组织标本,滤掉盐水与烟雾,保留所需组织标本,方便标本收集;本申请通过将现有的瓶盖改进为下端设有挡板的瓶盖,从而能够在吸引组织标本时,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组织标本被直接吸到负压装置中。接吸到负压装置中。接吸到负压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动力切吸钻在耳鼻喉科手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喉乳头状瘤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鼻息肉切除术等,目前在临床中对这类手术的标本获取,主要是依靠手术中微动力切吸钻切除前用喉显微钳或筛窦钳夹取出,但鼻腔深部及喉腔使用的器械非常精细,每次钳夹的量很少,对于儿童来说,喉腔和鼻腔更加狭小,组织获取更加困难,常需反复多次钳夹,不仅拖延了手术时间,并且对主刀医生的精准操作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负压吸引装置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负压吸引装置一般包括引流瓶、负压装置等结构,其在使用的时候,微动力切吸钻的钻头旋转切碎病理组织的同时,启动负压装置,组织标本随冲洗盐水通过连接的吸引器管直接被吸至引流瓶中。
[0003]现有负压吸引装置由于组织标本是直接被吸至引流瓶中的,从而容易造成组织标本大量丢失,组织标本收集困难,难以满足临床研究及诊断需要。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负压吸引装置,能够收集所需组织标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负压吸引装置结构单一而导致的组织标本大量丢失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包括引流瓶、过滤装置、瓶盖、吸引管和负压装置,所述引流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引流瓶上端盖设有瓶盖,所述引流瓶一侧设有吸入端接口,所述引流瓶另一侧设有引出端接口,所述吸引管通过吸入端接口与所述引流瓶插接,所述负压装置通过引出端接口与所述引流瓶插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瓶盖下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两侧面分别正对所述吸入端接口和引出端接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套接在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第一漏斗和第一过滤网,所述引流瓶上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漏斗通过第一环形槽与所述引流瓶紧密扣合,所述第一漏斗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漏斗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包括第二漏斗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漏斗上端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漏斗通过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一漏斗紧密扣合,所述第二漏斗下
端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过滤网通过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漏斗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所述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为篮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斗和第一过滤网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漏斗和第二过滤网可拆卸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瓶外部设有刻度线。
[0016]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申请创新地在引流瓶中设置了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中设有两层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径,用于分级收集组织标本,滤掉盐水与烟雾,保留所需组织标本,方便标本收集,从而有效避免组织标本浪费及流失。同时,过滤装置可拆卸连接,使得其便于及时更换与清洗;本申请通过将现有的瓶盖改进为下端设有挡板的瓶盖,从而能够在吸引组织标本时,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组织标本被直接吸到负压装置中。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织标本收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织标本收集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滤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引流瓶;2过滤装置;201第一过滤结构;2011第一漏斗;2012第一过滤网;202第二过滤结构;2021第二漏斗;2022第二过滤网;3瓶盖;4吸引管;5负压装置;6挡板;7吸入端接口;8引出端接口;9第一环形槽;10 第二环形槽;11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动力切吸
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负压吸引装置组织标本大量丢失等问题,实现收集组织标本的效果。如图1

3,具体包括引流瓶1、过滤装置2、瓶盖3、吸引管4和负压装置5,引流瓶1内部设有过滤装置2,过滤装置2 包括第一过滤结构201和第二过滤结构202,第二过滤结构202套接在第一过滤结构201内。在微动力切吸钻切碎病理组织并吸除病理组织时,组织标本随冲洗盐水经吸入端进入过滤装置2,经过第一过滤结构201和第二过滤结构 202,实现不同大小组织标本的分级收集。引流瓶1上端盖设有瓶盖3,瓶盖3 密封,阻隔外界,避免此装置被污染,同时防止漏气,提高吸引效果。瓶盖3 下端设有挡板6,挡板6两侧面分别正对吸入端接口7和引出端接口8。挡板 6起到阻挡作用,阻挡被吸引来的组织标本,从而避免组织标本被直接吸入负压装置5内。引流瓶1一侧设有吸入端接口7,吸引管4与吸入端接口7直接插接。引流瓶1另一侧设有引出端接口8,负压装置5与引出端接口8直接插接。组织标本通过负压装置5负压引流,沿吸引管4吸至引流瓶1中,多余的液体及烟雾沿吸出端吸除。
[0027]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结构201包括第一漏斗2011和第一过滤网2012,引流瓶1上端设有第一环形槽9,第一漏斗2011可直接放置在第一环形槽9上,方便安装。第一漏斗2011和第一过滤网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瓶、过滤装置、瓶盖、吸引管和负压装置,所述引流瓶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引流瓶上端盖设有瓶盖,所述引流瓶一侧设有吸入端接口,所述引流瓶另一侧设有引出端接口,所述吸引管通过吸入端接口与所述引流瓶插接,所述负压装置通过引出端接口与所述引流瓶插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下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两侧面分别正对所述吸入端接口和引出端接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套接在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力切吸钻组织标本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第一漏斗和第一过滤网,所述引流瓶上端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漏斗通过第一环形槽与所述引流瓶紧密扣合,所述第一漏斗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诗兰张杰王双兴倪鑫张丰珍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