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757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发数据仓库统一汇聚中心,兼容运用、操作系统、及其它数据源的加载及管理,将应用虚拟化技术等兴起于互联网行业的云计算技术引入音视频领域,提高音视频领域的智能信息化水平,将云计算技术与显示技术相结合,给屏幕装上了“眼睛”,提高其管控水平,建设屏幕显示设备内容融合中台,将显示设备及内容管理提供到云管理的高度,保证数据源头的安全性、可控性,实现数据发布“纯平台”、“全流程”智慧交互,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传统的指挥中心、显示中心等的屏幕管理方案成本,同时提升了展厅的复用性,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非常好的易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虚拟化
,具体为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政府公告、会议、推广、展馆、展会、企业信息化等场景都越来越多采用各类电子显示屏作为信息展示的主要方式,信息源也由各类简单的图片、视频转变为各类计算机信号:PPT、电子图纸、大数据报表、BI分析图表、物联网数据报表等。屏幕的增多也带来对应“漏洞”数量的增加,各类信息的呈现又需要统一的控制和管理,这就给这些计算机信号的调度、管理带来了难题。屏幕场景效果的设计也变成一件复杂和难度极大的事情,很多时候每更换一个展示场景就需要重新设计甚至重新开发相应的程序。
[0003]我司在深入了解目前显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平台”的技术平台为各类客户打造方便、易用、可靠的“显示中台”,解决目前对于显示控制的各类难题,为智慧场景提供所有可能的自定义方案,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党建
……
等行业。
[0004]随着电子屏幕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特别是国内华为、京东方、强力巨彩、海信、创维等等各类电子屏幕厂家的崛起,让电子显示变得越来越普及,各类展厅、展示、宣传、引导、标识等场景采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已经变为标配。
[0005]商用显示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大,但统一显示控制技术一直处于传统的以画面传输为主的投屏方式,这些方案普遍存在如下弊端:1、显示位置受限:屏幕和信号源距离受信号传输的视频线缆(VGA\HDMI\DVI等)限制,以HDMI线缆为例,正常传输距离不能超过25米,否则就会造成信号清晰度的下降。所以为屏幕提供信号源的PC、其他智能设备都要在这个范围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方案衍生出了延长器,但每增加一个延长器也就意味着增加了一个新的隐患节点。2、显示资源不受控:目前主要的显示模式是“信号源”+“显示单元”,PC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信号源(画面生成设备),但更加强调的人机交互,所以想要方便灵活的切换每个显示单元的画面就需要频繁的人机交互,然而在很多显示单元的情况下同时控制每台PC显示的内容就变得鞭长莫及。当前一机多屏的方式也不能做到屏幕画面的统一管控,一键切换,或者其他的场景预制等等。当调整其中一块屏幕的画面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屏幕的显示画面。3、维护困难:屏幕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信号源的不断增加,将造成运维越来越复杂。一台PC有无数的运行状态,经常需要经验丰富的IT人员亲临现场才能解决问题,使得IT管理员的工作量巨大;加上复杂的桌面运维工作比较消耗时间,往往导致响应能力不足,经常看到一些屏幕现实的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内容,更有甚者出现故障态(蓝屏、程序错误等)。
[0006]因此迫切需要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屏幕的统一管控,故提出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步骤1: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步骤2:验证用户管理权限;步骤3:若具有应用管理权限,则执行步骤4;步骤4: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将应用隔离;步骤5: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将带GUI的应用进行池化;步骤6:显示资源缓存;步骤7:实时采集应用图像;步骤8:对采集到的应用图像进行图像压缩;步骤9:通过网络传输将压缩的图像传输至显示端;步骤10:在显示端通过Display解码显示;步骤11:若不具有应用管理权限,则驳回管理请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各类资源是指图片、视频、文档、应用、PC画面等,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整理可使本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能够对图片、视频、文档、应用、PC画面等均进行显示。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采用的验证用户权限的方式为密码验证,通过密码验证的方式可设置不同的密码来对应不同的权限等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的验证失败次数上限为3次,通过将验证失败次数上限设为3次,给予了工作人员出现输入错误的机会且还可避免无权限人员频繁验证密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的验证失败次数上限达到3次后,跳转至步骤11,通过验证失败次数上限达到3次后,跳转至步骤11,可杜绝无权限人员一直后台验证密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在将应用池化的同时还提供应用容器管理功能,通过提供应用容器管理功能可对资源缓存进行清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9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为基于TCP/IP的传输协议,通过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传输协议,可承载图像流化协议,并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节网络流量,最优化的提供传输协议,实现容器服务器到终端显示模块的实时图像显示。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容管理模块:管理平台可以各类资源(图片/视频/文档/应用/PC画面等)的融合统一管理,提供统一的接口和管理模式。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将用户对于资源、终端和内容的权限,进行划分,完成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平台。应用虚拟化模块:完成各类资源(图片/视频/文档/应用/PC画面等)的融合统一管理。
应用池化模块:采用应用虚拟化技术对带GUI的应用进行池化,并提供应用容器管理功能。网络传输模块:基于TCP/IP协议,承载图像流化协议,并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节网络流量,最优化的提供传输协议,实现容器服务器到终端显示模块的实时图像。UI界面控制模块:UI界面控制可以实时显示终端画面、终端管理、用户管理、计划、场景及内容管理等功能。具备非常好的易读性、可操作性、安全性。方便用户统一对于各个显示设备及内容的管理及操作。容灾备份模块:系统支持容灾部署模式,在出现宕机、断网、断电等极端情况下,可以快速恢复业务。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开发数据仓库统一汇聚中心,兼容运用、操作系统、及其它数据源的加载及管理,将应用虚拟化技术等兴起于互联网行业的云计算技术引入音视频领域,提高音视频领域的智能信息化水平,将云计算技术与显示技术相结合,给屏幕装上了“眼睛”,提高其管控水平,建设屏幕显示设备内容融合中台,将显示设备及内容管理提供到云管理的高度,保证数据源头的安全性、可控性,实现数据发布“纯平台”、“全流程”智慧交互,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传统的指挥中心、显示中心等的屏幕管理方案成本,同时提升了展厅的复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的步骤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步骤2:验证用户管理权限;步骤3:若具有应用管理权限,则执行步骤4;步骤4: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将应用隔离;步骤5: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将带GUI的应用进行池化;步骤6:显示资源缓存;步骤7:实时采集应用图像;步骤8:对采集到的应用图像进行图像压缩;步骤9:通过网络传输将压缩的图像传输至显示端;步骤10:在显示端通过Display解码显示;步骤11:若不具有应用管理权限,则驳回管理请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各类资源是指图片、视频、文档、应用、PC画面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的验证用户权限的方式为密码验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验证失败次数上限为3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验证失败次数上限达到3次后,跳转至步骤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用虚拟化的新一代融合显示云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在将应用池化的同时还提供应用容器管理功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宝真杨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视云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