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60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包括中间块,所述中间块两侧均设有第一分辊体、第二分辊体、第三分辊体、第四分辊体,所述中间块两侧均旋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以及第四螺纹杆,所述第一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三分辊体,所述第三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三螺纹杆,所述第四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四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辊技术领域,本装置结构紧凑,在导辊对纸张进行输送时,由于纸张宽度不同,在输送过程中若纸张宽度较宽时,本装置内通过第一分辊体、第二分辊体、第三分辊体以及第四分辊体对纸张进行传输,从而对各个宽度纸张进行传输,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


[0001]本技术涉及导辊
,具体为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

技术介绍

[0002]导辊又名领导辊,其作用是使铜网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正常固定的位置。铜网跑偏时把它再调整回原位,领导铜网始终走正确的道路,铝导辊铝材表面处理工艺对铝材来说,阳极氧化所能做到的色彩的确比较局限,通常就是银白、古铜、钛金、K金色或者黑色。
[0003]公开号为CN206544386U的技术专利,提出一种印刷导辊,包括印刷导辊主体,所述印刷导辊主体的一端通过固定螺丝与导辊主体滚枕连接,且导辊主体滚枕的一端固定有导辊主体第一滚轴,所述印刷导辊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导辊主体外螺纹滚枕,且导辊主体外螺纹滚枕的一侧固定有导辊主体第二滚轴,所述导辊主体外螺纹滚枕和导辊主体第二滚轴嵌入安装在导辊副体内螺纹腔和导辊滚轴腔的内部,且导辊副体内螺纹腔和导辊滚轴腔均设置在印刷导辊副体的内部,通过设置的导辊主体外螺纹滚枕、导辊副体内螺纹腔和导辊滚轴腔,能够将印刷导辊主体和印刷导辊副体安装在一起,从而能够根据使用需要来确定印刷导辊的长度,进而增加了印刷导辊的适应性,然而该导辊不具备可伸缩的辊体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解决了不具备将茶叶上水分进行预过滤的机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包括中间块,所述中间块两侧均设有第一分辊体、第二分辊体、第三分辊体、第四分辊体,所述中间块两侧均旋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以及第四螺纹杆,所述第一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三分辊体,所述第三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三螺纹杆,所述第四分辊体旋接于所述第四螺纹杆。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分辊体侧壁面开有第一滑口、第二滑口、第三滑口,所述第二分辊体侧壁面开有第四滑口、第五滑口、第六滑口,所述第三分辊体侧壁面开有第七滑口、第八滑口、第九滑口,所述第四分辊体侧壁面开有第十滑口、第十一滑口、第十二滑口。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于所述第四滑口、第七滑口以及第十滑口,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口、第八滑口、第十一滑口,所述第三螺纹杆贯穿于所述第二滑口、第五滑口、第十二滑口,所述第四螺纹杆贯穿于所述第三滑口、第六滑口、第九滑口。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螺纹杆一端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四螺纹杆一端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于所述第四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直径,所述第二齿轮直径大于所述
第三齿轮直径,所述第三齿轮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分辊体、第二分辊体、第三分辊体、第四分辊体均开有通孔,所述中间块两侧壁面均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于两对所述通孔内。
[0011]优选的,所述第四分辊体一侧壁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壁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紧凑,在导辊对纸张进行输送时,由于纸张宽度不同,在输送过程中若纸张宽度较宽时,导辊宽度相较于纸张宽度小时无法稳定的对纸张进行传输,本装置内通过第一分辊体、第二分辊体、第三分辊体以及第四分辊体对纸张进行传输,并通过调节各个分辊体间的距离使导辊的总宽得到调整,从而对各个宽度纸张进行传输,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分辊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二分辊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三分辊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四分辊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中间块;2、第一分辊体;3、第二分辊体;4、第三分辊体;5、第四分辊体;6、第一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8、第三螺纹杆;9、第四螺纹杆;10、第一滑口;11、第二滑口;12、第三滑口;13、第四滑口;14、第五滑口;15、第六滑口;16、第七滑口;17、第八滑口;18、第九滑口;19、第十滑口;20、第十一滑口;21、第十二滑口;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第三齿轮;25、第四齿轮;2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6,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包括中间块1,所述中间块1两侧均设有第一分辊体2、第二分辊体3、第三分辊体4、第四分辊体5,所述中间块1两侧均旋接有第一螺纹杆6、第二螺纹杆7、第三螺纹杆8以及第四螺纹杆9,所述第一分辊体2旋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二分辊体3旋接于所述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三分辊体4,所述第三分辊体4旋接于所述第三螺纹杆8,所述第四分辊体5旋接于所述第四螺纹杆9,所述第一分辊体2侧壁面开有第一滑口10、第二滑口11、第三滑口12,所述第二分辊体3侧壁面开有第四滑口13、第五滑口14、第六滑口15,所述第三分辊体4侧壁面开有第七滑口16、第八滑口17、第九滑口18,所述第四分辊体5侧壁面开有第十滑口19、第十一滑口20、第十二滑口21,所述第一螺纹杆6贯穿于所述第四滑口13、第七滑口16以及第十滑口19,所述第二螺纹杆7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口
10、第八滑口17、第十一滑口20,所述第三螺纹杆8贯穿于所述第二滑口11、第五滑口14、第十二滑口21,所述第四螺纹杆9贯穿于所述第三滑口12、第六滑口15、第九滑口18,所述第一螺纹杆6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22,所述第二螺纹杆7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23,所述第三螺纹杆8一端连接有第三齿轮24,所述第四螺纹杆9一端连接有第四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2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23,所述第二齿轮23啮合于所述第三齿轮24,所述第三齿轮24啮合于所述第四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2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23直径,所述第二齿轮23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齿轮24直径,所述第三齿轮24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25直径,所述第一分辊体2、第二分辊体3、第三分辊体4、第四分辊体5均开有通孔,所述中间块1两侧壁面均连接有限位杆26,所述限位杆26贯穿于两对所述通孔内,所述第四分辊体5一侧壁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壁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
[0023]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包括中间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块(1)两侧均设有第一分辊体(2)、第二分辊体(3)、第三分辊体(4)、第四分辊体(5),所述中间块(1)两侧均旋接有第一螺纹杆(6)、第二螺纹杆(7)、第三螺纹杆(8)以及第四螺纹杆(9),所述第一分辊体(2)旋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二分辊体(3)旋接于所述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三分辊体(4),所述第三分辊体(4)旋接于所述第三螺纹杆(8),所述第四分辊体(5)旋接于所述第四螺纹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辊体(2)侧壁面开有第一滑口(10)、第二滑口(11)、第三滑口(12),所述第二分辊体(3)侧壁面开有第四滑口(13)、第五滑口(14)、第六滑口(15),所述第三分辊体(4)侧壁面开有第七滑口(16)、第八滑口(17)、第九滑口(18),所述第四分辊体(5)侧壁面开有第十滑口(19)、第十一滑口(20)、第十二滑口(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传输打滑的导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贯穿于所述第四滑口(13)、第七滑口(16)以及第十滑口(19),所述第二螺纹杆(7)贯穿于所述第一滑口(10)、第八滑口(17)、第十一滑口(20),所述第三螺纹杆(8)贯穿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平张奇周寅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兴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