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678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 法,泥

膜组合指的是将生物膜和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合并在一起,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氮和磷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控制指标,尤其在生态补水和景观环境用水方面,为降 低水华暴发等生态风险,须严格控制氮、磷等营养盐排放。
[0003]为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率,可采用增加微生物量的方法,泥

膜组合工艺或组合 设备应用而生,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也得到一定的应用。泥

膜组合工艺就是将生物膜和悬浮 生长的活性污泥合并在一起的一种工艺,泥

膜组合工艺的初衷是在原有活性污泥反应器内增 加额外生物量,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或提升其性能。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的主要优点有:
ꢀ①
可通过增加载体逐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或性能;

能增加生物量,但不增加沉淀池的固 体负荷;

可提高处理效率,因此可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下获得较高的处理能力;

提高沉淀 性能(减少SVI);

减少污泥产量;

可同时硝化和反硝化;

工艺运行出现不正常时容 易恢复;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水量波动较大时,提高出水保证率;

低温条件下,污染 物处理效率较高,提高出水保证率;

污染物浓度较大时,处理效率较高,提高出水保证率。
[0004]然而,在污水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存在以下的缺点或者弊端:
[0005]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常见的池体型式有2种:循环流动池型和微动力混合池型。由于填 料的密度接近于水,池体内自由漂浮型的载体填料非常容易随水流流动堆积在出水端,造成 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和运行管理等大量问题。因此,在池体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填料堆积。解 决填料堆积,可以采取调整池型,降低反应池内流速、调整曝气方式阻止填料随水流流动、 以及让填料从出水端回流到进水端等措施。
[0006]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在出水位置需设置截留网,防止载体进入下一个单元。截留网设计 应考虑避免填料或者杂物在格网上聚集,一般有3种方法:1)可以采用在格网底部设置气流 喷射装置或者搅拌器;2)布置高速水流冲洗截留网;3)安装一把气刀,对截留网进行连续 擦洗。
[0007]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的曝气装置通常采用定制的穿孔管曝气装置,曝气网格由布气管和 底部设有4mm曝气孔的小直径扩散器组成。
[0008]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须选用特殊构造的搅拌器,搅拌器叶片应特殊处理,一般较普通的 搅拌器叶片钝,有效避免切削填料,降低填料的损坏程度。
[0009]由上述内容可知,传统的泥

膜组合工艺具有以下缺点:

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填料堆 积,且随水流流入整个系统,造成设备堵塞和损坏,增加运行维护成本;

增加了运行设备;
ꢀ③
检修时,载体打捞困难,且打捞出的载体无处堆放,容易造成载体损坏;

检修
或运行一 定时间后,平行工艺单元载体数量不均匀;

截留载体的格网增加了水头损失;

可能会产 生臭味(当池子排水时);

载体需要多次装填;

填料造成运行管理的问题等。

夏季水 温高时,为使填料混合均匀,需维持曝气量,增加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泥

膜组合工艺中存在的填料载体混合不 均匀、无序堆积,运行管理难度大、曝气充氧效率低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泥

膜组合治理 污水的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泥

膜组合工艺的优点,规避传统泥

膜组合工 艺的缺点,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降低运行能耗,易于运行管理,进一步推动新型泥
‑ꢀ
膜组合工艺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填料载体采用自由漂浮性悬浮载体,将填料载体置于网箱中, 使填料载体悬浮在网箱中,并将填料约束在网箱中,形成独立的填料装备,将填料装备按照 顺序紧密摆放在生物反应池中,形成新型的泥

膜组合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泥

膜组合 工艺的缺点,充分发挥了生物膜增加微生物的优点,大大降低了由于填料无序流动和堆积等 引起的生产运行的诸多问题。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设置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
[0014]将筛网包裹在呈框架结构的骨架的外部从而形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形状网箱;然后在网 箱的顶面设置用来装卸填料载体用的填料装卸孔,通过填料装卸孔向网箱内部装填填料载体, 填料载体为自由漂浮型载体;在网箱顶面的四角分别连接一条连接绳后将连接绳子的末端固 定在一起形成钩挂点;在生物反应池的底部多个呈行分布的支撑架;
[0015](2)设置运行方式:
[0016]在生物反应池的上方安装起吊装置,秋季水温降低时启动起吊装置将其吊钩钩挂在网箱 顶面四条连接绳形成的钩挂点上,然后通过起吊装置将装填有填料载体的网箱按照顺序紧密 的放置在支撑架上,通过在填料载体上生长生物膜,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量,保障低 水温条件下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春季或者夏季水温较高时,利用起吊装置将网箱从生物反应 池中移除,减少运行能耗;
[0017](3)设置运行参数:
[0018]设置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运行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9h,污泥回流比为 20%~100%,混合液回流比为50%~200%,溶解氧不超过2mg/L;
[0019](4)填料载体挂膜驯化:
[0020]按照步骤(3)中的运行参数运行一段时间后,网箱内的填料载体上生长出生物膜,污水 中的活性污泥和生长出的生物膜共同处理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工艺负荷设定为:有机物去 除速率不超过5g COD
Cr
/m2.d,硝化速率不超过0.6g NH3‑
N/m2.d,反硝化速率不超过2g NO3‑
N/m2.d;
[0021](5)检修维护:
[0022]对生物反应池内的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进行检修时,通过起吊装置将网箱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将筛网(3)包裹在呈框架结构的骨架(2)的外部从而形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形状网箱;然后在网箱的顶面设置用来装卸填料载体用的填料装卸孔(4),通过填料装卸孔向网箱内部装填填料载体(6),填料载体为自由漂浮型载体;在网箱顶面的四角分别连接一条连接绳(5)后将连接绳(5)子的末端固定在一起形成钩挂点;在生物反应池(7)的底部多个呈行分布的支撑架(8);(2)设置运行方式:在生物反应池的上方安装起吊装置,秋季水温降低时启动起吊装置将其吊钩钩挂在网箱顶面四条连接绳形成的钩挂点上,然后通过起吊装置将装填有填料载体的网箱按照顺序紧密的放置在支撑架上,通过在填料载体上生长生物膜,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量,保障低水温条件下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春季或者夏季水温较高时,利用起吊装置将网箱从生物反应池中移除,减少运行能耗;(3)设置运行参数:设置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运行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9h,污泥回流比为20%~100%,混合液回流比为50%~200%,溶解氧不超过2mg/L;(4)填料载体挂膜驯化:按照步骤(3)中的运行参数运行一段时间后,网箱内的填料载体上生长出生物膜,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和生长出的生物膜共同处理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工艺负荷设定为:有机物去除速率不超过5g CODCr/m2.d,硝化速率不超过0.6g NH3

N/m2.d,反硝化速率不超过2g NO3

N/m2.d;(5)检修维护:对生物反应池内的泥

膜组合治理污水的装置进行检修时,通过起吊装置将网箱吊出生物反应池,然后进行检修、更换填料载体或者清洗填料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个网箱内填料载体的体积数量达到网箱体积的60%~80%;所述的填料载体,为圆球形状的、塑料材质的填料载体,内部均匀的设置有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桥架,填料载体的尺寸大于筛网的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填料载体为改性生物悬浮填料,通过在塑料中投加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生长的生物酶或者有利于硝化细菌生长的生物酶从而形成缺氧填料或好氧填料,生物酶的投加量为0.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生长的生物酶,为反硝化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或RNA,具体为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和氧化亚氮还原酶中的任意一种、两种及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所述的有利于硝化细菌生长的生物酶,为硝化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或RNA,具体为氨氮加氧酶、羧氨氧化还原酶、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中的任意一种、两种及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雷斌高守有黄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