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保湿的双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51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保湿的双层材料,它由上层弹性体和下层水凝胶通过偶联剂化学连接而成;所述水凝胶为含有保湿因子、抑菌因子和偶联剂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所述弹性体为含有偶联剂的有机硅橡胶和/或固化溴化丁基橡胶;本发明专利技术材料抑菌效果好、保水效果好,能有效防止内侧水分挥发的同时防止空气中水分反渗透,阻隔氧气并且防止霉菌的侵入与破坏,透明度高,便于观察凝胶内侧情况,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使其具有缓冲衬垫作用,非常适用于对出土脆弱文物的保湿保护。土脆弱文物的保湿保护。土脆弱文物的保湿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保湿的双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保湿的双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脆弱文物,如竹木漆器、象牙、骨质、角质、彩绘文物等,会经历从阴暗、少氧、低温、高湿的地下稳定环境向温湿度骤变、含氧量突增、光照增强、有害生物增多环境的突变,湿度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有害气体对这类脆弱文物出土后的稳定性影响极大。脆弱文物内部所含水分在出土后会急剧散失。同时,在霉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导致脆弱文物内部结构破坏,表面开裂,产生不可逆的形变等。如何控制脆弱文物在出土后的湿度变化,阻隔有害生物对出土脆弱文物的伤害,是出土脆弱文物应急保护的关键性技术。传统保湿处理方法是在脆弱文物表面覆盖湿绵纸、纱布、海绵、PE

薄膜等,可对出土脆弱文物进行有效保湿处理,但缺点也较突出,比如:不透明,无法实时观察文物状态;空气中的水可能反渗透到文物中造成结构破坏;覆盖层复杂,操作困难等。因此,亟需从材料结构设计出发,开发出新的保湿保护材料,使得既可有效地控制脆弱文物水分的扩散和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保湿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上层弹性体和下层水凝胶贴合而成;所述水凝胶为含有保湿因子、抑菌因子和偶联剂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所述弹性体为含有偶联剂的聚合物弹性体;所述聚合物弹性体为有机硅橡胶和/或固化溴化丁基橡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弹性体与下层水凝胶的厚度比为(1~5):(10~3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因子为甘油、L

丝氨酸、海藻酸钠、吡咯烷酮羧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抑菌因子为甜菜碱或聚乙烯亚胺;和/或,所述偶联剂为含有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优选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在引发剂、催化剂、交联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水凝胶;所述聚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中单体浓度为30~60w/w%,所述丙烯酰胺单体、引发剂、催化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5~30):(0.01~0.04):(0.0155~0.031):(0.003~0.00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或α

酮戊二酸;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乙二胺;所述交联剂为含有至少两个烯基的化合物,优选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酰胺水凝胶中含有的偶联剂、保湿因子、抑菌因子与所述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0.32~1.62):(13~27):(6~14):100。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娟王义吴锦荣王宁陈俊橙蒋璐蔓谢袁杰吴迪肖嶙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