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59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所述装置上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装置下筒,所述装置下筒与装置上筒相互靠近的一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装置中筒,所述装置上筒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该厌氧池内部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联动齿轮、联动齿道、装置中筒和螺旋叶,当该水解酸化装置在使用时,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会带动联动转轴旋转,由于第一联动齿轮与装置中筒外表面的联动齿道相啮合,所以联动转轴会通过第一联动齿轮和联动齿道带动装置中筒旋转,装置中筒内壁所设置的螺旋叶会将处于底部的污水和污泥传送到上方,防止污泥发生沉淀,上方污水与下方污水接触不均匀,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度的逐步加强,排放水质指标将日趋严格,尤其是工业废水含量较高的污水厂和工业区综合污水厂,故而在污水排放时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水解酸化工艺就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水解酸化工艺主要是利用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的不同,人为地在反应器中造成水流动的淘洗作用,使得甲烷菌难以繁殖,将厌氧处理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将厌氧水接处理作用各种生化处理的预处理,进而提高污水生化性能,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然而传统的水解池在进行水解过程中,由于污泥容易发生沉淀或者含有污泥块,从而导致污泥无法均匀的与水充分接触容易出现死角,从而降低了污水水解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水解池在进行水解过程中,由于污泥容易发生沉淀或者含有污泥块,从而导致污泥无法均匀的与水充分接触容易出现死角,从而降低了污水水解的效率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包括装置上筒,所述装置上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装置下筒,所述装置下筒与装置上筒相互靠近的一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装置中筒,所述装置上筒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上筒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主轴,所述转动主轴的顶端穿过卡接在装置上筒内壁上表面的轴承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主轴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上筒的外表面与联动转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联动转轴的顶端与第二传动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转轴的底端与第一联动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中筒的外表面与联动齿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外表面与联动齿道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传动带。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上筒内壁的上表面与联动齿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齿筒的内壁与公转板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公转板的内壁与转动主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主轴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搅拌浆。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浆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公转板下表面的轴承与第二联动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联动齿轮的外表面均与联动齿筒的内壁相啮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中筒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叶,所述转动主轴的外表面与螺旋桨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该厌氧池内部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联动齿轮、联动齿道、装置中筒和螺旋叶,当该水解酸化装置在使用时,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会带动联动转轴旋转,由于第一联动齿轮与装置中筒外表面的联动齿道相啮合,所以联动转轴会通过第一联动齿轮和联动齿道带动装置中筒旋转,装置中筒内壁所设置的螺旋叶会将处于底部的污水和污泥传送到上方,防止污泥发生沉淀,上方污水与下方污水接触不均匀,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效率。
[0014]2、该厌氧池内部装置,通过设置有联动齿筒、第二联动齿轮、公转板和搅拌浆,转动主轴在旋转时会带动公转板旋转,公转板会带动两个搅拌浆进行公转,由于搅拌浆顶端所设置的第二联动齿轮的外表面与联动齿筒的内壁相啮合,所以第二联动齿轮会带动搅拌浆进行自转,提高了对污水污泥的搅拌效率,将污泥块打散,进而使得处理污水与污泥充分接触。
[0015]3、该厌氧池内部装置,通过设置有螺旋桨,利用转动主轴带动螺旋桨旋转可将处于中部的污泥向上传送,避免沉淀在底部,提高污水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联动齿筒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联动转轴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装置上筒、2装置下筒、3连接架、4驱动电机、5转动主轴、6第一传动轮、7联动转轴、8第二传动轮、9传动带、10第一联动齿轮、11联动齿道、12装置中筒、13螺旋叶、14螺旋桨、15联动齿筒、16第二联动齿轮、17公转板、18搅拌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包括装置上筒1,装置上筒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连接架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装置下筒2,装置下筒2与装置上筒1相互靠近的一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装置中筒12,装置上筒1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4的底端固定连接,装置上筒1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主轴5,转动主轴5的顶端穿过卡接在装置上筒1内壁上表面的轴承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主轴5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6的内壁固定连接,装置上筒1的外表面与联动转轴7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联动转轴7的顶端与第二传动轮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联动转轴7的底端与第一联动齿轮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装置中筒12的外表面与联动齿道1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联动齿轮10的外表面与联动齿道11的外表面相啮合,第二传动轮8与第一传动轮6的外表面套接有同一个传动带9,通过设置有第一传动轮6、第二传动轮8、第一联动齿轮10、联动齿道11、装置中筒12和螺旋叶13,当该水解酸化装置在使用时,驱动电机4通过
第一传动轮6、第二传动轮8和传动带9会带动联动转轴7旋转,由于第一联动齿轮10与装置中筒12外表面的联动齿道11相啮合,所以联动转轴7会通过第一联动齿轮10和联动齿道11带动装置中筒12旋转,装置中筒12内壁所设置的螺旋叶13会将处于底部的污水和污泥传送到上方,防止污泥发生沉淀,上方污水与下方污水接触不均匀,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效率。
[0022]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装置上筒1内壁的上表面与联动齿筒15的顶端固定连接,联动齿筒15的内壁与公转板17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公转板17的内壁与转动主轴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转动主轴5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搅拌浆18,搅拌浆18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公转板17下表面的轴承与第二联动齿轮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联动齿轮16的外表面均与联动齿筒15的内壁相啮合,通过设置有联动齿筒15、第二联动齿轮16、公转板17和搅拌浆18,转动主轴5在旋转时会带动公转板17旋转,公转板17会带动两个搅拌浆18进行公转,由于搅拌浆18顶端所设置的第二联动齿轮16的外表面与联动齿筒15的内壁相啮合,所以第二联动齿轮16会带动搅拌浆18进行自转,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池内部装置,包括装置上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上筒(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装置下筒(2),所述装置下筒(2)与装置上筒(1)相互靠近的一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装置中筒(12),所述装置上筒(1)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上筒(1)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主轴(5),所述转动主轴(5)的顶端穿过卡接在装置上筒(1)内壁上表面的轴承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主轴(5)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上筒(1)的外表面与联动转轴(7)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联动转轴(7)的顶端与第二传动轮(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转轴(7)的底端与第一联动齿轮(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中筒(12)的外表面与联动齿道(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齿轮(10)的外表面与联动齿道(11)的外表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合新李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丰得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