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连接结构和带肋钢筋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结构和带肋钢筋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上,常常需要将两个条状的料材连接在一起,以解决单个料材长度不足的问题。
[0003]以钢筋连接为例,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扭转钢筋。
[0004]在建筑施工领域,钢筋被广发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而钢筋连接的连接质量将影响建筑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构成组合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在组合材料被施加外力时,可以在施加外力的位置产生对外力的抵抗力。随着使用钢筋的混凝土结构高度的逐渐增加,所使用的钢筋长度相对延长,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钢筋是以标准长度制造的,所以在建造高层建筑时,需要将多个钢筋相互连接。
[0005]在实际施工中,当钢筋长度不够时,需要用连接装置将两段钢筋连接起来,传统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绑扎搭接的方式进行钢筋之间的连接,然而绑扎搭接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外套筒(10),其内部中空且两端设有第一开口(11),其内壁设有沿着所述外套筒(10)的轴向分布且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13);第一内套筒(20),设置在所述外套筒(10)内并与所述外套筒(10)同轴设置,其内部中空且两端设有第二开口(21),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12)适配的第二螺纹(22);第二内套筒(30),设置在所述外套筒(10)内并与所述外套筒(1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内部中空且两端设有第三开口(31);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12)适配的第三螺纹(32);固定结构,用于在周向和/或轴向上固定插入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套筒(20)和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内壁上设置有存放了第一粘结剂和/或第一膨胀剂的第一囊体(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螺纹孔(4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套筒(20)和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侧壁上并沿着所述第一内套筒(20)和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径向贯通所述第一内套筒(20)和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侧壁;螺栓/螺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1)相适配,其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41)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套筒(20)和所述第二内套筒(30)内壁上的第一棘齿(23)和第二棘齿(33),所述第一棘齿(23)和所述第二棘齿(33)相互对称且末端朝向彼此;所述第一棘齿(23)和第二棘齿(33)的分布方式与插入体上肋的分布方式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21)和/或第三开口(31)处设置有用于存放第二粘结剂和/或第二膨胀剂的第二囊体(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23)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内套筒(20)的轴线贯穿所述第一棘齿(23)的第一流体通道(23a);所述第二棘齿(33)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内套筒(30)轴线贯穿所述第二棘齿(33)的第二流体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套筒(20)和所述第二内套筒(30)的侧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费继红,洪宏星,郑美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正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常山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