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7799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包括SIM卡卡槽,其中所述的卡槽的一组对边上分布有数个凹口,两个卡钩组均为L型,其一边上与卡槽边的数个凹口对应位置均固定有卡钩,该卡钩插合于卡槽边的对应凹口中,并通过限位机构在其插合的对应凹口中沿插合方向限位滑动,所述两个卡钩组的另一边均与卡槽的具有凹口的边的一个邻边相贴合,一个按钮安设于该边的中部且沿该边的垂直方向滑动,该两个卡钩组的相应边末端延伸至该边的中部并与该按钮形成一个配合结构,施加于按钮向下的力通过该配合结构转换为施加于卡钩组相对于卡槽向外推的力。采用该种结构,不仅实现的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而且易定位易放置取出,同时制作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机领域,特别涉及手机SIM卡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使用得越来越多,而每个手机中,都必然有一块或者多块SIM卡才能工作,一般在手机中都具有SIM卡卡接装置,通常传统SIM卡卡接装置的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SIM卡松动移位,不易取出不易放入,易被弹出后掉落及SIM卡易磨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定位容易、便于放置和取出、制作方便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具有如下构成该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包括SIM卡卡槽,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卡槽的一组对边上分布有数个凹口,所述的卡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卡钩组,所述的卡钩组为L型,其一边上与卡槽边的数个凹口对应位置均固定有卡钩,该卡钩插合于卡槽边的对应凹口中,并通过固定于其下方且与卡槽边相连接的限位机构在其插合的对应凹口中沿插合方向限位滑动,所述两个卡钩组的另一边均与卡槽的具有凹口的边的一个邻边相贴合,一个按钮安设于该边的中部且沿该边的垂直方向滑动,该两个卡钩组的相应边末端延伸至该边的中部并与该按钮形成一个配合结构,施加于按钮向下的力通过该配合结构转换为施加于卡钩组相对于卡槽向外推的力。该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限位机构为压缩弹簧机构,该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卡槽边上,另一端固定于卡钩组上。该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按钮呈倒锥型,所述的卡钩组相应边末端具有上侧斜面且与该按钮下部的下侧斜面相滑动接合。该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卡钩上部的卡槽一侧均具有上侧斜面。该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每个卡钩组的卡钩为三个,相应的卡槽边的凹口也为三个。采用了该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由于采用了卡钩组、卡槽、压缩弹簧和按钮的巧妙配合,使得当按下按钮时,卡钩组会自动后退,这样便可方便得取出SIM卡,在松开按钮后,卡钩组又会自动还原到卡合状态;同时由于卡钩顶端具有上侧斜面,使得在安放SIM卡时仅仅需要将卡按下即可;这样不仅实现的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而且易定位易放置取出,同时制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中放入SIM卡且按钮未按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中取出SIM卡且按钮按下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卡槽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卡钩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按钮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的压缩弹簧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该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包括SIM卡卡槽1,其中,所述的卡槽1的一组对边10、11上分布有数个凹口100,在本实施例中,该凹口100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卡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卡钩组2、3,所述的卡钩组2为L型,其一边20上与卡槽边10的三个凹口100对应位置均固定有卡钩200,该卡钩200插合于卡槽边10的对应凹口100中,并通过固定于其下方且与卡槽边10相连接的限位机构4在其插合的对应凹口100中沿插合方向限位滑动,该卡钩200上部的卡槽1一侧具有上侧斜面201,该限位机构4为压缩弹簧机构4,该压缩弹簧机构4的一端固定于卡槽边10上,另一端固定于卡钩组2上,另一卡钩组3与卡槽边11的连接配合情况与之相同。所述两个卡钩组2、3的另一边21和31均与卡槽1的边10、11的一个邻边12相贴合,一个按钮5安设于该边12的中部且沿该边12的垂直方向滑动,该两个卡钩组2、3的相应边21、31末端延伸至该边12的中部并与该按钮5形成一个配合结构,其中,该按钮5呈倒锥型,所述的卡钩组2、3的相应边21、31末端具有上侧斜面210、310且分别与该按钮5下部的下侧斜面51、52相滑动接合,使得施加于按钮5向下的力通过该配合结构转换为施加于卡钩组2、3相对于卡槽1向外推的力。在实际使用当中,由于采用了卡钩组2和3、卡槽1、压缩弹簧机构4和按钮5的巧妙配合,使得当按下按钮5时,卡钩组2、3会自动后退,这样便可方便得取出SIM卡,在松开按钮5后,卡钩组2、3又会自动还原到卡合状态;同时由于卡钩200顶端具有上侧斜面201,使得在安放SIM卡时仅仅需要将卡按下即可;这样不仅实现的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而且易定位易放置取出,同时制作方便。在此说明书中,本技术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权利要求1.一种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包括SIM卡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的一组对边上分布有数个凹口,所述的卡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卡钩组,所述的卡钩组为L型,其一边上与卡槽边的数个凹口对应位置均固定有卡钩,该卡钩插合于卡槽边的对应凹口中,并通过固定于其下方且与卡槽边相连接的限位机构在其插合的对应凹口中沿插合方向限位滑动,所述两个卡钩组的另一边均与卡槽的具有凹口的边的一邻边相贴合,一按钮安设于该边的中部且沿该边的垂直方向滑动,该两个卡钩组的相应边末端延伸至该边的中部并与该按钮形成一配合结构,施加于按钮向下的力通过该配合结构转换为施加于卡钩组相对于卡槽向外推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为压缩弹簧机构,该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卡槽边上,另一端固定于卡钩组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呈倒锥型,所述的卡钩组相应边末端具有上侧斜面且与该按钮下部的下侧斜面相滑动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钩上部的卡槽一侧均具有上侧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卡钩组的卡钩为三个,相应的卡槽边的凹口也为三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包括SIM卡卡槽,其中所述的卡槽的一组对边上分布有数个凹口,两个卡钩组均为L型,其一边上与卡槽边的数个凹口对应位置均固定有卡钩,该卡钩插合于卡槽边的对应凹口中,并通过限位机构在其插合的对应凹口中沿插合方向限位滑动,所述两个卡钩组的另一边均与卡槽的具有凹口的边的一个邻边相贴合,一个按钮安设于该边的中部且沿该边的垂直方向滑动,该两个卡钩组的相应边末端延伸至该边的中部并与该按钮形成一个配合结构,施加于按钮向下的力通过该配合结构转换为施加于卡钩组相对于卡槽向外推的力。采用该种结构,不仅实现的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而且易定位易放置取出,同时制作方便。文档编号H01R12/00GK2798357SQ200520042188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李政, 何代水 申请人: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中SIM卡卡接装置,包括SIM卡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的一组对边上分布有数个凹口,所述的卡接装置还包括两个卡钩组,所述的卡钩组为L型,其一边上与卡槽边的数个凹口对应位置均固定有卡钩,该卡钩插合于卡槽边的对应凹口中,并通过固定于其下方且与卡槽边相连接的限位机构在其插合的对应凹口中沿插合方向限位滑动,所述两个卡钩组的另一边均与卡槽的具有凹口的边的一邻边相贴合,一按钮安设于该边的中部且沿该边的垂直方向滑动,该两个卡钩组的相应边末端延伸至该边的中部并与该按钮形成一配合结构,施加于按钮向下的力通过该配合结构转换为施加于卡钩组相对于卡槽向外推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何代水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