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88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和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发光元件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到电视机、笔记本,小到平板、手机,都离不开显示技术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也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发展到平板显示技术(FPD),平板显示更是延伸出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 LED)等技术路线。
[0003]其中,Micro LED不仅具有比OLED更高的色域/亮度以及低功耗等的优势,同时还拥有LCD一样的长寿命,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现有Micro LED无论是垂直结构LED还是水平结构LED均为两电极设计,对于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会存在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解决Micro LED对位困难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Micro LED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和阵列基板;
[0006]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0007]所述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
[0008]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四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四表面;
[0009]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且在沿垂直于发光元件的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设置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也即设置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阵列基板上设置能够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匹配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用以通过阵列基板实现对于发光元件的驱动发光;且将发光元件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间距设置为不同,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存在的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Micro LED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001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001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5]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6]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一种截面图;
[0018]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19]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
[0020]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俯视图;
[0021]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2]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3]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4]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

的一种截面图;
[0025]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6]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7]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发光元件的一种截面图;
[0028]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
[0029]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30]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俯视图;
[0031]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
[0032]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8]现有技术中,由于Micro LED尺寸较小,在对Micro LED转移至驱动板的过程中,存在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解决Micro LED对位困难的结构。
[0039]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Micro LED在对位过程中会存在电极对位困难、对位精度难以控制、不同种类元件难以区分对位的问题。
[0040]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种俯视图;请参照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和阵列基板;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围成的区域内;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包括第一间距;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四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具有第四表面;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为预设发光元件,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磁性,且与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第二磁性;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和所述第二磁性为相反磁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为预设发光元件,所述预设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磁性涂层,所述第一磁性涂层形成于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磁性涂层,所述第二磁性涂层形成于与所述预设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一磁性涂层与所述第二磁性涂层的磁性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一磁性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二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三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至少部分第四磁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三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区域和所述第四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部分第一磁性区域和部分第二磁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区域在所述衬底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合;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电极具有部分第三磁性区域和部分第四磁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性区域与所述第三磁性区域所具有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艳郑珊珊卞华锋陈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