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修复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01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修复材料,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一棱,沿第二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二棱;相邻层的棱交叉形成供骨细胞长入的植骨空间,且所述植骨空间内设定位器和/或生物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棱和/或第二棱内设有腔体,且所述腔体侧边设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吸收材料3D打印制备,使得骨修复材料的形状为缺损骨组织的形状,能够提供力学支撑,提高骨修复材料的适应性,实现骨修复材料的个性化设计,并且采用可吸收材料制备编织层,能够在一次手术修护后,无需二次手术进行设备拆卸,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低患者的痛苦。低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修复材料


[0001]本技术属于骨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骨修复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骨缺损是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其常见原因有创伤、感染、骨肿瘤、骨坏死等,目前,全世界每年由于疾病、交通事故和运动创伤等造成的骨缺损和缺失患者非常多,因此治疗所用骨修复材料的需求非常大。
[0003]目前临床上治疗开放性骨折、骨肿瘤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主要以填充修复为主,目前的骨修复技术和材料无法准确重建和修复,因此寻求一种适用于外科手术,能够与人体自身骨骼相适应,利于骨骼修复生长的骨修复材料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修复材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修复材料,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一棱,沿第二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二棱;相邻层的棱交叉形成供骨细胞长入的植骨空间,且所述植骨空间内设定位器和/或生物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棱和/或第二棱内设有腔体,且所述腔体侧边设有孔。
[0006]优选的,所述骨修复材料为3D打印一体成型,且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形状为缺损骨组织的形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棱与第二棱的重叠部分设有连通第一棱与第二棱的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棱与第二棱交叉垂直。
[0009]优选的,每一层编织层内的第一棱平行排布,每一层编织层内的第二棱平行排布。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棱和/或第二棱表面设置有若干沟槽。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骨修复材料:
[0012]1、本技术编织层采用可吸收材料3D打印制备,使得骨修复材料的形状为缺损骨组织的形状,能够提供力学支撑,提高骨修复材料的适应性,实现骨修复材料的个性化设计,并且采用可吸收材料制备编织层,能够在一次手术修护后,无需二次手术进行设备拆卸,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
[0013]2、本技术植骨空间孔隙率高,减少了界壁遮挡,能够使骨组织沿多个方向自由迁移,加速细胞的浸润速度和数量,有助于骨修复材料内细胞物质代谢,能够与人体自身骨骼相适应,利于骨骼修复生长;
[0014]3、本技术在第一棱和/或第二棱内设有腔体,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避免骨修复材料过重的情况,并且腔体侧边设有孔,能够提供骨组织置入的通道,有助于骨修复,避免造成塌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编织层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编织层;2、第一棱;3、第二棱;4、植骨空间;5、腔体;6、孔;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2,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2中所示的一种骨修复材料,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编织层1,所述编织层1包括,沿第一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一棱2,沿第二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二棱3,通过往两个方向取向的并相互交错编织的第一棱2及第二棱3,能够为骨修复材料提供必要的力学支撑,使骨修复材料能够在预期的外力下仍能够保持大致的外形,从而使得被固定的骨修复材料可以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会轻易地相互分离形成难以修复或不可修复的裂隙。
[0020]相邻层的棱相互交错以形成供骨细胞长入的植骨空间4,植骨空间4为网孔结构,当骨修复材料植入骨缺损位置时,骨组织会沿骨修复材料上的植骨空间4逐层进入骨修复材料,骨组织沿着植骨空间4由外向内,并且可以在层间向上、向下、向左、向右5个方向迁移至骨修复材料的中心,以将整个骨修复材料全部填充,增加了骨修复材料与骨修复材料的接触面积,从而细胞的浸润速度和数量,有助于骨骼修复生长,随着骨修复材料逐渐被降解,直至完全被新生骨组织替代,达到修复缺损人体骨骼的目的。
[0021]所述植骨空间4内设定位器和/或生物活性物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0022]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骨修复材料中,为了增强骨修复材料的整体稳定性可以在植骨空间4内设置定位器,由相邻层的棱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结构的植骨空间4可作为固定定位器的固定位点,定位器与植骨空间4相适配,提供附着力以进一步加固骨修复材料。
[0023]在本技术中,定位器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作而成,定位器以桩钉方式与植骨空间4连接,在使用时,利用定位器穿过网格结构的植骨空间4相邻生理骨结合固定,以利于对骨修复材料的固定。
[002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骨修复材料中,可以在植骨空间4内设置生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用于增强骨组织的诱导性,在封闭骨缺损后,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从植骨空间4内缓释到周围,营造更佳的骨组织诱导微环境,提高骨修复效果。
[0025]在本技术中,在植骨空间4内引入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是具有成诱导功能的物质,例如,可以是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离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具体可以是,镁离子,镁离子具有成骨诱导性能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可诱导机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血管新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新血管形成,并参与组织修复;转化生长因子

β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胶原能够介导骨组织迁移和发育;富血
小板纤维蛋白或富血小板血浆中富含多种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损伤修复。
[0026]所述第一棱2和/或第二棱3内设有腔体5,可根据需要调整腔体5的大小,避免修复材料过重的情况,并且腔体5侧边设有孔6,能够提供骨组织置入的通道,以供骨组织长入腔体5,有助于骨修复,避免腔体5造成塌陷。
[0027]具体的,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形状为缺损骨组织的形状,骨修复材料主要在骨修复过程中起到载体及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以在封闭骨缺损后,在骨缺损处提供封闭和支撑,以形成合适的成骨环境,骨修复材料的形状可以根据患者骨缺损的形状进行调整,达到完全符合骨缺损形状的要求,在复杂的肿瘤和创伤病人的骨缺损的匹配方面具有任何以往的植入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0028]在本技术中,骨修复材料通过3D打印的方式逐层对编织层1进行打印而成,从而打印成一体式的骨修复材料,并且通过3D打印的方式可以打印成各种规格的骨缺损组织,极大的扩展了骨修复材料的应用范围。
[0029]在本技术中,骨修复材料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打印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代表性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编织层(1);所述编织层(1)包括,沿第一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一棱(2),沿第二方向取向的若干第二棱(3);相邻层的棱交叉形成供骨细胞长入的植骨空间(4),且所述植骨空间(4)内设定位器和/或生物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棱(2)和/或第二棱(3)内设有腔体(5),且所述腔体(5)侧边设有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材料为3D打印一体成型,且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形状为缺损骨组织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