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雨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74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包括锅炉,所述锅炉上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出烟口,且锅炉内部设置有炉膛,并且炉膛下方设置有渣室,所述炉膛下端固定连接有炉排,且炉膛中心位置设置有匀料机构,所述炉膛左侧面下端连通有进料筒,且进料筒上端面左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筒内部设置有驱动杆,且驱动杆位于进料筒内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进料筒左侧设置有电机。该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通过匀料机构对输送至炉排上端面的生物质燃料进行铺匀,避免生物质燃料在炉排上发生堆积,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而提高燃烧效率。而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
[0003]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成为研究热点,并且被认为具有诸多潜在优势。二氧化碳的临界点为31℃/7.4MPa,在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的状态为超临界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六、七十年代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之后主要由于透平机械、紧凑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不成熟而中止,直至本世纪初,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研究在美国再度兴起,并为世界其它国家所关注。由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密度高、无毒性、低成本、循环系统简单、结构紧凑、效率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以与各种热源组合成发电系统,被认为在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余热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4]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是通过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传递给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现有技术中,生物质通常采用输送带连续不断的向生物质锅炉的炉膛中供料,如果燃料出现过多的情况时会造成燃料堆积现象,从而造成生物质颗粒与空气接触过少,出现不完全燃烧的现象,从而使锅炉燃烧效率不高,不仅耗费燃料还影响发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包括锅炉,所述锅炉上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出烟口,且锅炉内部设置有炉膛,并且炉膛下方设置有渣室,所述炉膛下端固定连接有炉排,且炉膛中心位置设置有匀料机构,所述炉膛左侧面下端连通有进料筒,且进料筒上端面左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筒内部设置有驱动杆,且驱动杆位于进料筒内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进料筒左侧设置有电机,且驱动杆的左端贯穿进料筒的左侧面中心位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匀料机构包括一级锥形齿轮、二级锥形齿轮、转动轴和转板,所述转动轴下端与炉排上端面中心位置的轴承转动连接,且转板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位于炉排上方
位置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一级锥形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上端,所述驱动杆的右端延伸至炉膛内部,且二级锥形齿轮与驱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一级锥形齿轮和二级锥形齿轮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一级锥形齿轮和二级锥形齿轮均为钨钢材质。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杆位于进料筒与炉膛连通口位置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结构的挡板。
[0010]优选的,所述炉排呈圆盘形结构,且炉排上端面等距开设有直槽形结构的漏渣孔。
[0011]优选的,所述炉膛上端固定连接有滤灰网,且滤灰网下端面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下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下端与一级锥形齿轮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渣室的左侧面连通有通风管,且通风管的左端管口位置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0013]优选的,所述通风管左端管口位置设置有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包括一级带轮、二级带轮、旋转轴、固定环、固定杆和扇叶,所述一级带轮固定连接在驱动杆左端,所述通风管的左端管口中心位置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表面环形等距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通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扇叶固定连接在旋转轴的右端,所述旋转轴的左端贯穿过滤网至过滤网左侧并与二级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一级带轮和二级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通风管的右端贯穿至渣室内部中心位置,所述通风管的右端上方设置有喇叭形结构的分散斗,且分散斗下端与通风管的右端连通,所述分散斗的上端边缘固定连接有锥形结构的透气网罩。
[0015]优选的,所述透气网罩的外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扫渣板,且扫渣板的上端分别与贯穿至炉排下方的转动轴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匀料机构对输送至炉排上端面的生物质燃料进行铺匀,避免生物质燃料在炉排上发生堆积,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0018]2.通过鼓风机构对炉膛内进行通风,提高生物质燃料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

A处剖面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C处放大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炉排俯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锅炉;11、出烟口;12、炉排;121、漏渣孔;13、炉膛;14、渣室;2、进料筒;21、进料管;22、电机;23、驱动杆;231、挡板;24、螺旋叶片;3、匀料机构;31、一级锥形齿轮;32、二级锥形齿轮;33、转动轴;331、扫渣板;34、转板;4、滤灰网;41、刮板;42、传动轴;5、通风管;51、分散斗;52、透气网罩;53、过滤网;6、鼓风机构;61、一级带轮;62、二级带轮;63、旋转轴;64、固定环;65、固定杆;66、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包括锅炉1,所述锅炉1上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出烟口11,且锅炉1内部设置有炉膛13,并且炉膛13下方设置有渣室14,所述炉膛13下端固定连接有炉排12,且炉膛13中心位置设置有匀料机构3,所述炉膛13左侧面下端连通有进料筒2,且进料筒2上端面左侧连通有进料管21,所述进料筒2内部设置有驱动杆23,且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包括锅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上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出烟口(11),且锅炉(1)内部设置有炉膛(13),并且炉膛(13)下方设置有渣室(14),所述炉膛(13)下端固定连接有炉排(12),且炉膛(13)中心位置设置有匀料机构(3),所述炉膛(13)左侧面下端连通有进料筒(2),且进料筒(2)上端面左侧连通有进料管(21),所述进料筒(2)内部设置有驱动杆(23),且驱动杆(23)位于进料筒(2)内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4),所述进料筒(2)左侧设置有电机(22),且驱动杆(23)的左端贯穿进料筒(2)的左侧面中心位置与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料机构(3)包括一级锥形齿轮(31)、二级锥形齿轮(32)、转动轴(33)和转板(34),所述转动轴(33)下端与炉排(12)上端面中心位置的轴承转动连接,且转板(34)固定连接在转动轴(33)位于炉排(12)上方位置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一级锥形齿轮(31)固定连接在转动轴(33)的上端,所述驱动杆(23)的右端延伸至炉膛(13)内部,且二级锥形齿轮(32)与驱动杆(23)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一级锥形齿轮(31)和二级锥形齿轮(32)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锥形齿轮(31)和二级锥形齿轮(32)均由钨钢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3)位于进料筒(2)与炉膛(13)连通口位置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结构的挡板(2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12)呈圆盘形结构,且炉排(12)上端面等距开设有直槽形结构的漏渣孔(1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雨朱梁
申请(专利权)人:罗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