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18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其涉及电器产品技术领域。该电源扩展线插头的基座内设置有继电器以及与继电器连接的控制器,其中由继电器控制的两个开关,分别连接在相线与相线插脚之间以及零线与零线插脚之间;插座上设置有与相线导接的第一探测电极和通过线缆中一传感线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探测电极。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如果一种导电介质(如水)将两个电极导接,相线的电流就通过传感线发出一个电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收到信号后控制继电器,使其开关断开,相线、零线就与电源输入端断开了,反之开关闭合。通过这种结构可有效防止由于电源扩展线处于潮湿或雨水淋湿而出现短接的危险情况,确保使用的安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产品
,特指一种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
技术介绍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一些用于电源供给的电源扩展线,例如电源连接线、电源排插等等。普通的电源扩展线通常包括一个用于与电源连接的插头、作为输出的插座以及连接插头和插座的线缆,该插座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插口,用于连接负载,例如生活中的照明设备、无线电设备、电视等家庭电器。插头中插脚通常设置有与电源中相线、零线和地线对应的插脚,其中当相线和零线导接,电路形成回路。为了使电路扩展线(如电源线、电源排插等)可以安全使用,人们在其中设置了安全保护装置,一般采用的是接地故障电路中断器(通常叫做漏电保护器)。这种扩展设备的线缆环绕有一屏蔽层,发生任何的电流泄露或者其他故障,接地鼓障电路中断器就做出响应(切断电源)。现在许多电源扩展线都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如这些地方中存在一些类似花园、浴室、墙角等潮湿的地方,又或者由于电源扩展线放置在户外而被雨水淋湿,这些都将给使用者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而目前的产品无法感知电源扩展设备中的潮湿情况,做出及时的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当电源扩展线由于潮湿或雨水淋湿而出现短接的危险情况时,本技术就可以将电源输入端切断,以确保使用的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插头、插座以及连接于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线缆,其中插头包括相线插脚、零线插脚和地线插脚三个插脚,插座设置有插孔,线缆中的相线、零线和地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插座的插孔,于插头的基座内设置有继电器以及与继电器连接的控制器,其中继电器包括其控制的两个开关,此开关分别连接在相线另一端与相线插脚之间以及零线另一端与零线插脚之间;插座上形成有一凹陷部,在此凹陷部内设置有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两个电极,其中第一探测电极导接在相线上,设置于线缆中的一传感线连接在控制器和第二探测电极之间;线缆的地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插头中地线插脚上。使用本技术时,如果一种导电介质将两个电极导接,如水注入凹陷部后,使两个电极导接。这样,相线的电流就会通过传感线发出一个电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收到信号后控制继电器,使其开关断开,相线、零线就与电源输入端断开了。当电极之间不在有导电介质后,电信号不再响应,控制器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继电器的开关重新闭合,使电流可以流至插座。本技术采用这种结构后,其可有效防止由于电源扩展线处于潮湿或雨水淋湿而出现短接的危险情况,确保使用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插头具有插脚一端的主视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插座具有插孔一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2、3,这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为一电源线,该电源线包括插头10、插座32以及连接在插头10和插座32之间的线缆48。其中插头10具有一个基座12,基座12上设置有相线插脚16、零线插脚14和具有曲面的地线插脚18。该插头10中相线插脚16小于零线插脚14,以符合安全规定,防止使用者将插头10插错方向。在插头10的基座12内还设置有一个继电器20,继电器20包括其控制的两个开关22、24。一控制器30与继电器20连接。线缆48包括四条相互绝缘的相线50、零线52、地线54和传感线55。插座32包括一个基座34,其端面36上开设有与一般插头对应的三个插孔(或者开设有多组插孔,如电源排插)。其中插孔38对应至零线52,插孔40对应至相线50、插孔42对应至地线54。在每个插孔内均设置有与导电件,以分别与相线50、零线52、地线54导接。基座34的端面36的后边是放置插孔导电件的空腔(未示出)。这样当有插头插入插孔时,插头的插脚就可通插孔内的导电件形成插接的机械电连接。在插座32的端面36上形成有一凹陷部56,在此凹陷部56内设置有第一探测电极60和第二探测电极62两个电极。两探测电极60、62延伸至凹陷部56处,并且该电极60、62相互平行。其中第一探测电极60通过一根跳线58连接在相线50上。线缆48中的一传感线55连接在控制器30和第二探测电极62之间。线缆48中的相线50连接在同相线插脚16对应的开关22上和插孔40之间。线缆48中的零线52连接在通零线插脚14对应的开关24和插孔38之间。地线54连接在地线插脚18和插孔42之间。当一种导电介质,如水注入凹陷部56后,使两个电极导接。这样,相线50上的电流就通过传感线55发出一个电信号到控制器30,控制器30收到信号后控制继电器20,使其开关22、24断开(如图1所示)。这样,相线50、零线52就与电源输入端断开了。当电极60、62之间不再有导电介质后,电信号不再响应,控制器55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控制继电器20的开关22、24重新闭合,使电流可以流至插座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如果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包括插头(10)、插座(32)以及连接于插头(10)与插座(32)之间的线缆(48),其中插头(10)包括相线插脚(16)、零线插脚(14)和地线插脚(18)三个插脚,插座(32)设置有插孔(40、38、42),线缆(48)中的相线(50)、零线(52)和地线(54)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插座(32)的插孔(40、38、42),其特征在于于插头(10)的基座(12)内设置有继电器(20)以及与继电器(20)连接的控制器(30),其中继电器(20)包括其控制的两个开关(22、24),此开关(22、24)分别连接在相线(50)另一端与相线插脚(16)之间以及零线(52)另一端与零线插脚(14)之间;插座(32)上形成有一凹陷部(56),在此凹陷部(56)内设置有第一探测电极(60)和第二探测电极(62)两个电极,其中第一探测电极(60)导接在相线(50)上,设置于线缆(48)中的一传感线(55)连接在控制器(30)和第二探测电极(62)之间;线缆(48)的地线(54)的另一端连接在插头(10)中地线插脚(1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插孔(40、38、42)内均设置有导电件,以分别与相线(50)、零线(52)、地线(54)导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其涉及电器产品
该电源扩展线插头的基座内设置有继电器以及与继电器连接的控制器,其中由继电器控制的两个开关,分别连接在相线与相线插脚之间以及零线与零线插脚之间;插座上设置有与相线导接的第一探测电极和通过线缆中一传感线和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探测电极。使用本技术时,如果一种导电介质(如水)将两个电极导接,相线的电流就通过传感线发出一个电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收到信号后控制继电器,使其开关断开,相线、零线就与电源输入端断开了,反之开关闭合。通过这种结构可有效防止由于电源扩展线处于潮湿或雨水淋湿而出现短接的危险情况,确保使用的安全。文档编号H01R13/66GK2750517SQ20042009417公开日2006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置电子安全保护的电源扩展线,包括:插头(10)、插座(32)以及连接于插头(10)与插座(32)之间的线缆(48),其中插头(10)包括相线插脚(16)、零线插脚(14)和地线插脚(18)三个插脚,插座(32)设置有插孔(40、38、42),线缆(48)中的相线(50)、零线(52)和地线(54)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插座(32)的插孔(40、38、42),其特征在于:于插头(10)的基座(12)内设置有继电器(20)以及与继电器(20)连接的控制器(30),其中继电器(20)包括其控制的两个开关(22、24),此开关(22、24)分别连接在相线(50)另一端与相线插脚(16)之间以及零线(52)另一端与零线插脚(14)之间;插座(32)上形成有一凹陷部(56),在此凹陷部(56)内设置有第一探测电极(60)和第二探测电极(62)两个电极,其中第一探测电极(60)导接在相线(50)上,设置于线缆(48)中的一传感线(55)连接在控制器(30)和第二探测电极(62)之间;线缆(48)的地线(54)的另一端连接在插头(10)中地线插脚(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蒂芬堪波罗瓦利斯崔恩索尔罗森鲍易斯特米斗华家平凌安寿
申请(专利权)人:立维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