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36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移动车,安装在移动车上的四方形的主体框架,安装在主体框架的顶部检测组件、两个侧部检测组件和底部检测组件;每个检测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向主体框架中心位置伸缩的传感器盒,传感器盒底部有贴合吊臂的导向轮,内置有传感器,通过伸缩结构连接到主体框架;包括步骤:S1采用移动车上的检测组件套装在吊臂起始位置;S2带动移动车沿着吊臂的延伸方向移动;S3通过吊臂的形变位置,降低移动车的速度,在传感器盒缓慢伸缩后,通过形变位置;S4持续带动移动车,通过传感器收集检测数据,直到检测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吊臂的形变位置,实现对吊臂的表面缺陷全自动化快速高效检测。效检测。效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吊臂缺陷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由于移动就位方便,起升、变幅、回转等动作灵活,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角钢塔吊装组塔施工作业中。吊臂作为起重机主要受力部件,受交变载荷、疲劳、摩擦磨损及锈蚀等影响,易产生结构缺陷导致起重机吊臂因强度下降而折断,且为起重机吊臂失效断裂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对起重机吊臂结构缺陷进行定位检测对于有效预防起重机吊臂断裂事故的发生,保障输电线路起重机吊装组塔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0003]起重机使用一定时间后,常规的检修一般通过人工目视去检测吊臂上是否存在结构缺陷,若吊臂上存在一些异常标记出异常位置,后着重进行复检。主要靠人眼去观察和检测,必然存在结构缺陷误检及漏检。同时,起重机吊臂截面形状复杂,不同节数吊臂截面尺寸存在差异,检测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以解决由于不同节数吊臂截面尺寸存在差异导致现有技术检测难度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移动车,安装在所述移动车上的四方形的主体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检测组件、两个侧部检测组件和底部检测组件;每个检测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向所述主体框架中心位置伸缩的传感器盒,所述传感器盒底部有贴合吊臂的导向轮,内置有传感器,通过伸缩结构连接到所述主体框架;
[0007]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采用以下移动车上的检测组件套装在吊臂起始位置;
[0009]S2,带动所述移动车沿着吊臂的延伸方向移动;
[0010]S3,通过吊臂的形变位置,降低所述移动车的速度,在所述传感器盒缓慢伸缩后,通过所述形变位置;
[0011]S4,持续带动所述移动车,通过所述传感器收集检测数据,直到检测完成;
[0012]所述顶部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
[0013]每一所述侧部检测组件包括:支撑架和第二检测件,两个所述侧部检测组件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分别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上,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架的相对的表面上
分别设置所述第二检测件;
[0014]所述底部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半圆形支撑环和至少一第三检测件,所述主体框架的底板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半圆形支撑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检测件设置在所述半圆形支撑环的内表面上;
[0015]在检测状态下,所述第一检测件、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件和所述第三检测件围成一用于起重机吊臂穿过的检测环。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结合起重机吊臂实际截面形状轮廓,通过可伸缩的检测环对起重机吊臂的表面缺陷进行定位检测,便于通过吊臂的形变位置,检测过程中通过移动车带动检测环行进实现对起重机吊臂的全覆盖检测,可实现对起重机吊臂的表面缺陷全自动化检测,检测快速高效,防止了起重机吊臂的表面缺陷漏检和误检情况的发生,对于有效预防起重机吊臂断裂事故的发生,对保证起重机吊臂完整性状态以及保障输电线路起重机吊装组塔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左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四;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五;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六;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起重机吊臂的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2所示,现有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臂1的截面形状多采用U形,即吊臂1的上表面和两个侧面为平面,下表面近似为弧面。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上述截面形状的吊臂1。如图2~11所示,该车载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移动车2,安装在移动车2上的四方形的主体框架,以及,安装在主体框架的顶部检测组件、两个侧部检测组件和底部检测组件。主体框架由顶板3、一侧板4、底板5和另一侧板4首尾顺次连接形成,具体可通过螺钉连接。每个检测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向主体框架中心位置伸缩的传感器盒,传感器盒底部有贴合吊臂1的导向轮,内置有传感器,通过伸缩结构连接到主体框架。
[0033]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34]步骤S1:采用移动车上的检测组件套装在吊臂起始位置。
[0035]步骤S2:带动移动车沿着吊臂的延伸方向移动。
[0036]步骤S3:通过吊臂的形变位置,降低移动车的速度,在传感器盒缓慢伸缩后,通过形变位置。
[0037]步骤S4:持续带动移动车,通过传感器收集检测数据,直到检测完成。
[0038]其中,顶部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检测件,第一检测件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主体框架的顶板3的下表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右指的是沿吊臂1的截面的宽度方向,即与条状的顶板3的延伸同向,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下文不再赘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安装在所述移动车上的四方形的主体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检测组件、两个侧部检测组件和底部检测组件;每个检测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向所述主体框架中心位置伸缩的传感器盒,所述传感器盒底部有贴合吊臂的导向轮,内置有传感器,通过伸缩结构连接到所述主体框架;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以下移动车上的检测组件套装在吊臂起始位置;S2,带动所述移动车沿着吊臂的延伸方向移动;S3,通过吊臂的形变位置,降低所述移动车的速度,在所述传感器盒缓慢伸缩后,通过所述形变位置;S4,持续带动所述移动车,通过所述传感器收集检测数据,直到检测完成;所述顶部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每一所述侧部检测组件包括:支撑架和第二检测件,两个所述侧部检测组件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分别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上,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架的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二检测件;所述底部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半圆形支撑环和至少一第三检测件,所述主体框架的底板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撑板,所述半圆形支撑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检测件设置在所述半圆形支撑环的内表面上;在检测状态下,所述第一检测件、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件和所述第三检测件围成一用于起重机吊臂穿过的检测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第一磁敏传感器阵列,每一所述第一磁敏传感器阵列设置在每一第一传感器盒中,每一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上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丝杠支撑板,所述电机的输出丝杠可转动地穿设所述丝杠支撑板,所述输出丝杠以自身中心为分界点划分为螺纹反向的两段;位于所述输出丝杠的下方的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开设有安装口,平行于所述输出丝杠的第一直线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口的两侧壁,两个第一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每一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分别连接一连接件的下端,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分别对称啮合套设在所述输出丝杠的螺纹反向的两段上,至少一第一导向杆穿设每一所述第一滑块,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连接每一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上表面,每一第一限位板连接穿设同一所述第一滑块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上端;所述方法包括:启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丝杠转动,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带动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盒之间隔有间隔,通过所述吊臂的形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
一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套设一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压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压簧伸缩,带动所述第一传感器盒上下移动,通过所述吊臂的形变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自动伸缩避障适配吊臂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包括:第二磁敏传感器阵列,所述第二磁敏传感器阵列设置在第二传感器盒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对称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顶板的中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直线导轨,每一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滑块,每一所述第二滑块的下表面连接每一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每一所述支撑架穿设有至少一第二导向杆,每一所述支撑架同侧的每一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连接同侧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的外表面,每一所述第二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民周威陈明万建成毛吉贵江明柴少磊宋泽明吴念朋杨磊夏拥军陆晓军王晓康贾鹏马玉忠郑五洋王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