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104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布置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地上一层包括主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和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地上二层包括主变散热器平台、电抗器散热器平台和电缆层;地上三层包括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和蓄电池室;地下一层包括电缆层、电抗器油坑和主变压器油坑;地上二层与地下一层之间设有电缆竖井,电缆竖井贯穿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将电缆层联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噪音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安全性高等优点。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布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电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基建任务,家用和商用电器的不断增多,导致城市的电力负荷密度较大,导致很多变电站需要设置在城市内。而敞开式的变电站布置结构占地面积大,噪音影响严重,若在城市内设置敞开式的变电站,虽然会保障居民的用电需求,但是会给居民带来较大的噪音困扰,同时还伴随着较多的安全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108683117A中公开了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包括:采用两层三列布置方式的配电装置楼,其内设有第一变电站层、第二变电站层、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还包括电缆夹层,电缆夹层、第一变电站层、第二变电站层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其中,第一变电站层内布置有若干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330kV GIS设备以及110kV GIS设备;第二变电站层内布置有并联电容器、站用变;第一控制层布置有35kV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安全工具室等;第二控制层布置有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等。该专利中的布置结构虽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噪音以及安全问题,安全性低,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噪音低、安全性高的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所述的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布置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
[0007]地上一层包括主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和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
[0008]地上二层包括主变散热器平台、电抗器散热器平台和电缆层;
[0009]地上三层包括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和蓄电池室;
[0010]地下一层包括电缆层、电抗器油坑和主变压器油坑;
[0011]所述的地上二层与地下一层之间设有电缆竖井,电缆竖井贯穿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将电缆层联通。
[0012]优选地,所述的主变散热器平台设置在主变压器室的侧上方,主变压器室与主变散热器平台进行错层布置;所述的电抗器散热平台设置在电抗器室的正上方。
[0013]更加优选地,所述的主变散热器平台与主变压器室错层布置后,在地下一层中位于主变散热器平台下方的位置分别布置电容器室和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
[0014]优选地,所述的电抗器室内布置有铁芯串联电抗器。
[0015]优选地,所述的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地上一层的35kV配电装置室。
[0016]更加优选地,所述的主变压器室内设有主变压器;所述的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内设有110kV配电装置和220kV配电装置;所述的35kV配电装置室内设有35kV配电装置;
[0017]主变压器的高压侧采用SF6油气套管,高压侧与220kV配电装置通过GIB通管转电缆连接,中压侧采用钢芯铝绞线转电缆与110kV配电装置连接,低压侧与35kV配电装置通过硬母线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的主变散热器平台和电抗器散热器平台均为露天平台。
[0019]优选地,所述的主变压器室内墙贴装有低频吸声隔音层。
[0020]优选地,所述的主变压器室与主变散热器平台之间的隔墙为泄爆墙。
[0021]更加优选地,所述的泄爆墙上设有低噪音轴流风机。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一、占地面积小:本技术中的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主变散热器采用侧上方分体布置,散热器下方空间用作电气设备房间,提高的空间利用效率;将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共同布置在三层,电缆层分别设置在二层及地下一层,两个电缆层支架通过一次电缆竖井及二次电缆竖井实现联通,极大的利用了变电站的竖向空间,整个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的占地面积为0.2751hm2,显著小于同类220kV变电站的占地面积。
[0024]二、噪音低:本技术中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将变压器本体与散热器分开布置,同时在主变压器室的内墙上贴装低频吸声隔音层,有效降低配电楼装置的噪音。
[0025]三、安全性高:本技术中的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将主变室与散热器之间的隔墙设置为主变泄爆区域,使得主变爆炸后的高压向对应的散热器室而不是向建筑外部释放,避免了对建筑外部道路、人员、设备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中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电装置楼0m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电装置楼0.9m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电装置楼6m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电装置楼10.6m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电装置楼

2.8m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所示:
[0033]1、主变压器室,2、电容器室,3、电抗器室,4、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5、主变散热器平台,6、电抗器散热器平台,7、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8、蓄电池室,9、电缆层,10、电抗器油坑,11、主变压器油坑,12、电缆竖井,13、35kV配电装置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配电装置楼布置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
[0036]地上一层包括主变压器室1、电容器室2、电抗器室3和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4;
[0037]地上二层包括主变散热器平台5、电抗器散热器平台6和电缆层9;
[0038]地上三层包括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7、电容器室2和蓄电池室8;
[0039]地下一层包括电缆层9、电抗器油坑10和主变压器油坑11;
[0040]地上二层与地下一层之间设有电缆竖井12,电缆竖井12贯穿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将电缆层9联通,极大地利用了变电站的竖向空间。
[0041]上述各配电房间均有对外开门和窗户,有利于设备运输、房间通风和人员疏散等。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布置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地上一层包括主变压器室(1)、电容器室(2)、电抗器室(3)和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4);地上二层包括主变散热器平台(5)、电抗器散热器平台(6)和电缆层(9);地上三层包括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室(7)、电容器室(2)和蓄电池室(8);地下一层包括电缆层(9)、电抗器油坑(10)和主变压器油坑(11);所述的地上二层与地下一层之间设有电缆竖井(12),电缆竖井(12)贯穿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将电缆层(9)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变散热器平台(5)设置在主变压器室(1)的侧上方,主变压器室(1)与主变散热器平台(5)进行错层布置;所述的电抗器散热平台(6)设置在电抗器室(3)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变散热器平台(5)与主变压器室(1)错层布置后,在地下一层中位于主变散热器平台(5)下方的位置分别布置电容器室(2)和接地变及接地电阻室(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抗器室(3)内布置有铁芯串联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筱晟龚波涛汪孔屏张峥贾庆宇姚峣金珊珊张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