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058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包括套管座,套管座一端装有套管,另一端装有控制开关,套管外侧设置有挤压式膨胀腔,控制开关与挤压式膨胀腔相连接,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挤压式膨胀腔的收缩或膨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仅需通过控制开关即可确保在留置针套管处设置的挤压式膨胀腔与血管壁之间形成具有良好韧性的贴合或非贴合状态,进而确保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套管始终位于挤压式膨胀腔中心并有效消除套管在血管内的跑针现象,大幅降低在输液过程中套管扎破血管的风险。降低在输液过程中套管扎破血管的风险。降低在输液过程中套管扎破血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核心部件包括可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导管或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可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导管留置在血管内进行输液治疗。该柔软导管可使留置针连续使用三至五天,且即使使用者存在轻微活动的情况下,该软制套管也不易出现跑针现象。然而在给宠物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除麻醉情况外宠物通常会出现对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抓挠,不论是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还是静脉套管针都容易出现跑针现象,而跑针之后又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水肿或肿胀疼痛,尤其是当出现液体渗出或药物刺激性强的情况时还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发炎。此外,跑针之后宠物身体还会出现疼痛反应甚至是吠叫和情绪激动等情况,在人类无法理解宠物吠叫或身体反应的情况下,易导致因不能及时处理跑针进而影响正常的输液治疗。此时,宠物医院通常会选择通过镇定剂或安眠药让宠物在输液时保持安静,但如此反复多次用药同样会对宠物的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0003]现有甲状腺囊肿抽吸装置是利用充气式膨胀气囊即在留置软针外表面设置的扩充气囊,使得留置软针能够固定在囊腔内,并能实现在抽吸积液或注入药物时不容易脱落、操作方便、减轻患者痛苦的技术效果。但该充气式膨胀气囊在充气过程中易发生气囊破损,在穿刺后易造成软管破损,导致无法充气或发生漏气等情况,影响正常的抽吸积液或注入药物等治疗过程。因此仍需改进。
[0004]现有用于脉管畸形硬化治疗的防针尖移位穿刺留置针是利用充液式弹性囊袋即通过向弹性囊袋内部注满液体后使其体积膨大,以此有效防止穿刺管端部从病变的脉管畸形腔隙内脱出,实现快速保证针头位置稳定的有益效果。但该充液式弹性囊袋不仅结构复杂,且在拔出留置针时需增加一道抽液操作工序。因此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宠物在静脉输液时因对输液穿刺部位的抓挠而造成的跑针现象,并有效避免由此造成的局部组织水肿、疼痛和发炎,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包括套管座,套管座一端装有套管,另一端装有控制开关,套管外侧设置有挤压式膨胀腔,控制开关与挤压式膨胀腔相连接,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挤压式膨胀腔的收缩或膨胀。
[0006]与现有的包括充气式膨胀气囊或充液式弹性囊袋等的留置针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挤压式膨胀腔并由控制开关控制其打开或收紧,使得本技术方案结构更为优化、简单,操作及使用更为方便、安全。具体而言,本技术通过控制开关可有效控制在留置针套管处设置的挤压式膨胀腔,使其与血管壁之间形成具有良好韧性的贴合或非贴合状态,从而确保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套管始终位于挤压式膨胀腔中心,并有效消除套管在血管内的跑针现象,即使出现宠物抓挠针头处时,也能大幅降低套管扎破血管的风险。
[0007]进一步地,挤压式膨胀腔前部内侧与套管前部外侧相连接,挤压式膨胀腔在收缩状态时沿套管轴向长度与套管长度相同,因此无论挤压式膨胀腔处于收缩状态还是膨胀状态时,其对套管管壁韧性及硬度均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0008]进一步地,挤压式膨胀腔采用网状膨胀腔,网状膨胀腔包括网状腔前部、网状腔中部和网状腔后部,网状膨胀腔采用网状金属丝骨架,网状金属丝骨架包括若干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其中,网状腔中部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的金属丝直径大于网状腔前部和网状腔后部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的金属丝直径,在网状腔前部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的金属丝表面和网状腔后部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的金属丝表面均包覆有聚氨酯,网状腔前部内侧与套管前部外侧之间通过聚氨酯相连接,网状腔后部与控制开关相连接。
[0009]本技术通过采用在网状腔前部和后部均包覆有聚氨酯的网状金属丝骨架,能够保证网状膨胀腔在血管内部的舒适度。
[0010]网状腔后部延伸出的若干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经缠绕形成一股金属丝,该股金属丝与控制开关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网状腔前部和网状腔后部均采用直径为1

2.5微米的金属丝,网状腔中部采用直径为3

8微米的金属丝,网状腔前部内侧与套管前部外侧的连接处厚度为10

50纳米。
[0012]本技术通过采用两端粗中间细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既能保证网状膨胀腔在血管内部的舒适度,同时还能减少金属丝用量,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0013]进一步地,挤压式膨胀腔还可优选采用膜状膨胀腔,膜状膨胀腔包括膜状腔前部、膜状腔中部和膜状腔后部,膜状膨胀腔采用在两层聚氨酯薄膜中间设置一条状金属丝夹层的结构形式,膜状腔前部内侧与套管前部外侧通过聚氨酯相连接,膜状腔后部与控制开关相连接。
[0014]由于膜状膨胀腔为一封闭结构,为保证该膜状膨胀腔打开后血管内的血流通畅,打开后的膜状膨胀腔与血管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0015]进一步地,膜状膨胀腔的整体囊腔采用聚氨酯制成,条状金属丝在两层聚氨酯薄膜之间沿环绕套管的圆周方向呈条状均布,在膜状腔前部和膜状腔后部均设有条状金属丝弯折处,膜状膨胀腔的厚度为0.015

0.03毫米,条状金属丝直径为1

2.5微米,膜状腔前部与套管前部的连接处厚度为10

50纳米,将该处设置成厚度相对较小的连接结构能够保证本静脉留置针在刺入静脉时的疼痛度较小。
[0016]由于整体囊腔为一封闭结构,为保证该整体囊腔打开后血管内的血流通畅,因此打开后的所述整体囊腔不能直接贴合在血管壁上,而是需留有一定间隙。此外,由于宠物静脉血管直径会随其体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故该整体囊腔尺寸大小的设定需根据大中小体型宠物的静脉血管直径的不同分别进行确定。
[0017]进一步地,控制开关优选采用推拉式锁止开关,推拉式锁止开关包括开关盒,开关盒内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装有导轨杆,导轨杆一端装有开关按钮,另一端与网状膨胀腔后部相连接。
[0018]推拉式锁止开关的工作原理与按压式圆珠笔的工作原理相似,将导轨杆布置于初始位卡槽中,当按动开关按钮并推动导轨杆时,导轨杆沿第一导轨滑动并从运动轨迹位运动到膨胀位,此时挤压式膨胀腔从收缩状态逐步变化为膨胀状态,当再次按动开关按钮时,
导轨杆沿第一导轨依次途经恢复位、拐点位、拐角位后回到初始位,此时挤压式膨胀腔又从膨胀状态逐步变化为收缩状态。
[0019]进一步地,控制开关还可优选采用按压式自动伸缩锁止开关,按压式自动伸缩锁止开关包括开关盒,开关盒内装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依次套装有滑爪套和推杆,滑爪套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滑爪套下部与挤压式膨胀腔相连接并套装有锁止弹簧,推杆外壁上套装有按压弹簧,推杆顶端装有开关按钮。
[0020]按压式自动伸缩锁止开关的工作原理与按压式圆珠笔的工作原理相似,首先,按动开关按钮使推杆推动滑爪套由初始位运动到第二导轨底部临界点位置;其次,在锁止弹簧的推动下,滑爪套顺势向右侧转动;再次,推杆在按压弹簧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座(4),套管座(4)一端装有套管(3),另一端装有控制开关(13),套管(3)外侧设置有挤压式膨胀腔,控制开关(13)与挤压式膨胀腔相连接,控制开关(13)用于控制挤压式膨胀腔的收缩或膨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挤压式膨胀腔采用网状膨胀腔(2),网状膨胀腔(2)包括网状腔前部(17)、网状腔中部(18)和网状腔后部(19),网状膨胀腔(2)采用网状金属丝骨架(14),网状金属丝骨架(14)包括若干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15),其中,网状腔中部(18)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15)的金属丝直径大于网状腔前部(17)和网状腔后部(19)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15)的金属丝直径,在网状腔前部(17)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15)的金属丝表面和网状腔后部(19)的网状金属丝结构单元(15)的金属丝表面均包覆有聚氨酯(16),网状腔前部(17)内侧与套管(3)前部外侧之间通过聚氨酯(16)相连接,网状腔后部(19)与控制开关(1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网状腔前部(17)和网状腔后部(19)均采用直径为1

2.5微米的金属丝,网状腔中部(18)采用直径为3

8微米的金属丝,网状腔前部(17)内侧与套管(3)前部外侧的连接处厚度为10

50纳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挤压式膨胀腔采用膜状膨胀腔(23),膜状膨胀腔(23)包括膜状腔前部(24)、膜状腔中部(25)和膜状腔后部(26),膜状膨胀腔(23)采用在两层聚氨酯薄膜(27)中间设置一条状金属丝(28)夹层的结构形式,膜状腔前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艺铭李芷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