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武勋专利>正文

一种多用照明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52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照明灯头,由灯头芯、内筒、内筒塞盖、外筒及灯头盖五个部件组成。灯头芯外壁上端设计了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导向卡头,与内筒上两个垂直导向槽和外筒上的两条旋转导向槽相互关联达到机械连动并卡位,从而使该灯头分别处于两种工作状态,连接卡口或螺口灯泡。该照明灯头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卡口灯泡或螺口灯泡只能与相应的灯头连接的缺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照明灯头,尤其属于一种卡口、螺丝口灯泡均能安装使用的灯头。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螺口灯头只能安装使用螺口灯泡,卡口灯头只能安装使用卡口灯泡,两者不能通用。更换灯泡时,若遇到没有与灯头类型相适应的灯泡则实感不便,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设计一种卡口、螺口灯泡通用的灯头显得尤为必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卡口、螺口灯泡均能使用的灯头,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技术多用照明灯头由灯头芯(23)、内筒(17)、内筒塞盖(12)、外筒(16)、灯头盖(7)五个部件组成。①灯头芯(23)灯头芯(23)上设计了两个偏心电源接触棒(21、22),作为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共用电源触点,科学合理的保证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触点(18、19)与内筒塞盖(12)的两个电源接线柱触点(13、15)良好接触,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下端两接触点(24、25)与卡口灯泡、螺口灯泡电源触点良好接触。灯头芯(23)两个偏心电源接触棒(21、22)(如图7所示)由接触头(24、25)、棒体(21、22)、棒体上端触点(18、19)、棒体弹簧(30)及棒心弹簧(31)五件组成。设计棒体弹簧(30)是为了保证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触点(18、19)在棒体弹簧(30)力的作用下与内筒塞盖(12)两个电源触点(13、15)(如图6所示)良好接触。设计棒心弹簧(31)是为了保证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下端触点(24、25)在棒心弹簧(31)力的作用下与灯泡触点良好接触。灯头芯(23)外壁上端设计了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导向卡头(1A、B),该卡头(1A、B)与内筒(17)上两个垂直导向槽(2A、B)和外筒(16)内壁的两条旋转导向槽(3A、B)相互关联达到机械转动。灯头芯(23)上端设计了一定内径高度的空间、保证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棒体弹簧(30)处)在使用不同灯泡时所处位置不同,有自由伸缩的空间,并保证各电源触点良好接触。灯头芯(23)壁下端设计有两个相间180度的卡口灯泡安装钩槽(26A、B)。此外,灯头芯(23)上设计了散热孔(27)。②内筒(17)内筒(17)为整个灯头的主“骨架”,各部件与之相连接和关联。内筒(17)外壁上端设计有螺纹(6)与灯头盖(7)的内螺纹相连。内筒(17)下端内径比筒体内径略大,保证卡口灯泡头能自如进出;下端外径比筒体直径略大,与灯头整体直径和外筒(16)直径相等。内筒(17)下端内壁从内径相等处向上设计了安装与螺口灯泡螺纹相吻合的螺纹(20),保证螺口灯泡能够自如装卸。内筒(17)上设有两条相间180度的垂直导向槽(2A、B)如图5所示,在更换灯泡时,灯头芯(23)上端的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卡头(1A、B),在两条垂直导向槽(2A、B)和外筒(16)的两条旋转导向槽(3A、B)内作不同方向的运动,带动灯头芯(23)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位置。内筒(17)的一条垂直导向槽(2A)顶端设计了一个内筒塞盖(12)限位口(28),内筒塞盖(12)外壁上的限位卡头(29)卡入限位口(28)内,其作用是保证灯头芯(23)上的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触点(18、19)与内筒塞盖(12)下端的两个电源触点(13、15)正确接触。③内筒塞盖(12)内筒塞盖(12)的下端塞入内筒(17)上端口内。内筒塞盖(12)如图6所示,下端直径与内筒内径相等,限制内筒(17)上端在安装灯头盖(7)时,造成内筒(17)上端内径变小,夹住灯头芯(23)不能上下运动。内筒塞盖(12)的上端直径比内筒(17)外径略小,卡在内筒(17)的上顶端,限制灯头盖(7)安装拧紧到一定程度。内筒塞盖(12)上面安装了两个电源接线柱(8、11)接外来电源;下面是两个电源接触点(13、15)与灯头芯(23)的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触点(18、19)相接触。塞盖(12)下面两接触点(13、15)之间用安全绝缘片(14)隔开,以防短路。内筒塞盖(12)外壁上设计了一个限位卡头(29)用来卡入内筒(17)一垂直导向槽(2A)顶端限位口(28)内,其作用与限位口(28)相同。内筒塞盖(12)上设计了散热孔(10A、10)。④外筒(16)外筒(16)是与内筒(17)在共同作用下完成灯头旋转时带动灯头芯(23)作机械运动的关键部件。外筒(16)是套在内筒(17)上的。外筒(16)的内壁上设计了两条180度有斜度的旋转导向槽(3A、B)(如图4所示)。灯头芯(23)上端的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卡头(1A、B)穿过内筒(17)壁上的两条相间180度的垂直导向槽(2A、B)卡入外筒(16)两条旋转导向槽(3A、B)内共同完成灯头的机械运动。外筒(16)的两条相间180度的旋转导向槽(3A、B)的上端位置,每条上设计了两道锁位槽(4A、B,5A、B)。当处于卡口灯泡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示),灯头芯(23)上的两个固定卡头(1A、B),卡入一道锁位槽4A、B)内;当处于螺口灯泡工作状态时(如图3所示),灯头芯(23)上端的两个固定卡头(1A、B)卡入二道锁位槽(5A、B)内。⑤灯头盖(7)灯头盖(7)的内壁上设计有螺纹与内筒(17)外壁上端螺纹(6)相连接,并罩住内筒塞盖(12)上的两个电源接线柱(8、11)保障安全。顶端中心设计有穿线孔(9),同时起散热作用。将灯头芯(23)装入内筒(17)盖上内筒塞盖(12)后套上外筒(16),最后罩上灯头盖(7)组成本技术多用照明灯头,工作时灯头芯(23)上端的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卡头(1A、B)穿过内筒(17)壁上的两条相间180度的垂直导向槽(2A、B)卡入外筒(16)两条相间180度的旋转导向槽(3A、B)上端两道锁位槽(4A、B,5A、B)内共同完成灯头工作状态的转换。本技术多用照明灯头设计精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卡口、螺口灯泡均可接,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附图说明图1灯头待工作状态剖面图。图2卡口灯泡工作状态剖面图。图3螺口灯泡工作状态剖面图。图4灯头外筒剖面图。图5灯头内筒剖面图。图6灯头内筒塞盖主视图。图7灯头芯电源接触棒剖视图。图8灯头芯俯视图。图9灯头芯主视图。图10灯头仰视图。图11为图1A-A剖面仰视图。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照明灯头,由灯头芯(23)、内筒(17)、内筒塞盖(12)、外筒(16)及灯头盖(7)组成,灯头盖(7)与内筒(17)靠螺纹连接,顶端设有穿线孔(9),灯头芯(23)装入内筒(17)盖上内筒塞盖(12)后套上外筒(16),最后罩上灯头盖(7),其特征在于灯头芯(23)上有两根偏心电源接触棒(21、22)作为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共用电源触点及一个散热孔(27),灯头芯(23)外壁上端有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导向卡头(1A、B),下端有两个相间180度的卡口灯泡安装钩槽(26A、B),灯头芯(23)上端设计了一定内径高度的空间、保证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棒体弹簧(30)处)在使用不同灯泡时所处位置不同;内筒(17)下端内径比筒体内径略大,下端外径比筒体直径略大,与灯头整体直径和外筒(16)直径相等,内筒(17)下端内壁从内径相等处向上设计了安装与螺口灯泡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照明灯头,由灯头芯(23)、内筒(17)、内筒塞盖(12)、外筒(16)及灯头盖(7)组成,灯头盖(7)与内筒(17)靠螺纹连接,顶端设有穿线孔(9),灯头芯(23)装入内筒(17)盖上内筒塞盖(12)后套上外筒(16),最后罩上灯头盖(7),其特征在于灯头芯(23)上有两根偏心电源接触棒(21、22)作为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共用电源触点及一个散热孔(27),灯头芯(23)外壁上端有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导向卡头(1A、B),下端有两个相间180度的卡口灯泡安装钩槽(26A、B),灯头芯(23)上端设计了一定内径高度的空间、保证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棒体弹簧(30)处)在使用不同灯泡时所处位置不同;内筒(17)下端内径比筒体内径略大,下端外径比筒体直径略大,与灯头整体直径和外筒(16)直径相等,内筒(17)下端内壁从内径相等处向上设计了安装与螺口灯泡螺纹相吻合的螺纹(20),保证螺口灯泡能够自如装卸,内筒(17)壁上有两条相间180度的垂直导向槽(2A、B),其中一条垂直导向槽(2A)顶端设有一个内筒塞盖(12)限位口(28);内筒塞盖(12)上面安装了两个电源接线柱(8、11)接外来电源,下面是两个电源接触点(13、15)与灯头芯(23)的两个电源接触棒(21、22)上端触点(18、19)相接触,内筒塞盖(12)下端直径与内筒(17)内径相等,上端直径比内筒(17)外径略小,内筒塞盖(12)外壁上设有一个限位卡头(29),用来卡入内筒(17)一垂直导向槽(2A)顶端限位口(28)内,内筒塞盖(12)上设有散热孔(10A、B);外筒(16)的内壁上设有两条相间180度有斜度的旋转导向槽(3A、B),每条导向槽(3A、B)的上端位置设有两道锁位槽(4A、B,5A、B);灯头芯(23)上端的两个相间180度的固定卡头(1A、B)穿过内筒(17)壁上的两条相间180度的垂直导向槽(2A、B)卡入外筒(16)两条相间180度的旋转导向槽(3A、B)上端两道锁位槽(4A、B,5A、B)内共同完成灯头工作状态的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勋
申请(专利权)人:王武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