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95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框架柱在楼层部位设有斜面式的柱牛腿,框架梁在端部设有一段截面扩宽了的框梁肩且端面也呈斜面而与柱牛腿的斜面相匹配;框架梁与框架柱通过梁柱装配筋进行预压连接;主框架梁侧面设有斜面式的主框梁耳,次梁在端部设有一段截面扩宽了的次梁肩且端面也呈斜面而与主框梁耳的斜面相匹配;次梁与主框梁通过主次梁装配筋进行预压连接;预制楼板四边搁置在框架梁或次梁上且不作拉结而实现隔震功能;预制楼板顶面整浇一层现浇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预制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边模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堆放和运输不便、现场吊装效率低下、大震性能欠佳等问题。大震性能欠佳等问题。大震性能欠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业飞速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迫使人们寻求建筑业的新出路。当前,以预制装配式建筑为特征的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领域实现低碳、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0003]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预制和装配施工效率以及服役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常规预制装配式结构的预制构件都是多面出筋,这导致预制构件制作所需边模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堆放和运输不便;另外,常规预制装配式结构的预制构件到现场吊装时都需要布置大量支撑,从而导致吊装效率低下;同时,常规预制装配式结构(乃至包括现浇结构)一般属于非隔震结构,因而在大震时会出现大量大幅度塑性损伤而导致结构无法继续使用;或者有些结构采用了隔震技术,但常规隔震技术都是只在基础一个部位设置隔震支座,这种措施导致工程造价和构造难度都有所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体系,以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边模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堆放和运输不便、现场吊装效率低下、大震性能欠佳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包括预制组合成框架骨架体系的角柱、主框端柱、副框端柱、中柱、主框梁、副框梁、次梁、预制楼板和现浇层,所述角柱的两个相邻侧面、主框端柱和副框端柱的三个相邻侧面和中柱的四个侧面各凸出一个柱牛腿,所述柱牛腿所在的位置根据主框梁、副框梁的支承需要确定;所述的主框梁、副框梁和次梁纵横排列形成梁格,梁格顶面上搁置有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的主体为常规矩形预制板,矩形预制板的每条边均就近搁置在主框梁、副框梁或次梁的顶面,但不与主框梁、副框梁或次梁进行拉结;所述预制楼板的任意角与角柱、主框端柱、副框端柱或中柱搭接处均开设有与柱相匹配的缺口,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留设有板间缝,预制楼板与角柱、主框端柱、副框端柱或中柱之间留设有板柱缝,但不设置拉结措施,预制楼板的顶面整浇有一层钢筋混凝土的现浇层;现浇层在板间缝处连续浇筑,板柱缝处留有与板柱缝同宽的缝隙;所述的角柱、主框端柱、副框端柱、中柱与主框梁、副框梁通过柱牛腿和框梁肩进行对位,并通过梁柱装配筋进行连接;梁柱装配筋对应穿过框梁肩孔和柱孔;所述次梁与主框梁通过次梁肩和主框梁耳进行对位,并通过主次梁装配筋进行连接,所述主次梁装配筋对应穿过次梁肩孔与主框梁耳孔。
[0007]所述的主框梁、副框梁或次梁的顶面与预制楼板的底面的接触界面上,从下往上先铺一层约10mm厚的水泥砂浆坐浆层,然后在水泥砂浆坐浆层上铺设一层油毡。
[0008]所述的板间缝的宽度为50mm,相邻两个预制楼板之间设有拉结钢筋。
[0009]所述的板柱缝的宽度为50mm,板柱缝内充填有柔性防水填料。
[0010]所述的柱牛腿正面呈横放三棱柱形状,与主框梁或副框梁相接的正面为向下外扩的倾斜面;柱牛腿沿着主框梁、副框梁两个垂直方向上各对称设有四个柱孔。
[0011]所述主框梁的两端设有向两侧扩宽形成的框梁肩,框梁肩的端部呈自上而下内收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柱牛腿的正面相互匹配。
[0012]所述框梁肩的四个角部对称各设有一个与主框梁纵轴线平行的框梁肩孔,框梁肩孔与四个柱孔的位置对应互相匹配。
[0013]所述的主框梁中部侧面设有若干个主框梁耳,所述主框梁耳的正面呈横放三棱柱形状,其中与次梁相接的面为向下外扩的倾斜面;主框梁耳所在范围内沿着次梁的方向上对称设有四个主框梁耳孔。
[0014]所述的副框梁的两端向两侧扩宽形成框梁肩,框梁肩的端部呈自上而下内收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柱牛腿的正面相互匹配;框梁肩的四个角部对称各设有一个与副框梁纵轴线平行的框梁肩孔,框梁肩孔与柱孔的位置对应互相匹配。
[0015]所述的次梁的两端向两侧扩宽形成次梁肩,次梁肩的端部呈自上而下内收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主框梁耳的正面相互匹配,次梁肩的四个角部对称各设有一个与次梁纵轴线平行的次梁肩孔,次梁肩孔与主框梁耳孔的位置对应互相匹配。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常规预制构件四周出筋带来的预制构件边模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堆放和运输不便等问题,也解决了现有常规预制构件现场吊装仍需布置大量支撑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常规结构在大震时出现大量大幅度塑性损伤而导致结构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0017](1)由于所有预制结构构件均实现不出筋预制,从而系统解决了现有常规预制构件四周出筋带来的预制构件边模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堆放和运输不便等问题;
[0018](2)由于所有框架梁可搁置在柱牛腿上、次梁可搁置在主框梁耳上、预制楼板的四边均可搁置在框架梁或次梁上,因而吊装时不再需要大量搭设支撑,从而解决了现有常规预制构件现场吊装仍需布置大量支撑的问题;
[0019](3)由于预制楼板底面与框架梁或次梁顶面的界面上没有拉结措施,因而在二者之间实现了隔震效果,于是,小震时,二者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保证它们以一个整体共同受力,而在大震时,二者之间则可以发生相对滑动并提供摩擦耗能,同时相对滑动位移又受到柱的限定而存在极限,从而可以保证楼板不至于滑动过大,这种将隔震概念应用到每个楼层处且不需要额外增加隔震装置的技术,既解决了现有常规非隔震结构在大震时出现大量大幅度塑性损伤而导致结构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常规隔震结构只在基础一个部位设置隔震支座而增加造价及构造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梁柱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预制楼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主框方向双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主框方向单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副框方向双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副框方向单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主、次梁双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主、次梁单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角柱;2

主框端柱;3

副框端柱;4

中柱;5

主框梁;6

副框梁;7

次梁;8

预制楼板;9

板间缝;10

板柱缝;11

柱牛腿;12

柱孔;1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包括预制组合成框架骨架体系的角柱(1)、主框端柱(2)、副框端柱(3)、中柱(4)、主框梁(5)、副框梁(6)、次梁(7)、预制楼板(8)和现浇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柱(1)的两个相邻侧面、主框端柱(2)和副框端柱(3)的三个相邻侧面和中柱(4)的四个侧面各凸出一个柱牛腿(11),所述柱牛腿(11)所在的位置根据主框梁(5)、副框梁(6)的支承位置确定;所述的主框梁(5)、副框梁(6)和次梁(7)纵横排列形成梁格,梁格顶面上搁置有预制楼板(8),所述预制楼板(8)的主体为常规矩形预制板,矩形预制板的每条边均就近搁置在主框梁(5)、副框梁(6)或次梁(7)的顶面,但不与主框梁(5)、副框梁(6)或次梁(7)进行拉结;所述预制楼板(8)的任意角与角柱(1)、主框端柱(2)、副框端柱(3)或中柱(4)搭接处均开设有与柱相匹配的缺口,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8)之间留设有板间缝(9),预制楼板(8)与角柱(1)、主框端柱(2)、副框端柱(3)或中柱(4)之间留设有板柱缝(10),但不设置拉结措施,预制楼板(8)的顶面整浇有一层钢筋混凝土的现浇层(21);现浇层(21)在板间缝(9)处连续浇筑,板柱缝(10)处留有与板柱缝(10)同宽的缝隙;所述的角柱(1)、主框端柱(2)、副框端柱(3)、中柱(4)与主框梁(5)、副框梁(6)通过柱牛腿(11)和框梁肩(13)进行对位,并通过梁柱装配筋(19)进行连接;梁柱装配筋(19)对应穿过框梁肩孔(14)和柱孔(12);所述次梁(7)与主框梁(5)通过次梁肩(17)和主框梁耳(15)进行对位,并通过主次梁装配筋(20)进行连接,所述主次梁装配筋(20)对应穿过次梁肩孔(18)与主框梁耳孔(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框梁(5)、副框梁(6)或次梁(7)的顶面与预制楼板(8)的底面的接触界面上,从下往上先铺一层约10mm厚的水泥砂浆坐浆层,然后在水泥砂浆坐浆层上铺设一层油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间缝(9)的宽度为50mm,相邻两个预制楼板(8)之间设有拉结钢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民范力郭震耿欧贾福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