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554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驱动盘朝向后盖的一端的外摆线曲线形成第一级行星轮摆线槽并配合第一滚珠完成激波功能,朝向输出盘一侧的外摆线曲线形成第二级行星轮摆线槽并配合第二滚珠完成输出功能,当后盖固定,偏心轴高速输入,通过偏心部带动驱动盘产生激波,推动第一、第二滚珠,其第一、第二滚珠之间存在减函数关系,速度进行分流,减速输出,即偏心轴高速输入,通过偏心部带动驱动盘偏心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第二滚珠在随偏心轴转动的同时又会反向转动,从而形成大速比高扭矩的减速装置,且其内部采用滚珠摆线,达到零背隙运行,摆线运动轨迹,实现无死角运转。实现无死角运转。实现无死角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于机器人、精密机床、航空航天等精密伺服机构的传动装置要求有高传动精度,高传动刚度,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回差小,转动件的转动惯量小等特点。现有的传动机构中的矢量摆线减速传动,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其存在传动比小(1:50),扭矩小的问题,故急需一种大速比的矢量摆线减速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包括机体、与机体连接的后盖、具有偏心结构的偏心轴、设置于机体内的驱动盘、输出轴、第一滚珠与第二滚珠,所述输出轴上设有与驱动盘及后盖并列设置的输出盘,所述驱动盘设置于输出盘与后盖之间,所述偏心轴插入在所述后盖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其偏心部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盘的中心部分上,以便带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包括机体、与机体连接的后盖、具有偏心结构的偏心轴、设置于机体内的驱动盘、输出轴、第一滚珠与第二滚珠,所述输出轴上设有与驱动盘及后盖并列设置的输出盘,所述驱动盘设置于输出盘与后盖之间,所述偏心轴插入在所述后盖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其偏心部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盘的中心部分上,以便带动所述驱动盘偏心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朝向驱动盘一侧的表面设有沿所述后盖周向设置的内摆线曲线形成的第一级中心轮摆线槽,所述第一级中心轮摆线槽具有的齿数为ZK1,所述输出盘朝向驱动盘一侧的表面设有沿所述输出盘周向设置的内摆线曲线形成的第二级中心轮摆线槽,所述第二级中心轮摆线槽具有的齿数为ZK2,所述驱动盘朝向后盖一侧的表面设有沿所述驱动盘周向设置的外摆线曲线形成的第一级行星轮摆线槽,所述第一级行星轮摆线槽具有的齿数为ZG1,所述驱动盘朝向输出盘一侧的表面设有沿所述驱动盘周向设置的外摆线曲线形成的第二级行星轮摆线槽,所述第二级行星轮摆线槽具有的齿数为ZG2,所述第一滚珠可滚动地放置在所述后盖和所述驱动盘之间,以便部分地与所述后盖的所述第一级中心轮摆线槽配合并部分地与所述驱动盘的所述第一级行星轮摆线槽配合,所述第二滚珠可滚动地放置在所述输出盘和所述驱动盘之间,以便部分地与所述输出盘的所述第二级中心轮摆线槽配合并部分地与所述驱动盘的所述第二级行星轮摆线槽配合,所述偏心轴带动驱动盘偏心转动,并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联动输出轴转动,所述ZK1、ZK2、ZG1与ZG2均为整数,且ZK1

ZG1=2; ZK2

ZG2=2。2.一种大速比矢量摆线减速装置,包括机体、与机体连接的后盖、具有偏心结构的偏心轴、设置于机体内的驱动盘、输出轴、第一滚珠与第二滚珠,所述输出轴上设有与驱动盘及后盖并列设置的输出盘,所述驱动盘设置于输出盘与后盖之间,所述偏心轴插入在所述后盖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其偏心部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盘的中心部分上,以便带动所述驱动盘偏心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朝向驱动盘一侧的表面设有沿所述后盖周向设置的外摆线曲线形成的第一级中心轮摆线槽,所述第一级中心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华平施正泽
申请(专利权)人:海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