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50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包括平面,所述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收卷熟蚕吐出的蚕丝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平面之间围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每个所述旋转轴能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实现收卷。本结构形成的吐丝空间符合蚕吐丝习性,通过旋转轴将蚕丝收卷,使蚕丝不结茧,同时在后续进行蚕丝收集时,只需将蚕丝外的蚕胶溶解后,用刀将旋转轴上的蚕丝划开便可。上的蚕丝划开便可。上的蚕丝划开便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


[0001]本技术属于蚕吐丝收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

技术介绍

[0002]养蚕上簇结茧是养蚕几千年的养殖方式,蚕在吐丝时,蚕丝在丝胶的粘合下形成一个有若干丝纤维粘合在一起的整体,整体的形状即可以是空间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平面茧)。通常熟蚕在吐丝时身体不会动作头部向上抬起,并且会左右摇晃,其吐丝速度为20

30米每小时,吐丝时间在50

60小时,吐出的丝长在900

1500米。
[0003]CN111155176公开了一种利用单蚕吐环状丝进行抽丝集束的设备,改变蚕丝的成型方式,可使结茧后有羽化孔无法进行传统缫丝的蚕无需结茧,通过结环状丝后进行缫丝集束卷绕,其在结成环状丝时,需要将熟蚕放置在环状丝生产辊上,且保证其朝向同一方向,该过程需要人工完成,增加劳动成本,并且蚕的体积较小,数量多,在一只只放时效率低,同时蚕吐丝时身体不会动作头部向上抬起并左右晃动,该设备不符合蚕吐丝的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拟提供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在改变蚕丝的成型方式,符合蚕吐丝习性,减少人工的参与,还能提高蚕吐丝效率。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包括平面,所述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收卷熟蚕吐出的蚕丝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平面之间围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每个所述旋转轴能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实现收卷。
[0006]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包括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内水平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一旋转轴,每排第一旋转轴的相邻两个之间有距离,下排的第一旋转轴与第一矩形框底面之间有间隙,左右相邻的第一旋转轴与第一矩形框的底面之间围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所有第一旋转轴能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每个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矩形框后套设有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有第一从动齿轮均位于第一矩形框的同侧,所有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
[0008]进一步优选,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所述吐丝空间由多根垂直向上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旋转轴与平板围成,所述第二旋转轴能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从动齿轮,每个第二旋转轴的下端穿过平板后套设有第二从动齿轮,且相邻两个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任一第二从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
[0010]进一步优选,包括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内沿着横向和纵向均间隔且交叉设置有至少两根水平的第三旋转轴,横向和纵向上的第三旋转轴均上下间隔且交叉设置有至少一排,纵向上的第三旋转轴高于横向上的第三旋转轴,且高度差不大于3mm,横纵交叉
部分的第三旋转轴的直径小于其余部分的直径,且小于纵向上的第三旋转轴和横向上的第三旋转轴之间的高度差,横向相邻的第三旋转轴、纵向相邻的第三旋转轴与第二矩形框的内底面之间围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所有第三旋转轴通过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二矩形框后套设有第三从动齿轮,且同一方向上的第三从动齿轮均在第二矩形框的同侧,同侧的第三从动齿轮通过链条相连,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
[0012]进一步优选,包括第三矩形框,所述第三矩形框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第三矩形框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所述吐丝空间由多根垂直向上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四旋转轴、第三矩形框与隔板围成,所述第四旋转轴的上端设置在隔板上,下端与第三矩形框底面之间有间隙,所述第四旋转轴通过第四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旋转轴的上端向上穿过隔板后套设有第四从动齿轮,且相邻两个第四从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任一第四从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吐丝空间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方便熟蚕排泄的通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吐丝空间有旋转轴与底面组成,使其类似一个一个的方格簇,使在蚕吐丝时自行对应地进入到吐丝空间内,不需要人工操作,便于大量蚕进行吐丝;
[0017]2)由于在蚕吐丝时,蚕的前侧会向上抬起,其高度不超过该40mm,同时还会左右摆动,因此吐出的蚕丝会被粘连在旋转轴上,然后在旋转轴的转动作用下,使蚕丝缠绕在旋转上,在蚕吐丝完成后将旋转轴取下,然后将缠绕在旋转轴上的蚕丝外的蚕胶溶解后进行用刀划开再将其收集便能直接得到蚕丝单纤维;
[0018]3)蚕在平面上吐丝时会有大约20%的丝吐不出,而本申请中通过旋转轴转动收卷蚕丝,使蚕丝在粘结到旋转轴上后,其吐丝便由旋转轴控制,其能有效的使蚕将丝全部吐丝,从而增加了蚕吐丝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一。
[0022]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二。
[0024]图6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主要由第一矩形框1和第一旋转轴2组成,在第一矩形框1内水平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一旋转轴2,每排第一旋转轴2的相邻两个之间有距离,下排的第一旋转轴2与第一矩形框1底面之间有间隙,左右相邻的第一旋转轴2与第一矩形框1的底面之间围成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A,所有第一旋转轴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带动其转动,且第一旋转轴2转动速度大于熟蚕吐丝速度。
[0030]第一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3,每个第一旋转轴2的一端穿过第一矩形框1后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3,所有第一从动齿轮3均位于第一矩形框1的同侧,所有第一从动齿轮3通过链条连接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
[0031]由于熟蚕在开始吐丝前,需要进行排空,因此在吐丝空间A的底面上即第一矩形框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方便熟蚕排泄的通孔a。
[0032]为方便最后将蚕丝从第一旋转轴上取下,在第一旋转轴上沿轴向设置有凹槽,使得在取蚕丝时,用刀沿着凹槽划开即可。
[0033]如图1所示,可在第一矩形框1内水平设置有两排第一旋转轴2,且上排的第一旋转轴2与下排的第一旋转轴2重合设置,每排第一旋转轴2的相邻两个之间有距离,下排的第一旋转轴2与第一矩形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包括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收卷熟蚕吐出的蚕丝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平面之间围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每个所述旋转轴能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实现收卷。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矩形框(1),所述第一矩形框(1)内水平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一旋转轴(2),每排第一旋转轴(2)的相邻两个之间有距离,下排的第一旋转轴(2)与第一矩形框(1)底面之间有间隙,左右相邻的第一旋转轴(2)与第一矩形框(1)的底面之间围成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A),所有第一旋转轴(2)能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3),每个所述第一旋转轴(2)的一端穿过第一矩形框(1)后套设有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所有第一从动齿轮(3)均位于第一矩形框(1)的同侧,所有第一从动齿轮(3)通过链条连接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4),所述平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熟蚕吐丝的吐丝空间(A),所述吐丝空间(A)由多根垂直向上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旋转轴(5)与平板(4)围成,所述第二旋转轴(5)能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从动齿轮(6),每个第二旋转轴(5)的下端穿过平板(4)后套设有第二从动齿轮(6),且相邻两个第二从动齿轮(6)之间相互啮合,任一第二从动齿轮(6)通过主动齿轮带动其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转式索丝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矩形框(7),所述第二矩形框(7)内沿着横向和纵向均间隔且交叉设置有至少两根水平的第三旋转轴(8),横向和纵向上的第三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敏皓薛银锋吴雪涛席星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丝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