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83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灭菌锅技术领域的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包括灭菌锅外壳体和灭菌锅本体,所述灭菌锅本体插接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前侧壁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所述定位柱放置有吊钩,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前侧壁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前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气压表,该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吊钩、连接柱以及吊环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工作人员对于灭菌网篮可进行无接触式的取出操作,相比传统设备对于灭菌网篮的操作方式更加安全,从根本上避免工作人员的手部发生高温烫伤的现象,有效保障工作人员手部的健康。手部的健康。手部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


[0001]本技术涉及灭菌锅
,具体为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生物菌溶液进行制备过程中,培养皿是盛放溶液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培养皿在使用之前,需要将其投入至灭菌锅内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灭菌锅不仅可杀死一般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芽胞、孢子也有杀灭效果,是最可靠、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灭菌法。
[0003]但现有的灭菌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灭菌锅内用于对培养皿进行放置的灭菌篮网,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取放,通常在其两侧设置握把,通过握把将灭菌篮网从灭菌锅内进行取出,但此种方式非常容易使工作人员的手部与灭菌锅的内壁相接触,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手部受余温发生烫伤现象,大大降低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灭菌锅内用于对培养皿进行放置的灭菌篮网,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取放,通常在其两侧设置握把,通过握把将灭菌篮网从灭菌锅内进行取出,但此种方式非常容易使工作人员的手部与灭菌锅的内壁相接触,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手部受余温发生烫伤现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包括灭菌锅外壳体和灭菌锅本体,所述灭菌锅本体插接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前侧壁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所述定位柱放置有吊钩,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前侧壁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前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气压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灭菌锅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热炉,且所述加热炉的顶部与所述灭菌锅本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灭菌锅本体的顶部插接有锅盖,所述灭菌锅本体的内腔底部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表面自左向右等距开设有气孔,所述灭菌锅本体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挡水板的上方放置有灭菌网篮,所述灭菌网篮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
[0006]优选的,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脚轮,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右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优选的,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排水阀与排气阀,且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排气阀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灭菌锅本体的输出端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锅盖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全阀。
[0009]优选的,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连接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所述弧形板的连
接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连接端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锅盖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锅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0011]优选的,所述灭菌锅外壳体的内侧壁自上而下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所述灭菌锅本体的外侧壁相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通过吊钩、连接柱以及吊环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工作人员对于灭菌网篮可进行无接触式的取出操作,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打开锅盖并且手持吊钩,将其连接端插入至吊环(260)的内部,向上抬起吊钩,利用连接柱将灭菌网篮从灭菌锅本体内进行垂直取出,从而避免工作人员的手部与灭菌锅本体之间的接触,本设备相比传统设备对于灭菌网篮的操作方式更加安全,从根本上避免工作人员的手部发生高温烫伤的现象,有效保障工作人员手部的健康,从而提高了本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主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灭菌锅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0、灭菌锅外壳体;110、脚轮;120、凹槽;121、定位柱;122、吊钩;130、加热炉;140、控制面板;141、气压表;150、排气阀;160、排水阀;170、把手;180、固定座;181、弧形板;190、连接座;200、灭菌锅本体;210、锅盖;220、螺纹杆;221、手轮;230、挡水板;231、气孔;240、灭菌网篮;250、连接柱;260、吊环;270、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实现了工作人员对于灭菌网篮240可进行无接触式的取出操作,相比传统设备对于灭菌网篮240的操作方式更加安全,请参阅图1

4,包括灭菌锅外壳体100和灭菌锅本体200;
[0021]请再次参阅图1

4,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前侧壁右侧开设有凹槽120,凹槽1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21,凹槽120的内部通过定位柱121放置有吊钩122,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前侧壁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40,控制面板140的前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气压表141,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内部且位于灭菌锅本体200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热炉130,且加热炉130的顶部与灭菌锅本体200的底部相连接,灭菌锅外壳体100用于对控制面板140、加热炉130以及灭菌锅本体200的使用进行安装,凹槽120用于为吊钩122的放置提供空间,定位柱121用于对吊钩122进行位置锁定,避免其发生脱落,吊钩122用于对灭菌网篮240上的吊环260进行勾取,从而避免工作人员的手部与灭菌网篮240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保护
工作人员的手部不受高温伤害,控制面板140用于对本装置内电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电力控制,气压表141用于对灭菌锅本体200内的气压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加热炉130用于对灭菌锅本体200的底部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将灭菌锅本体200内的清水转换为蒸汽。
[0022]请再次参阅图1

4,灭菌锅本体200的顶部插接有锅盖210,灭菌锅本体200的内腔底部放置有挡水板230,挡水板230的表面自左向右等距开设有气孔231,灭菌锅本体200的内腔且位于挡水板230的上方放置有灭菌网篮240,灭菌网篮24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50,连接柱25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260,灭菌锅本体200插接在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内部,灭菌锅本体200用于对挡水板230以及灭菌网篮240的使用提供空间,锅盖210用于对灭菌锅本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灭菌锅外壳体(100)和灭菌锅本体(200),所述灭菌锅本体(200)插接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内部,所述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前侧壁右侧开设有凹槽(120),所述凹槽(1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21),所述凹槽(120)的内部通过所述定位柱(121)放置有吊钩(122),所述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前侧壁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40),所述控制面板(140)的前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气压表(141),所述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灭菌锅本体(200)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加热炉(130),且所述加热炉(130)的顶部与所述灭菌锅本体(200)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灭菌锅本体(200)的顶部插接有锅盖(210),所述灭菌锅本体(200)的内腔底部放置有挡水板(230),所述挡水板(230)的表面自左向右等距开设有气孔(231),所述灭菌锅本体(200)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挡水板(230)的上方放置有灭菌网篮(240),所述灭菌网篮(24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50),所述连接柱(25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2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溶液制备用灭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底部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脚轮(110),所述灭菌锅外壳体(100)的右侧壁上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雪皎初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均合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