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773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涉及生态护岸技术领域,包括铺设在岸体上的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岸体、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均为阶梯型坡面,阶梯型坡面包括水平坡面和斜坡面,所述坡面层的上坡面设置有第一坡面养护结构和多个第二坡面养护结构,第一坡面养护结构设置在坡面层的斜坡面上,第二坡面养护结构设置在坡面层的水平坡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河岸坍塌,植被覆盖率得到较大的提升,植被能够较好的存活,能够控制岸坡水土流失现象,保障岸坡稳定性,结构服务年限长,经济效益高,提高了岸坡植被覆盖率和有遮蔽水体面积,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内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度上提高了区域内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度上提高了区域内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岸
,具体为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护岸是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河道原有驳岸的水陆生态结构使其恢复成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具有调节河流水文状态、滤除污染物、营造生物栖息环境、维持水体滨岸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河流护坡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能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主要空间,同时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治理水土流失、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均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意义。生态护岸在体现一定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护岸的生态功能,其一般采用植物或植物与其他土木工程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弱岸坡的潜在破坏,维持河滨带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
[0003]但是传统的生态护岸其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防止坡岸的水土流失,植草效果普遍不理想,使得岸坡植被覆盖率,甚至造成部分岸坡裸露,影响岸坡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包括铺设在岸体上的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所述岸体、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均为阶梯型坡面,阶梯型坡面包括水平坡面和斜坡面,所述坡面层的上坡面设置有第一坡面养护结构和多个第二坡面养护结构,第一坡面养护结构设置在坡面层的斜坡面上,第二坡面养护结构设置在坡面层的水平坡面上,岸体坡脚处设有坡脚防护结构。
[0006]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坡面养护结构包括养护罩,养护罩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柱,中心柱与养护罩内壁之间等距固定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之间均形成有养护腔,中心柱底部焊接有插接桩,插接桩插入到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中。
[0007]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坡面养护结构包括养护框,养护框上等距固定有多个竖杆,竖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横杆,横杆与竖杆垂直设置,且横杆与竖杆之间形成有矩形养护腔,坡面层的斜坡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孔洞,孔洞与矩形养护腔一一对应。
[0008]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坡脚防护结构包括固定在坡面层坡脚处的防护框,防护框四边上均焊接有固定桩,固定桩插入到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中,防护框与坡面层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上交错设有多个防冲击石块。
[0009]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养护框四边处均等距插接有多个锚钉,锚钉插入到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中,养护框四边等距开设有多个供锚钉穿过的圆孔。
[0010]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地基层为碎石与沙瓤土混合层,第二地基层为种植土层,坡面层为营养土层。
[0011]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沿着岸体的地势进行土方开挖,将岸体挖呈阶梯型地势,保证铺设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的空间,然后夯实岸体,在岸体上依次铺设第一地基层、第二地基层和坡面层,并按照铺设一层夯实一层的步骤进行铺设;
[0013]步骤二:安装第一坡面养护结构,在坡面层的斜坡面上等距挖出多个孔洞,孔洞的深度达到第二底基层中,然后将养护框贴近到斜坡面上,同时使得孔洞与矩形养护腔一一对应,然后将多个锚钉插入到养护框四边上的圆孔中,接着敲击锚钉,锚钉依次插入到坡面层和第二地基层中,然后向孔洞处放入种植土、肥料和水,接着再孔洞内种植黑麦草和/或高羊草;
[0014]步骤三:安装第二坡面养护结构,在坡面层的水平坡面上等距挖出多个种植孔,确保种植孔的深度能够达到第一地基层中,然后依次将多个第二坡面养护结构的插接桩埋入到种植孔中,接着向第二坡面养护结构的养护腔中投放种植土、肥料和水,接着向养护腔内种植景观植物;
[0015]步骤四:安装坡脚防护结构,将防护框贴近到坡面层的坡脚处,然后沿着防护框四边等距插入多个固定桩,接着将敲击固定桩,使得固定桩插入到第二底基层中,接着将多块防冲击石块交错放置到防护框中,然后向防护框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该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河岸坍塌,植被覆盖率得到较大的提升,植被能够较好的存活,能够控制岸坡水土流失现象,保障岸坡稳定性,结构服务年限长,经济效益高,提高了岸坡植被覆盖率和有遮蔽水体面积,为动物提供了栖息与繁衍的空间,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内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且施工操作简便,实现了保证原有护坡岸防洪安全的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和出色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还具有节约人力物力、降低工程造价、绿化护坡整体稳定好、抗洪能力强、美化环境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去除岸体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去除岸体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坡面养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坡脚防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岸体;2、第一地基层;3、第二地基层;4、坡面层;401、水平坡面;5、第一坡面养护结构;501、养护框;502、竖杆;503、横杆;504、锚钉;6、第二坡面养护结构;601、养护罩;602、分隔板;603、中心柱;604、养护腔;605、插接桩;7、坡脚防护结构;701、防护框;702、固定桩;703、混凝土层;704、防冲击石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8]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岸体(1)上的第一地基层(2)、第二地基层(3)和坡面层(4),所述岸体(1)、第一地基层(2)、第二地基层(3)和坡面层(4)均为阶梯型坡面,阶梯型坡面包括水平坡面(401)和斜坡面,所述坡面层(4)的上坡面设置有第一坡面养护结构(5)和多个第二坡面养护结构(6),所述第一坡面养护结构(5)设置在坡面层(4)的斜坡面上,所述第二坡面养护结构(6)设置在坡面层(4)的水平坡面(401)上,所述岸体(1)坡脚处设有坡脚防护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坡面养护结构(6)包括养护罩(601),所述养护罩(60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柱(603),所述中心柱(603)与养护罩(601)内壁之间等距固定有多个分隔板(602),相邻分隔板(602)之间均形成有养护腔(604),所述中心柱(603)底部焊接有插接桩(605),插接桩(605)插入到第一地基层(2)、第二地基层(3)和坡面层(4)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面养护结构(5)包括养护框(501),所述养护框(501)上等距固定有多个竖杆(502),所述竖杆(50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横杆(503),横杆(503)与竖杆(502)垂直设置,且横杆(503)与竖杆(502)之间形成有矩形养护腔,所述坡面层(4)的斜坡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孔洞,且孔洞与矩形养护腔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脚防护结构(7)包括固定在坡面层(4)坡脚处的防护框(701),所述防护框(701)四边上均焊接有固定桩(702),所述固定桩(702)插入到第一地基层(2)、第二地基层(3)和坡面层(4)中,所述防护框(701)与坡面层(4)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层(703),所述混凝土层(703)上交错设有多个防冲击石块(70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框(501)四边处均等距插接有多个锚钉(5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良程钢波黎丹王长新高锦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