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265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7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包括2台及以上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外壳及外壳内部的LED灯、主控板和外壳背面或侧面的电源接头组成,主控板包括电源模块、光控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LED灯、电源接头分别与主控板连接,其特征在于,当照明设备A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移动,且达到其设定阀值时,照明设备A的LED灯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并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A发出编码指令M。在无线发射模块A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B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B接收到编码指令M,照明设备B接收到编码指令M则将照明设备B的LED灯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该方案使照明更加充分,大大减少照明死角,可靠性大大提高。可靠性大大提高。可靠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照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款智能照明系统,属于LED照明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智能照明灯为人体感应灯,人体感应灯在人体靠近时,灯亮,延时几十秒钟则灯灭。常规的人体感应灯功能相对单一,不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比如某办公楼装有多个人体感应灯,在楼梯拐角或走廊拐角处以及两个照明灯的交界处附近往往有照明死角,照明死角处照明亮度较低,给人不舒适、不安全的感觉,如果通过增加人体感应灯的数量来减少照明死角的数量,则需要增加较多的投入成本。
[0003]传统的智能照明系统一般通过主控系统、显示面板、通讯系统、人体感应传感器、照明灯进行组网和功能组合,来实现联动控制,系统结构复杂,通讯系统一般为485通讯线连接,安装维护不方便,安装及维护成本也较高,小部分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整个智能照明系统或大部分照明灯无法正常工作,可靠性较低。
[0004]传统的智能照明灯存在的问题一是功能相对单一,不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照明死角多。
[0005]传统的智能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一是系统结构复杂,安装维护不方便。
[0006]传统的智能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二是安装维护成本较高。
[0007]传统的智能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三是小部分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整个智能照明系统或大部分照明灯无法正常工作,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使照明更加充分,大大减少照明死角,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增加人的舒适感、安全感。第二个目的是使智能照明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第三个目的是使智能照明系统安装维护成本降低。第四个目的是提高智能照明系统可靠性。本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别墅、办公楼、车间厂房、地下车库、车站、机场、走廊、庭院、景观照明、公园、旅游景区、街道、公路、住宅、公寓等多种应用场景。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智能照明系统,包括2台及以上照明设备,优选的,台数为2、3、4、5、6、7、8、9、10、16、20、30、40、50、60、70、80、90、100、1000、10000台。所述照明设备包括外壳1及外壳1内部的LED灯3、主控板6和外壳1背面或侧面的电源接头2组成,主控板6包括电源模块、光控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LED灯3、电源接头2分别与主控板6连接,其特征在于,当照明设备A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移动,且达到其设定阀值时,照明设备A的LED灯3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并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A发出编码指令M。在无线发射模块A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B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B接收到编码指令M,照明设备B接收到编码指令M则将照明设备B的LED灯3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上述LED灯3点亮或变为亮光后,未再次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则延时时间T
后恢复到熄灭或暗光状态。
[0011]进一步的,智能照明系统还包括主控制设备,所述主控制设备包括外壳11及外壳11内部的主控板16和外壳11正面或侧面的显示屏17、外壳11背面或侧面的电源接头12、外壳11正面或侧面的按键18组成,主控板16包括电源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显示屏17、按键18、电源接头12分别与主控板16连接,通过点击按键设置延时时间、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灯光亮度、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并通过显示屏17显示所设置的内容,通过点击按键触发无线发射模块发送编码指令W,编码指令W包含延时时间设置指令、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设置指令、灯光亮度设置指令,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设置指令。在主控制设备的无线发射模块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A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A接收到编码指令W,照明设备A根据编码指令W完成自身的延时时间设置、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设置、灯光亮度设置,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设置。照明设备A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A接收到编码指令W后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A至少进行一次转发。在无线发射模块A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B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B接收到经过照明设备A转发的编码指令W,照明设备B根据编码指令W完成自身的延时时间设置、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设置、灯光亮度设置,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设置,并将编码指令W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B至少进行一次转发。
[0012]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设备的主控板6中存储有本机ID信息和控制ID信息。所述本机ID信息和控制ID信息数量为1条及以上,优选的,数量为1、2、3、4、5、6、7、8、9、10、16、20、30、40、50、60、70、80、90、100、1000、10000条。所述编码指令M还包含控制ID信息。所述照明设备A的主控板6中存储有本机ID信息A和控制ID信息B,照明设备B的主控板6中存储有本机ID信息B和控制ID信息C。当照明设备A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移动,且达到其设定阀值时,照明设备A的LED灯3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并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A发出编码指令M。在无线发射模块A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B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B接收到编码指令M,所述编码指令M还包含控制ID信息B,照明设备B接收到编码指令M则将本机ID信息B与控制ID信息B对比,如果本机ID信息B与控制ID信息B编码一致,则将照明设备B的LED灯3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如果本机ID信息B与控制ID信息B编码不一致则不点亮、不变为亮光。上述LED灯3点亮或变为亮光后,未再次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则延时时间T后恢复到熄灭或暗光状态。所述编码指令W还包含设置ID信息和控制ID信息,将本机ID信息与设置ID信息一致的照明设备的控制ID信息进行设置或更改。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设备的主控板16还包括WIFI通讯模块或蓝牙通讯模块,通过WIFI通讯模块或蓝牙通讯模块连接手机,可通过手机APP设置延时时间、感应灵敏度、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灯光亮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设备转发编码指令W次数为2次及以上,优选的,次数为2、3、4、5、6、7、8、9、10、16、20、30、40、50、60、70、80、90、100、1000、10000次。所述发射模块信号覆盖距离L为2米及以上,优选的,L为2、3、4、5、6、7、8、9、10、16、20、30、40、50、60、70、80、90、100、1000米。所述照明设备数量为10台及以上,优选的,台数为10、16、20、30、40、50、60、70、80、90、100、1000、10000台。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为433MHZ无线模块或者315MHZ无线模块。
[0016]或者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为WIFI通讯模块或蓝牙通讯模
块。
[0017]或者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为ZigBee无线通讯模块或者LoRa无线通讯模块。
[0018]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蓄电池7,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照明系统,包括2台及以上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外壳(1)及外壳(1)内部的LED灯(3)、主控板(6)和外壳(1)背面或侧面的电源接头(2)组成,主控板(6)包括电源模块、光控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LED灯(3)、电源接头(2)分别与主控板(6)连接,其特征在于,当照明设备A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移动,且达到其设定阀值时,照明设备A的LED灯(3)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并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A发出编码指令M;在无线发射模块A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B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B接收到编码指令M,照明设备B接收到编码指令M则将照明设备B的LED灯(3)由熄灭变为点亮,或由暗光变为亮光;上述LED灯(3)点亮或变为亮光后,未再次感应到人体或金属物体,则延时时间T后恢复到熄灭或暗光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制设备,所述主控制设备包括外壳(11)及外壳(11)内部的主控板(16)和外壳(11)正面或侧面的显示屏(17)、外壳(11)背面或侧面的电源接头(12)、外壳(11)正面或侧面的按键(18)组成,主控板(16)包括电源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显示屏(17)、按键(18)、电源接头(12)分别与主控板(16)连接,通过点击按键设置延时时间、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灯光亮度、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并通过显示屏(17)显示所设置内容,通过点击按键触发无线发射模块发送编码指令W,编码指令W包含延时时间设置指令、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设置指令、灯光亮度设置指令,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设置指令;在主控制设备的无线发射模块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A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A接收到编码指令W,照明设备A根据编码指令W完成自身的延时时间设置、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设置、灯光亮度设置,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设置;照明设备A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A接收到编码指令W后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A至少进行一次转发;在无线发射模块A信号覆盖距离L内的照明设备B通过其无线接收模块B接收到经过照明设备A转发的编码指令W,照明设备B根据编码指令W完成自身的延时时间设置、感应灵敏度或感应距离设置、灯光亮度设置,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距离设置,并将编码指令W通过其无线发射模块B至少进行一次转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的主控板(6)中存储有本机ID信息和控制ID信息,所述本机ID信息和控制ID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瀚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