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777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将减压塔内的软沥青减压处理得到的油气输送到真空槽中通过洗油洗涤后进入到除酸反应塔内进行除酸,除酸后的油气再通过真空泵输送到液封槽进行循环;同时公开了除酸反应塔装置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除酸效果好,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焦油深加工过程中包含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工业萘蒸馏。自常压蒸馏塔底抽出的软沥青,经过减压加热炉加热至370℃进入减压塔,在真空系统的作用下塔内形成负压进行产品采出,顶部油气进入真空系统。减压塔顶部油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进入真空槽,洗油(用于从煤气中洗出苯或萘系化合物的吸收油,利用其与煤焦油、石油中其他组分相似相溶的特点,用于分馏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洗涤,使之吸收气体中的苯、萘等物质)通过喷洒的形式将油气进行洗涤,然后洗油进入液封槽,通过洗油循环泵与洗涤后的油气混合进入真空泵,并持续进行循环(循环的作用就是利用洗油对油气降温,由于真空泵对空气介质的温度有严格的要求,若温度过高,真空泵将无法工作;其中在循环的过程中如果持续采用同一部分洗油循环,降温效果不佳,所以洗油在通过液封槽循环后一部分采出至未洗三混油罐作为工业萘蒸馏原料,采出减少的量通过补充新的洗油用来维持油气降温效果。在减压蒸馏过程中,需要通过真空泵建立一个平稳的真空系统来进行物料采出的连续进行,但是由于真空泵对空气介质的温度有严格的要求,若温度过高,真空泵将无法工作,因此对于温度较高的空气介质,在空气介质进入真空泵之前,使用洗油将空气介质的温度降至适宜真空泵运行;通过真空泵的抽气作用来建立真空系统,洗油则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管道流入液封槽,并且管道的末端插入液面之下,以避免空气进入,破坏系统的真空状态。在洗油的进出量正常的情况下,液封槽能够维持原有液面的稳定,也就是可以保证真空系统不被破坏),液封槽顶部尾气进入尾气系统。但是,因为减压塔塔顶抽出的油气中含有较多的强腐蚀性的酸性气体硫化氢,含硫化氢的油气在经过真空泵进行循环时会严重腐蚀真空泵内的叶轮、圆盘,机封密封腔、内腔、机封、挡板、隔距螺栓、泵盖、轴承座、轴承盖、轴承等零部件,造成机封泄露,真空度降低,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大,维修费居高不下,同时也严重影响后续生产工艺中的设备。因此,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工艺流程简单、除酸效果好,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运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a.将减压塔内的软沥青进行减压处理,其中顶部的油气通过真空泵输送至真空槽中通过洗油进行洗涤,余料分别为重油B、重油A和沥青,分级进行采出进入其它加工工序;
[0007]b.将洗油输送到真空槽中进行喷淋,吸收油气中的苯、萘等物质;喷淋后落入真空槽底部的洗油通过泵输送到液封槽中准备循环使用,油气则进入到除酸反应塔内进行除酸,或直接通过真空泵进入到液封槽中进行循环;
[0008]c.油气在除酸反应塔通过稀碱进行中和除酸,除酸后的油气进入真空泵,通过真空泵进入到液封槽进行循环;除酸后的液体通入到集液槽进行暂存;
[0009]除酸反应塔包括中空的圆柱状塔体,塔体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油气进口和碱液进口,底部中间设有出料口;塔体内中部设有碱液槽,碱液槽为底部封端的两中空的圆柱体构成,其中位于外侧的圆柱体为外柱体,位于内侧的圆柱体为内柱体,外柱体和内柱体的圆心线重叠,外柱体和内柱体等高且顶部均设有若干溢流齿,内溢流齿和外溢流齿的齿形交错分布;碱液进口连通有碱液管道,碱液管道穿过塔体侧壁并从中空的内柱体底部插入到内柱体中间并分叉分别连接到内柱体侧壁上,其中一侧或两侧连接处的内柱体侧壁设有开口;通过内柱体侧壁上的开口将碱液输送到碱液槽中。并且碱液管道也起到支撑碱液槽的作用;这样,溢流出的碱液就形成内部和外部两个环状瀑布,待处理的油气经过环状瀑布时其中的酸就被碱液中和。碱液槽的上部设有若干层折流板,不同层次的折流板相互从塔体内壁两侧向下向塔体中部延伸,且穿过塔体中心线形成交叉。
[0010]通过以上处理,塔顶的油气通过真空泵抽入真空槽,在真空槽内通过洗油喷洒首次洗涤,然后洗涤后的油气进入除酸反应塔进行二次洗涤,最后进入真空泵的油气是经过两次洗涤后的已经去除了腐蚀物质的油气,所以对真空泵没有腐蚀作用。
[0011]d.液封槽中的气体进入到尾气系统进行处理,液体经过洗油循环泵进入到真空泵进行循环,或进入到未洗三混油罐作为工业萘蒸馏原料暂存,以备后续工艺继续处理。
[0012]优选的,所述的步骤a中减压塔内塔底温度控制在370℃~390℃,塔中252℃~265℃,塔顶80℃~85℃;塔底压力

18Kpa~

19Kpa,塔中压力

20Kpa~

22Kpa,塔顶压力

32Kpa~

35Kpa,反应时间控制在10~12hr。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a中减压塔内塔底温度控制在370℃,塔中温度265℃,塔顶温度85℃;压力控制在塔底压力

18Kpa,塔中压力

20Kpa,塔顶压力

35Kpa,反应时间控制在12hr。
[0014]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反应温度为50~55℃,压力控制在

35~

40KPa,洗油流量控制在600kg/h~700kg/h。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b中反应温度为50℃,压力控制在

40KPa,洗油流量控制在650kg/h。
[0016]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反应温度为42~47℃,压力控制在

35~

40KPa,油气流量控制在720~750m3/h,稀碱流量控制在1000kg/h~1500kg/h。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c中反应温度为42~47℃,压力控制在

35~

40KPa,油气流量控制在720~750m3/h,稀碱流量控制在1000kg/h。
[0018]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稀碱为浓度为21%的氢氧化钠、19%的氢氧化钾、20%的氢氧化钡或21%的氢氧化钙。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c中稀碱为21%氢氧化钠。
[0020]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的集液槽上部设有气体出口连通到尾气系统,下部设有出料口连通到稀碱供应系统,将稀碱进行循环使用。
[0021]优选的,所述的油气进口连接有油气管道,油气管道的出气口贴塔体壁设置,或油气管道伸入到碱液槽底部,对应碱液槽封端的底部成环状设置,环状管道上部开设若干出气口。
[0022]优选的,所述的外柱体外侧与塔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5~5厘米,外柱体与内柱体之间的距离为5.5~6.5厘米。
[0023]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柱体外侧与塔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外柱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焦油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减压塔内的软沥青进行减压处理,其中顶部的油气通过真空泵输送至真空槽中通过洗油进行洗涤,余料分别为重油B、重油A和沥青,分级进行采出进入其它加工工序;b.将洗油输送到真空槽中进行喷淋,喷淋后落入真空槽底部的洗油通过泵输送到液封槽中准备循环使用,油气则进入到除酸反应塔内进行除酸,或直接通过真空泵进入到液封槽中进行循环;c.油气在除酸反应塔通过稀碱进行中和除酸,除酸后的油气进入真空泵,通过真空泵进入到液封槽进行循环;除酸后的液体通入到集液槽进行暂存;所述除酸反应塔包括中空的圆柱状塔体,所述塔体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油气进口和碱液进口,底部中间设有出料口;所述塔体内中部设有碱液槽,碱液槽为底部封端的两中空的圆柱体构成,其中位于外侧的圆柱体为外柱体,位于内侧的圆柱体为内柱体,外柱体和内柱体的圆心线重叠,外柱体和内柱体等高且顶部均设有若干溢流齿,内溢流齿和外溢流齿的齿形交错分布;所述碱液进口连通有碱液管道,碱液管道穿过塔体侧壁并从中空的内柱体底部插入到内柱体中间并分叉分别连接到内柱体侧壁上,其中一侧或两侧连接处的内柱体侧壁设有开口;碱液槽的上部设有若干层折流板,不同层次的折流板相互从塔体内壁两侧向下向塔体中部延伸,且穿过塔体中心线形成交叉。d.液封槽中的气体进入到尾气系统进行处理,液体经过洗油循环泵进入到真空泵进行循环,或进入到未洗三混油罐作为工业萘蒸馏原料暂存,以备后续工艺继续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减压塔内塔底温度控制在370℃~390℃,塔中温度252℃~265℃,塔顶温度80℃~85℃;塔底压力

18Kpa~

19Kpa,塔中压力

20Kpa~

22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温王德州郝升学杨建杰孙益香于观刚侯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