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741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包括:雨污管网可视化模型;水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雨污管网传输路径中的水质、水流信息;调蓄系统,包括地表蓄水结构以及地下蓄水池;回收系统,能够将雨污管网内检测合格的水流排向调蓄系统;ArcGis平台,能够显示雨污管网可视化模型,将雨污管网中的水流排向净化水厂系统以及调蓄系统和/或河涌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污水检测、分流、蓄水为一体,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单元采集水位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电磁阀等内部元件的信息并上传服务器,通过GIS平台实现智能监控和优化调节雨污管网内排水、蓄水调节,通过污水源强的动态监管,还能为已建项目水平衡核算或同类项目水平衡类比计算提供依据。或同类项目水平衡类比计算提供依据。或同类项目水平衡类比计算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企业污水排放的监控以及海绵城市排水网络监控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以及生活与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任务,而且还关系到城市环境与城市水安全,其中排水管网分别由污水排水管网和雨水排水管网构成,污水排水管网又由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和工业生产污水管网组成。由于管网错综复杂,城市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管网污水进行实时监管,商家、企业等将不达标的污水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含有大量超标有毒物质经过污水管网进入雨水排水管网,甚至有部分污水直接经雨水排水管网进入江河湖泊,造成自然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环。
[0003]随着我国对水资源利用的意识的提升,海绵城市,作为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目前,我国的海绵工程处于开发状态,虽然已经能够实现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管网可视化模型,所述雨污管网可视化模型为根据综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雨污管网的传输路径和节点建立的树形拓扑连接结构模型;水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雨污管网传输路径中的水质、水流信息,所述水质检测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相连;调蓄系统(7),包括地表蓄水结构以及地下蓄水池,用于绿地、湿地、生活、工业用水的蓄积及调用;回收系统(8),所述回收系统(8)能够将雨污管网内检测合格的水流排向调蓄系统(7);ArcGis平台,所述ArcGis平台能够显示雨污管网可视化模型,根据水质检测单元检测的水质信息以及调用云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将雨污管网中的水流排向净化水厂系统(5)以及调蓄系统(7)和/或河涌系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管网的传输路径包括:一级管路系统(1),包括生活小区附近雨污管排水管路;二级管路系统(2),包括工业区附近的雨污管排水管路和/或一级管路系统(1)汇集后的雨污管排水管路;三级管路系统(3),包括一级管路系统(1)和二级管路系统(2)混合后的排水管路;总管路系统(4),包括三级管路系统(3)汇集后流向净化水厂系统(5)或者河涌系统(6)的管路;其中,在一级管路系统(1)和/或一级管路系统(1)与二级管路系统(2)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分检模块(201),在所述二级管路系统(2)和/或二级管路系统(2)与三级管路系统(3)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分检模块(301),在所述三级管路系统(3)与所述总管路系统(4)的连接处和/或所述总管路系统(4)中设置总检模块(9),所述总检模块(9)的检测范围以及检测精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检模块(301),所述第二分检模块(301)的检测范围以及检测精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检模块(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系统(8)包括:第一检测井(802),所述第一检测井(802)通过第一进水管路(801)与三级管路系统(3)连通;第一开关阀(803),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801)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水管路(801)的通断;第一水质检测单元(806),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井(802)中,用于检测第一检测井(802)内的水质信息并能反馈至云服务器中;蓄水井(809),所述蓄水井(809)用于初步收集经第一检测井(802)流通的水流;第一排水管路(8010),所述第一排水管路(8010)通过第一连通管路(8012)与所述蓄水井(809)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8012)上设置第一电磁阀(8013),所述第一排水管路(8010)与所述三级管路系统(3)和/或所述总管路系统(4)和/或所述净化水厂系统(5)连通;第二排水管路(8011),所述第二排水管路(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乾秦张冰陆海杰屠秉坤江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