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病人伤口防挤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挤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术后病人伤口防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病人在做完手术后,医生都会让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过来对伤口进行检测或者换药,从而防止伤口恶化,使病人能够更快的进行恢复。
[0003]现在的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检测和换药时,通常都是让病人躺在病床上,然后即直接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检测和换药,由于这种方式在进行操作时,病人躺在床上发生疼痛时身体容易进行本能的移动,导致医护人员在操作时比较麻烦,而且在进行操作时,需要经常通过转身和走动来拿取药物和医疗器具,比较耗费时间,不方便人们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检测和换药。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限位作用而且方便检查和换药的术后病人伤口防挤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在的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检测和换药时,病人躺在床上发生疼痛时身体容易进行本能的移动,而且不方便人们进行操作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作用而且方便检查和换药的术后病人伤口防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病人伤口防挤压装置,包括有支撑架(1)、躺板(2)、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架(4)、第二连接杆(5)、第一弹簧(6)、连接块(7)、阻挡块(8)和第三连接杆(9),支撑架(1)顶部设有躺板(2),躺板(2)前后两侧的右部均设有第一连接杆(3),躺板(2)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架(4),第一连接架(4)上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5),同侧的第二连接杆(5)之间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连接块(7),外侧的连接块(7)内侧与第一连接架(4)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均绕在同侧的第二连接杆(5)上,同侧的第二连接杆(5)内侧之间均设有用于具有限位作用的阻挡块(8),阻挡块(8)内侧上部之间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连接杆(9),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移动机构(13)、上升机构(10)、卡住机构(11)和拉动机构(12),支撑架(1)下部设有用于提供移动功能的移动机构(13),移动机构(13)上设有用于提供升高功能的上升机构(10),上升机构(10)上设有用于具有卡住作用的卡住机构(11),卡住机构(11)上设有拉动机构(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病人伤口防挤压装置,其特征是,移动机构(13)包括有第四固定架(131)、滑轨(132)、第四弹簧(133)、第二拉绳(134)、第五固定架(135)、第一转轴(136)、第二线轮(137)、第六固定架(138)、第七固定架(139)、收卷轮(1311)和摇柄(1312),支撑架(1)下部右侧设有第四固定架(131),第四固定架(131)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滑轨(132),滑轨(132)内部右侧均设有第四弹簧(133),滑轨(132)内部右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拉绳(134),滑轨(132)右侧均设有第五固定架(135),滑轨(132)底部左侧均设有第六固定架(138),第五固定架(135)上下两侧与第六固定架(138)上部左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136),第一转轴(136)上均设有第二线轮(137),滑轨(132)左侧均设有第七固定架(139),第七固定架(139)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连接杆(1310),第五连接杆(1310)上均设有收卷轮(1311),第二拉绳(134)的一端均绕过同侧的第二线轮(137)与收卷轮(1311)连接,第五连接杆(1310)外侧均设有摇柄(1312)。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病人伤口防挤压装置,其特征是,上升机构(10)包括有第一固定块(101)、连接壳(102)、第二弹簧(103)、第四连接杆(104)和第一拉杆(105),滑轨(132)内部左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固定块(101),第四弹簧(133)的另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一固定块(101)连接,第二拉绳(134)的另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一固定块(101)连接,第一固定块(10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壳(102),连接壳(102)内部均滑动式设有第四连接杆(104),同侧的第四连接杆(104)上侧之间均设有第一拉杆(105),第一拉杆(105)均与同侧的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