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42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操作简单快捷,可降低投入成本,同时可提高声音传递效果,其包括音频振荡器,音频振荡器与音频设备连接,音频振荡器固定于汽车顶棚的内端,音频振荡器用于产生音频振动,音频振动驱动汽车顶棚随之振动,并通过汽车顶棚将音频放大。并通过汽车顶棚将音频放大。并通过汽车顶棚将音频放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汽车音响系统主要通过蓝牙模块、收音机模块或者外接U盘与功放驱动外接扬声器连接,来实现发声、接打电话、听取音乐等。传统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汽车扬声器是动圈式扬声器,其发声的原理来自佛莱明左手定律,把一条有电流的与磁力线垂直的道线放进磁铁南北极间,导线就会受磁力线与电流两者的互相作用而移动,再把一片振膜依附在这道线上,随着电流变化振膜就产生前后的运动,振膜振动推动空气产生音波,实现声音的传递。
[0003]传统的汽车扬声器(动圈式扬声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体,装配于汽车门护板或者仪表板内部,扬声器对应的汽车内端塑料件位置需要开蜂窝状的小孔以方便声音传递;但这种安装及发声方式使声音传递较为集中,声音只能从汽车具体的部位传出,影响了声音效果及用户体验,如果要使汽车内部产生环绕音乐氛围,至少需要4~6个扬声器布置于车辆内部,这种方式不仅要在汽车内护板设置多个安装槽,安装操作复杂,而且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扬声器安装于汽车门护板或仪表板内部,需要至少4~6个扬声器才能产生环绕音乐氛围,安装结构及操作复杂,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操作简单快捷,可降低投入成本,同时可提高声音传递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其包括音频振荡器,所述音频振荡器与音频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振荡器固定于汽车顶棚的内端,所述音频振荡器用于产生音频振动,所述音频振动驱动所述汽车顶棚随之振动,并通过所述汽车顶棚将所述音频放大。
[0007]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08]所述音频振荡器为振动型音频驱动器;
[0009]所述音频振荡器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汽车顶棚的内端;
[0010]所述汽车顶棚的内端开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安装座包括底端敞口且内部中空的壳体、固定于壳体敞口端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敞口端盖合形成腔体,所述音频振荡器固定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底座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固定;
[0011]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卡装固定;
[0012]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底端设置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开有至少两个卡槽,所述底座的顶端分布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板,所述卡板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垂直固定,所述卡板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块,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对应卡装;
[0013]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板的数量一致,所述卡槽、卡板的数量均为四个;
[0014]所述卡块为楔形;卡块的宽部略大于卡槽的最大长度,卡块与卡槽卡装时,楔形结构便于使卡块穿过卡槽;
[0015]所述外延部为梅花状,所述底座的外缘形状与所述外延部的形状相匹配;
[0016]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音频振荡器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7]所述第一凹槽内开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填充有胶水,所述底座的底端通过所述胶水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8]所述第三凹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的圆形凹槽、沿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所述圆形凹槽、弧形槽内均填充有所述胶水。
[0019]采用本技术上述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音频振荡器固定于汽车顶棚的内端,音频振荡器用于产生音频振动,在音频振动器的振动作用下,驱动汽车顶棚随之同步振动传导声音,从而实现了音频放大;并且由于车顶棚覆盖于整个汽车腔体上方,因此可以在汽车内部产生较好的声音效果。其无需在汽车门护板及仪表板内部开设多个槽,安装结构及操作简单,也无需设置多个扬声器即可产生较好的声音效果,结构设计简单,降低了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音频振荡器固定于汽车顶棚内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安装座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车顶棚第一凹槽、第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见图1~图4,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其包括音频振荡器1,音频振荡器2与音频设备连接,音频振荡器1固定于汽车顶棚2的内端,音频振荡器1用于产生音频振动,音频振动驱动汽车顶棚2随之振动,并通过汽车顶棚2振动实现音频传导。本实施例中音频振荡器1安装于汽车顶棚2的前端中部。
[0025]音频振荡器1通过安装座3固定于汽车顶棚2的内端,具体为:汽车顶棚2的内端开有第一凹槽21,安装座3固定于第一凹槽21内。安装座3包括底端敞口且内部中空的壳体31、固定于壳体31敞口端的底座32,底座32与壳体31卡装固定,底座32与壳体31的敞口端盖合形成腔体,音频振荡器1固定于腔体内,底座32的底端与第一凹槽21固定,底座32与第一凹槽21固定的具体方式为:第一凹槽21内开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包括设置于第一凹槽21中部的圆形凹槽22、沿第一凹槽21的外侧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23,圆形凹槽22、弧形槽23内均填充有胶水,底座32的底端通过胶水粘结于第一凹槽21内。将第三凹槽设置为圆形凹槽22与弧形槽23的组合结构,确保了底座32能够牢固粘结于第一凹槽21内。壳体31的顶端设置有若干散热孔36,音频振荡器振动产生热量时,通过散热孔36实现散热,防止了音频振荡器过热而损坏。
[0026]壳体31的外表面底端设置有外延部,外延部开有卡槽33,底座32的顶端分布有与卡槽33对应的卡板,卡槽33与卡板的数量一致,本实施例中卡槽33、卡板的数量均为四个;
卡板的底端与底座32垂直固定,卡板的顶端设置有与卡槽33匹配的卡块34,底座32通过卡块34与卡槽33对应卡装。卡块34为楔形结构,且卡块34的宽部略大于卡槽33的最大长度,卡块34与卡槽33卡装时,楔形结构便于使卡块34穿过卡槽33。壳体31的外延部为梅花状,底座32的外缘形状与外延部的形状一致,底座32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35,音频振荡器1放置于第二凹槽35内,音频振荡器1顶端与壳体31之间为间隙配合。当音频振荡器1振动时,安装座3的设置确保了其振动能够传导至汽车顶棚2,本实施例中底座32及其卡板、卡块、第二凹槽35一体成型,壳体、散热孔及其外延部一体成型。
[0027]本实施例中音频振荡器1为振动型音频驱动器。振动型音频驱动器与USB装置连接,或通过连接线与收音机装置连接,或通过蓝牙设备与手机通信连接。通过手机、USB装置或收音机传递音频信号给音频振荡器1,音频信号通过音频振荡器1内部的功率放大器在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使线圈中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伸缩变形,从而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振动信号借助于安装座传导至汽车顶棚2,通过汽车顶棚2将振动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其包括音频振荡器,所述音频振荡器与音频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振荡器为振动型音频驱动器,用于产生音频振动,所述音频振荡器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汽车顶棚的内端,所述汽车顶棚的内端开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安装座包括底端敞口且内部中空的壳体、固定于壳体敞口端的底座,所述底座与壳体的敞口端盖合形成腔体,所述音频振荡器固定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底座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固定,音频振动驱动所述汽车顶棚随之振动,并通过所述汽车顶棚将音频放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顶棚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卡装固定;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底端设置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开有至少两个卡槽,所述底座的顶端分布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板,所述卡板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垂直固定,所述卡板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孝网王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意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