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雷光专利>正文

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41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包括外框和滑块,所述滑块横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框内部,所述滑块中部横向滑动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一端固定有弯钩状拉钩,外框上下侧均铰接有向所述拉钩方向延伸的撑开架;滑块前后侧上下交错设置有两组撑杆,且两组所述撑杆中部均与所述滑块转动配合。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框上下两组撑开架对裂口边沿进行预先撑开,以确保牵引脾胃脏器复位过程中膈肌的裂口位置稳定性;在脾胃脏器牵拉受到裂口阻挡时,自动通过滑块外侧撑杆配合主动杆和从动杆将两组撑开架向外持续顶推撑开,以扩大裂口尺寸进而保证脏器从裂口内顺畅脱出,保证疝入腹腔内脏器沿裂口复位过程的安全性。疝入腹腔内脏器沿裂口复位过程的安全性。疝入腹腔内脏器沿裂口复位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膈肌修补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膈肌是由起源于胸腔底部四周的几组肌肉和筋膜组成的。每侧的肌肉组织分三部分,即胸骨部分、肋骨部分和腰椎部分,汇合于中心腱,各部分肌肉紧密相连,被胸膜、腹膜覆盖。这三部分肌肉相连的部位,往往由于发育不正常而形成缺损或弱点,成为先天性膈疝。膈肌修补术是指经肋床做出切口后,用吸引器吸尽胸腔内积血或积液,对胸内器官及疝入胸内的腹腔脏器进行系统检查并复位修补,早期病例,胃、肠、大网膜及其他疝入的脏器容易返纳入腹腔,如复位有困难,可分离粘连,将疝口剪开扩大,再将疝入的腹腔脏器复位。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膈肌修补术的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拉钩将沿膈肌裂口疝入腹腔的脏器进行牵拉取出,而由于膈肌内疝入的脏器在拉出裂口过程中容易受到裂口挤压,进而造成脏器破裂,造成病情加重,加大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在牵拉疝入副腔内脾胃脏器沿裂口复位时,通过外框上下两组撑开架对裂口边沿进行预先撑开,以确保牵引脾胃脏器复位过程中膈肌的裂口位置稳定性,且在脾胃脏器牵拉受到裂口阻挡时,自动通过滑块外侧撑杆配合主动杆和从动杆将两组撑开架向外持续顶推撑开,以扩大裂口尺寸进而保证脏器从裂口内顺畅脱出,保证疝入腹腔内脏器沿裂口复位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可根据不同患者膈肌裂口尺寸大小以及疝入腹腔内脾胃脏器尺寸调整裂口撑开程度,从而辅助医护人员进行膈肌修补,降低手术风险,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包括外框和滑块,所述滑块横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框内部,所述滑块中部横向滑动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一端固定有弯钩状拉钩,所述外框上下侧均铰接有向所述拉钩方向延伸的撑开架;
[0007]所述滑块前后侧上下交错设置有两组撑杆,且两组所述撑杆中部均与所述滑块转动配合,所述撑开架中部横向滑动配合有滑移座,所述撑杆靠近所述撑开架一侧纵向设置有穿入所述滑移座内部的从动杆,所述内板远离所述弯钩一侧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斜板,所述撑杆远离所述从动杆一端纵向固定有抵紧于所述斜板外侧的主动杆,所述斜板外端部竖向固定有导向座,所述滑块上下侧均横向设置有滑动贯穿导向座的导向杆,该导向座与滑块之间的所述导向杆外部套设有弹簧。
[0008]采用上述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在使用时,将设备整体沿患者体表手术切口置入膈肌的待修补位置,通过外框上下侧的两组撑开架对膈肌裂口两侧进行承托,以保持裂口处于撑起张开状态,之后将内板端部的拉钩置于膈肌裂口内绕设并抵紧于所需牵引的脾胃脏器内侧,此时向外牵拉滑块上下侧的导向杆以利用弹簧顶推导向座间接实现
内板的牵拉动作,此时内板端部的拉钩将脾胃脏器从膈肌裂口内向外牵拉,当膈肌的裂口内部疝入脏器拉出裂口过程中受到裂口边沿阻挡时,拉钩以及内板的牵引横移动作受到阻碍,而滑块持续向外滑移,滑块与内板产生相对移动,滑块前后侧的两组撑杆端部主动杆此时抵紧于斜板表面,主动杆在斜板的引导作用下向外侧倾斜,以利用主动杆依次带动撑杆和从动杆在转轴支撑下转动,从动杆在滑移座的支撑下顶推撑开架向外扩张,进而在裂口对脾胃脏器牵出过程造成阻碍时,利用两组撑杆端部从动杆同步对上下两组撑开架进行同步扩张,以在牵拉受阻时同步实现裂口的撑开扩张,以确保疝入腹腔内脾胃脏器可顺畅牵拉脱出,便于后续对膈肌裂口进行修补,降低脾胃脏器在牵出裂口过程中受压过大而产生的破裂受损问题,降低手术风险。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框上下侧均设置有承托撑开架转动的转动座,所述撑开架为开口朝向所述拉钩的U形框体,该撑开架中部靠近所述转动座一侧纵向连接有限位杆。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座中部的所述撑开架外侧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紧于所述限位杆外侧,且所述扭簧另一端抵紧于所述外框外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滑块前后侧均横向贯穿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固定有支撑外部撑杆旋转的转轴。
[0012]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穿出所述导向座一端固定有拉环,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拉环一端的所述导向杆外部设置有预载螺母,所述预载螺母与所述导向杆通过螺纹配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拉钩靠近所述内板一端横向固定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横向贯穿所述内板且与该内板转动配合,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拉钩一端设置有转盘。
[0014]作为优选,所述撑开架两端均向远离所述拉钩方向倾斜,且所述撑开架两端部外侧均固定有矩形方框状约束架,该撑开架两端部内侧均同轴贯穿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依次贯穿所述约束架和所述撑开架,且所述辅助杆与所述撑开架间隙配合。
[0015]作为优选,所述约束架内部的所述辅助杆外侧设置有旋钮,该旋钮与所述辅助杆螺纹配合,两组所述辅助杆外端部连接有C形承托架,该承托架两端与所述辅助杆相接处均向靠近所述拉钩方向弯折以形成内凹状加固槽。
[0016]作为优选,两组所述撑开架外侧的所述加固槽分别抵紧于膈肌的裂口内部上下侧,且所述拉钩绕设抵紧于所述裂口内部脾胃段外侧。
[0017]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牵拉疝入副腔内脾胃脏器沿裂口复位时,通过外框上下两组撑开架对裂口边沿进行预先撑开,以确保牵引脾胃脏器复位过程中膈肌的裂口位置稳定性;
[0018]在脾胃脏器牵拉受到裂口阻挡时,自动通过滑块外侧撑杆配合主动杆和从动杆将两组撑开架向外持续顶推撑开,以扩大裂口尺寸进而保证脏器从裂口内顺畅脱出,保证疝入腹腔内脏器沿裂口复位过程的安全性;
[0019]同时可根据不同患者膈肌裂口尺寸大小以及疝入腹腔内脾胃脏器尺寸调整裂口撑开程度,从而辅助医护人员进行膈肌修补,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滑块与内板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外框的立体结构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撑开架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膈肌的裂口撑开状态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1、外框;101、转动座;102、扭簧;2、滑块;201、容置槽;202、转轴;203、撑杆;203a、从动杆;203b、主动杆;204、导向杆;204a、弹簧;205、拉环;206、预载螺母;3、内板;301、导向座;302、斜板;4、撑开架;401、滑移座;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和滑块(2),所述滑块(2)横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框(1)内部,所述滑块(2)中部横向滑动设置有内板(3),所述内板(3)一端固定有弯钩状拉钩(5),所述外框(1)上下侧均铰接有向所述拉钩(5)方向延伸的撑开架(4);所述滑块(2)前后侧上下交错设置有两组撑杆(203),且两组所述撑杆(203)中部均与所述滑块(2)转动配合,所述撑开架(4)中部横向滑动配合有滑移座(401),所述撑杆(203)靠近所述撑开架(4)一侧纵向设置有穿入所述滑移座(401)内部的从动杆(203a),所述内板(3)远离所述弯钩一侧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斜板(302),所述撑杆(203)远离所述从动杆(203a)一端纵向固定有抵紧于所述斜板(302)外侧的主动杆(203b),所述斜板(302)外端部竖向固定有导向座(301),所述滑块(2)上下侧均横向设置有滑动贯穿导向座(301)的导向杆(204),该导向座(301)与滑块(2)之间的所述导向杆(204)外部套设有弹簧(204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上下侧均设置有承托撑开架(4)转动的转动座(101),所述撑开架(4)为开口朝向所述拉钩(5)的U形框体,该撑开架(4)中部靠近所述转动座(101)一侧纵向连接有限位杆(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101)中部的所述撑开架(4)外侧套设有扭簧(102),所述扭簧(102)一端抵紧于所述限位杆(402)外侧,且所述扭簧(102)另一端抵紧于所述外框(1)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膈肌修补术用脾胃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前后侧均横向贯穿有容置槽(201),该容置槽(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雷光
申请(专利权)人:魏雷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