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系统及其启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2653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脱氮系统及其启动方法。脱氮系统包括:脱氮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器外壁以及曝气装置和膜组件,第一反应器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膜外侧空间设置有脱氮填料;硫自养反应器,包括第二反应器外壁以及硫自养填料,第二反应器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与第二反应器外壁的连接位置高于硫自养填料;连接管,第一端与膜内侧空间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反应器外壁连接,且连接位置低于硫自养填料。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脱氮反应器中,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废水首先经脱氮填料进行脱氮,之后在膜组件的高效过滤作用下实现生物量完全截留,最后进入硫自养反应器进行反应后排出,从而达到很好的脱氮效果。从而达到很好的脱氮效果。从而达到很好的脱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氮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碳比废水脱氮
,尤其涉及一种脱氮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量含氮的生活废水排入水体中,极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0003]在传统脱氮工艺A/O工艺中,反硝化过程中因需要大量补充碳源造成碳源消耗量大,废水治理成本过高。
[0004]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发展而来的CANON工艺成为脱氮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然而该工艺运行时伴随部分硝态氮的产生,最大总氮去除率仅为89%,无法实现完全脱氮,此外该工艺对废水水质和运行条件要求十分严格,难以实现稳定运行,比如CANON工艺需要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实现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对于溶解氧、温度、游离氨等运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废水中存在的COD会对反应进行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现实中完全不含COD的废水根本不存在。
[0005]近年来,SNAD工艺受到广泛关注,该工艺在单级反应器内同步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异养反硝化脱氮的耦合过程。
[0006]但是由于SNAD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世代周期长且生长条件较为苛刻,稳定运行难度大,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工艺的工程化应用,特别是其用于较低浓度氨氮的生活污水的案例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氮效果好的脱氮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脱氮系统,所述脱氮系统包括:
[0010]脱氮反应器,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器外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器外壁内的曝气装置和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的上方,所述膜组件将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内腔分为膜外侧空间和膜内侧空间,所述第一反应器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反应器外壁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曝气装置,所述膜外侧空间设置有脱氮填料;
[0011]硫自养反应器,所述硫自养反应器包括第二反应器外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硫自养填料,所述第二反应器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反应器外壁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硫自养填料;
[0012]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膜内侧空间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反应器外壁连接,且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硫自养填料。
[0013]优选地,所述脱氮填料包括多个填料块,所述多个填料块包覆于所述膜组件的外周;
[0014]优选地,所述填料块为正方体聚氨酯泡沫改性填料,所述填料块的边长为2至4cm。
[0015]优选地,所述脱氮填料通过悬挂装置悬浮于所述膜外侧空间。
[0016]优选地,所述膜组件包括偏氯乙烯中空纤维膜;
[0017]优选地,所述偏氯乙烯中空纤维膜的膜丝孔径为0.1μm至0.2μm。
[0018]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空气曝气泵、转子流量计和曝气盘,所述空气曝气泵经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所述曝气盘连接,所述曝气盘包括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盘中与所述膜组件对应区域的曝气孔密度大于其他区域的曝气孔密度。
[0019]优选地,硫自养填料包括承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层上的滤料层;
[0020]优选地,所述承托层包括砾石材质;
[0021]优选地,所述滤料层为复合滤料,所述复合滤料包括硫铁矿、硫代硫酸钠、单质硫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碳化硅、氮化硅、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均匀混合后煅烧成型的孔隙物质。
[0022]优选地,所述脱氮系统还包括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位于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脱氮填料之间,且所述布水器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0023]优选地,所述脱氮系统还包括水质监测装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的探头位于所述脱氮填料上方,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pH检测仪、DO检测仪、温度检测仪、COD检测仪、氨氮检测仪、总氮检测仪、亚硝态氮检测仪和/或硝态氮检测仪。
[0024]优选地,所述脱氮反应器的外侧设置有保温系统。
[0025]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6]一种脱氮系统的启动方法,所述启动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27]提供稳定运行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和絮状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0028]清除所述混合污泥中的溶解性杂质和大颗粒无机物后在脱氮反应器内接种污泥;
[0029]向所述脱氮反应器内连续进水;
[0030]对所述脱氮反应器进行污泥驯化并启动脱氮;
[0031]启动硫自养反应器。
[0032]优选地,所述启动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33]1)污泥接种:提供稳定运行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和絮状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0034]清除所述混合污泥中的溶解性杂质和大颗粒无机物后在脱氮反应器内接种污泥;
[0035]2)污泥驯化及CANON启动:采用SNAD

MBR反应器连续进水,曝气,使反应器内保持溶解氧浓度为0.30

0.60mg/L,采用控制曝气和控制温度、污染负荷、及人工配水的方式启动CANON;
[0036]3)启动SNAD反应:向配水中增加添加有机碳源,启动SNAD反应;
[0037]4)启动硫自养反应器。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氮系统包括脱氮反应器和硫自养反应器,且脱氮反应器中设置有膜组件,膜组件的膜外侧空间设置有脱氮填料,如此,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脱氮反应器中,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废水首先经脱氮填料进行脱氮,之后在膜组件的高效过滤作用下实现生物量完全截留,最后进入硫自养反应器进行反应后排出,从而达到很好的脱氮效果。
附图说明
[003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0040]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氮系统中支撑上填料块组的挂网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示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43]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氮系统中脱氮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氮系统的启动方法流程图。
[0045]图中:
[0046]10、脱氮反应器;11、第一反应器外壁;12、曝气装置;121、空气曝气泵;122、转子流量计;123、曝气盘;13、膜组件;14、脱氮填料;141、填料块;1411、上填料块组;1412、下填料块组;1413、周向填料块组;15、挂线;151、第一网片;151a、第一刚性网部;151b、第一弹性网部;152、第二网片;152a、第二刚性网部;152b、第二弹性网部;153、第一连接部;154、第二连接部;16、保温系统;17、布水器;18、水质监测装置;181、pH检测仪;182、DO检测仪;183、温度检测仪;184、COD检测仪;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系统包括:脱氮反应器,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器外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器外壁内的曝气装置和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设置于所述曝气装置的上方,所述膜组件将所述脱氮反应器的内腔分为膜外侧空间和膜内侧空间,所述第一反应器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反应器外壁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曝气装置,所述膜外侧空间设置有脱氮填料;硫自养反应器,所述硫自养反应器包括第二反应器外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硫自养填料,所述第二反应器外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反应器外壁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硫自养填料;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膜内侧空间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反应器外壁连接,且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硫自养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填料包括多个填料块,所述多个填料块包覆于所述膜组件的外周;优选地,所述填料块为正方体聚氨酯泡沫改性填料,所述填料块的边长为2至4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填料通过悬挂装置悬浮于所述膜外侧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包括偏氯乙烯中空纤维膜;优选地,所述偏氯乙烯中空纤维膜的膜丝孔径为0.1μm至0.2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空气曝气泵、转子流量计和曝气盘,所述空气曝气泵经所述转子流量计与所述曝气盘连接,所述曝气盘包括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盘中与所述膜组件对应区域的曝气孔密度大于其他区域的曝气孔密度。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娟张传兵王慧芳廖庆花黄豆豆朱连翔康健高维超张冉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