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68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组件,包括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及防水膜,防水膜位于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之间,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和防水膜配合形成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的外圈直接接合,以使得防水膜的外边界完全包覆在内;未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防水膜和下胶粘层的外圈上下叠合,且防水膜的侧面裸露在外界;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组合形成封闭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膜边缘的大部分区域被胶包裹,小部分区域没有被胶包裹,既能有效阻止水蒸气流入声学部件的内部,降低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能防止膜片产生褶皱,降低胶溢出到膜片上的风险,保证了防水组件的透声/透气性能。防水组件的透声/透气性能。防水组件的透声/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防水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防水膜是一种具有抗油污和抗水性能的顶膜,薄且不会改变减反射膜的光学性能。防水膜同时具有透气和/或透声功能,其在运输或转移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分层,如图1所述,导致分层会导致防水膜组件的透气性能和/或透声性能受到不利影响,甚至防水性能也受到影响。
[0003]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利用上、下两个胶层将防水膜的外周边缘完全包覆的结构,此时上、下两个胶层的完整一圈都直接接合,使得防水膜的外周被完全包覆在内,避免防水膜发生分层。
[0004]但是上述结构也存在以下缺点:1)在冲切过程中,刀模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个倾斜角度在切割过程中会带来向内的挤压力,膜片与刀模之间缺少接触,导致防水膜片产生紧张力,甚至产生褶皱,影响防水膜的平铺张紧状态,最终导致防水膜的透声性和/或透气性不良;2)在冲切过程中,刀模对防水膜形成挤压力,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被上、下两个胶层包覆的防水膜缺少纤维空间,导致在冲切的过程中胶层会向防水膜的中心流动,胶层不可避免会溢出到防水膜暴露在外界的表面,导致防水膜振动面上的重量增加,导致防水膜的音频不良。
[000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结构在保证防水膜不会分层的前提下,也能在冲切过程、转移过程中保证防水膜维持较好的透声/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膜不易分层,保证防水组件处于良好性能状态的防水组件。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组件,包括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及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位于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之间,所述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和防水膜配合形成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
[0008]所述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的外圈直接接合,以使得防水膜的外边界完全包覆在内;
[0009]所述未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防水膜和下胶粘层的外圈上下叠合,且防水膜的侧面裸露在外界;
[0010]所述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组合形成封闭环状结构。
[0011]本技术中的防水组件改变了原有的全包胶结构,而是采用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共存的形式,包胶部分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上、下胶粘层的外圈边缘直接接合,而防水膜的侧壁边缘被完全包覆在两个胶层内,即此时防水膜被牢固地连接在上、下胶粘层之间,防水膜的侧壁边缘不会与外界接触,这样一方面能有效阻止水蒸气等通过膜片侧面流入声
学部件的内部,降低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另一部分通过包胶部分能够保证防水组件内部的的整张膜片基本不容易出现分层现象,继而保证整个防水组件不仅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透声和/或透气性能;未包胶部分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上胶粘层、防水膜和下胶粘层自上而下依次叠放,且三者的外边缘齐平设置,膜片边缘与上胶粘层(或者下胶粘层)边缘重合,即此时防水膜的侧壁暴露在外界,能够与外界相接触;那么在防水组件制备过程中,该区域内的防水膜边缘就会与刀模直接接触,刀模运动时就会给该区域的部分膜片提供一个作用力(一个为膜片牵引提供的张力),这个作用力就可以基本抵消因为刀模的倾斜切割对膜片带来向内的挤压力,继而使得膜片不容易出现因绷紧产生紧张力的情况,膜片更不容易产生褶皱,保证了防水组件的透声和/或透气性能。另外,由于未包胶区域的设置,使得防水膜存在一定的纤维空间,即使受到挤压力作用下,上、下胶粘层的部分发生流动,特别是向防水膜中心流动,该未包胶区域可以为流动的胶提供空间,使得溢出的胶可以从未包胶区域向防水膜的外边缘流动,降低了胶溢出到膜片中心的风险,保证了防水组件具有优异的防水透声性能。上胶粘层可以是单面胶或双面胶结构,下胶粘层则为双面胶结构,下胶粘层的下表面与载体(例如与带有MEMS的PCB板)粘接,其上表面与上胶粘层的下表面及防水膜外圈的下表面粘接,上胶粘层的下表面与下胶粘层的上表面及防水膜外圈的上表面粘接,当上胶粘层为双面胶时,其上表面还可以粘接有离型膜等。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的中心都镂空,将防水膜的中心暴露,保证了整个防水组件具有较强的透声和/或透气性能。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覆于上胶粘层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上设有抓取位,该抓取位设于对应所述包胶部分的位置。
[0013]为了避免防水膜被利物划伤或被粉尘等污染,保证防水组件具有良好的透声和/或透气性能,通常在防水膜的上方覆盖保护膜,此时将上胶粘层设计为双面胶结构就方便保护膜的稳固粘接,后续机械手或人为转移、撕开防水组件时,由于保护膜的存在,也可以有效防止直接接触防水膜,保证防水组件的良好性能。抓取位的设置便于将保护膜撕开或转移防水组件时的接触,将抓取位设置在对应包胶部分的位置,也就是上、下胶粘层和防水膜之间的连接更稳固的位置(尽可能的远离未包胶部分),从而将在防水组件除去保护膜时,或者在将防水组件从衬纸剥离时,将防水膜分层的危险降到最低,即防水膜不会在厚度方向上被撕裂,成品率大大提高。换成将抓取位设置在未包胶部分,由于防水膜的外边缘没有被上、下胶粘层包覆,三者之间的结合力不够,相对容易发生在抓取位施力时,由于上胶粘层的作用,将防水膜分层,从而导致整个防水膜组件无法继续使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占所述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5

50%;所述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长度大于0.1mm。
[0015]为了便于计算,也为了增加取值的准确性,如果上胶粘层的外圈为圆弧状或异形状,则将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圆弧长作为外周长,上胶粘层的外周长定义为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以此来计算百分百,其数值范围为5

50%;而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长度则以圆弧状结构或者异形状的趋势形状的弦长作为计算标准,其数值范围为大于0.1mm。如果上胶粘层的外圈为直线,则将未包胶部分的外周总长定义为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上胶粘层的边长定义为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长度也直接测算直线长度即可。当然也可以用下胶粘层的外圈数据进行计算,只要各项计算统一标
准即可。
[0016]为了便于工业化生产,同时保证在上胶粘层的外圈整体数据偏小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未包胶部分,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长度需要大于0.1mm。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与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比例要小于50%,即保证包胶部分的比例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避免包胶部分的比例过少,导致防水膜的易于分层;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与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比例要大于5%,即保证未包胶部分具有足够的比例,使得其能充分抵消刀模冲切过程带来的形变,保证防水膜与刀模接触,继而保证防水膜不会发生褶皱,保持防水组件具有较好的透声/透气性能;也能保证胶层在挤压过程中可以向未包胶部分的外圈溢出,防止胶层向防水膜中心溢流,避免防水膜的振动面上的重量增加,保证防水组件具有较好的透声/透气性能。
[0017]进一步的,所述未包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组件,包括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及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位于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和防水膜配合形成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所述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的外圈直接接合,以使得防水膜的外边界完全包覆在内;所述未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防水膜和下胶粘层的外圈上下叠合,且防水膜的侧面裸露在外界;所述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组合形成封闭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于上胶粘层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上设有抓取位,该抓取位设于对应所述包胶部分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占所述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5

50%;所述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长度大于0.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包胶部分为连续设置,且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占所述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10

4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包胶部分为连续设置的一个区域,所述抓取位与该区域的中心对称设置;或者,所述未包胶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不连续设置的区域,该区域以防水膜的中心旋转对称设置;或者,所述未包胶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不连续设置的区域,该区域沿防水膜外周边缘间隔设置,相邻区域的上胶粘层的外圈间隔长度大于0.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粘层的宽度为1

6mm,厚度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蔡梁朱业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普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