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跃伦专利>正文

一种鱼线连接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27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线连接结,是连接钓竿环线(10)和单丝钓线(20)的连接结,所述单丝钓线在连接段通过回转圈(21)双线并拢,所述钓竿环线两端同向并拢,构成一个线环段(11)和一个双线并拢段(16),所述钓竿环线的双线并拢段(16)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所述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穿过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也穿过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束紧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和线环段(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PE钓线缠绕尼龙单丝钓线,尼龙单丝钓线通过回转圈束紧PE钓线,避免了尼龙单丝钓线出现死弯,可显著提高鱼线在PE钓线和尼龙单丝钓线出连接的抗拉强度,提高了鱼线的耐用度和安全性。了鱼线的耐用度和安全性。了鱼线的耐用度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线连接结


[0001]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鱼线连接结。

技术介绍

[0002]钓鱼线结构包括钓竿环线(PE钓线)和单丝钓线(尼龙单丝钓线),钓竿环线做成环套形,一端连接钓杆,另一端与单丝钓线,目前PE钓线常采用八字环连接扣与尼龙单丝钓线连接,但这种连接方式中,尼龙单丝钓线被弯折出死弯,会显著影响其抗拉能力,在鱼线承受较大拉力载荷时,往往会在连接扣处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鱼线连接结,提高鱼线在PE钓线和尼龙单丝钓线连接处的抗拉强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线连接结,是连接钓竿环线(10)和单丝钓线(20)的连接结,所述单丝钓线在连接段通过回转圈(21)双线并拢,所述钓竿环线两端同向并拢,构成一个线环段(11)和一个双线并拢段(16),所述钓竿环线的双线并拢段(16)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所述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穿过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也穿过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束紧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和线环段(11)。
[0005]更进一步,所述钓竿环线(10)是PE钓线,所述单丝钓线(20)是尼龙单丝钓线。
[0006]更进一步,一种优选的鱼线连接结是,所述钓竿环线的双线并拢段(16)通过内缠绕层(13)和外缠绕层(14)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两层。
[0007]更进一步,所述内缠绕层(13)从所述回转圈(21)开始螺旋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所述外缠绕层(14)接续所述内缠绕层并螺旋缠绕在所述内缠绕层上,所述内缠绕层和外缠绕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0008]更进一步,所述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连接所述内缠绕层(13),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连接所述外缠绕层(14)。
[0009]更进一步,所述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连接所述外缠绕层(14),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连接所述内缠绕层(13)。
[0010]更进一步,一种脚较佳的缠绕圈数是,所述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为6圈~10圈。
[0011]更进一步,所述外缠绕层(14)的缠绕圈数可以与所述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相同。
[0012]更进一步,所述外缠绕层(14)的缠绕圈也可以数少于所述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一圈。
[0013]更进一步,为了使连接稳固,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缠绕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两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PE钓线缠绕尼龙单丝钓线,尼龙单丝钓线通过回转圈束紧PE钓线,避免了尼龙单丝钓线出现死弯,可显著提高鱼线在PE钓线和尼龙单丝钓线出连接的抗拉强度,提高了鱼线的耐用度和安全性。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 是本技术外部结构示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剖开外缠绕层的结构示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是钓竿环线和单丝钓线的初始状态示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是完成内缠绕层的状态示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是进行外缠绕层缠绕的状态示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是完成外缠绕层的状态示图;
[0022]图7是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是单丝钓线的回转圈束紧钓竿环线的端头和线环段的操作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3,一种鱼线连接结,是连接钓竿环线(10)和单丝钓线(20)的连接结。
[0025]钓竿环线(10)是PE钓线,单丝钓线(20)是尼龙单丝钓线。
[0026]钓竿环线(10)两端同向并拢,构成一个线环段(11)和一个双线并拢段(16)。钓竿环线的两端构成钓竿环线的端头(12)。
[0027]单丝钓线(20)的一端与钓竿环线(10)连接,设有一段连接段,单丝钓线在连接段通过回转圈(21)双线并拢,构成一个双线并拢段(22)。
[0028]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穿过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钓竿环线的端头(12)也穿过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
[0029]钓竿环线的双线并拢段(16)通过内缠绕层(13)和外缠绕层(14)缠绕单丝钓线的双线并拢段(22)两层。内缠绕层(13)从回转圈(21)开始螺旋缠绕双线并拢段(22),外缠绕层(14)接续内缠绕层并螺旋缠绕在内缠绕层上,外缠绕层与内缠绕层的螺旋方向相反,螺旋缠绕返回到回转圈(21)处。
[0030]通常,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可采用6圈~10圈。外缠绕层(14)的缠绕圈数可以与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相同,也可以与内缠绕层的缠绕圈数不同,如外缠绕层(14)的缠绕圈数可少于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一圈。本实施例中,内缠绕层(13)的缠绕圈数采用8圈,外缠绕层(14)的缠绕圈数采用7圈,少于内缠绕层的缠绕圈数一圈。
[0031]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和端头(12)可以采用两种设置方式:
[0032]一种是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连接内缠绕层(13),钓竿环线的端头(12)连接外缠绕层(14);
[0033]另一种是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连接外缠绕层(14),钓竿环线的端头(12)连接内缠绕层(13)。
[0034]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种方式,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连接内缠绕层(13a),钓竿环线
的端头(12)连接外缠绕层(14)。钓竿环线的端头(12)从回转圈(21)中穿过,缠绕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两圈。
[0035]最后,单丝钓线的回转圈要束紧钓竿环线的端头(12)和线环段(11),使钓竿环线10和单丝钓线20形成牢固的连接。
[0036]实施例二:
[0037]一种鱼线连接结的打结方法。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的鱼线连接结的打结方法。
[0038]如图3至图7,操作步骤如下:
[0039]A.取一根PE钓线(即钓竿环线)(10)和一根尼龙单丝钓线(20),将PE钓线(10)的两端对齐并拢,并环绕形成一个线环段(11)及一个双线并拢段(16),对齐的两端为钓竿环线的端头(12)。尼龙单丝钓线(20)的一端环绕出一个回转圈(21),并形成一个双线并拢段(22),如图3所示。
[0040]B.将PE钓线(10)穿过尼龙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如图3所示。
[0041]C.用PE钓线的双线并拢段(16)螺旋方式缠绕尼龙单丝钓线的双线并拢段(22),且各螺旋圈紧密接触,通常可缠绕6圈~10圈,本实施例缠绕8圈,形成内缠绕层(13),如图4所示。
[0042]D.用PE钓线的双线并拢段(16)螺旋方式在内缠绕层(13)上继续缠绕,螺旋方向与内缠绕层的螺旋方向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线连接结,是连接钓竿环线(10)和单丝钓线(20)的连接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钓线在连接段通过回转圈(21)双线并拢,所述钓竿环线两端同向并拢,构成一个线环段(11)和一个双线并拢段(16),所述钓竿环线的双线并拢段(16)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所述钓竿环线的线环段(11)穿过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也穿过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21),所述单丝钓线的回转圈束紧所述钓竿环线的端头(12)和线环段(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线连接结,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竿环线(10)是PE钓线,所述单丝钓线(20)是尼龙单丝钓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线连接结,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竿环线的双线并拢段(16)通过内缠绕层(13)和外缠绕层(14)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两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线连接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缠绕层(13)从所述回转圈(21)开始螺旋缠绕所述双线并拢的单丝钓线(2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铁铮高跃伦
申请(专利权)人:高跃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