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状发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27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4
一种条状发光结构,包括光源、光纤和多个发光部;光源设置在光纤的一端或两端,其发光可输入光纤并在光纤中传播;发光部设置在光纤的不同位置以构成序列;每个发光部包括导光触点和微动机构,导光触点贴近该发光部对应的光纤表面,微动机构用于产生离合动作以使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分开或接触;对于任一发光部,当其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分开时,其对在光纤内部传播的光线不产生作用而处于无发光的分离态,而当其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接触时,导光触点将光纤中的部分光线导出,由此使该发光部处于可发光的接触态。这种条状发光结构可具有大量发光状态可独立控制的发光点,且经济性较高。经济性较高。经济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状发光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条状发光结构,属于发光器件的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诸如LED灯条、LED发光管之类的条状发光结构,其可设置大量发光状态(如亮度、颜色)为独立控制的发光点,由此能够实现变化多端的条状发光效果,可用来作为装饰灯或指示器件,尤其是可以用来构成显示器的显示行,其用途非常广泛。
[0003]然而,这种条状发光结构主要采用将多个LED器件(如LED灯珠)封装为条形的设计,其每一发光点需由至少一个LED器件构成,且每个LED器件需配置独立的驱动电路,因而这种条状发光结构的成本往往非常高。而且,这种条状发光结构在很多场合中使用时,其发光要求比较柔和,而LED器件直接作为发光点时其亮度往往过高,因而其驱动电路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设计(如PWM设计)来遏制其亮度,进一步造成了驱动电路的复杂化,增加了这种条状发光结构的成本。
[0004]综上所述,当前这种条状发光结构的经济性低,尤其是,当这种条状发光结构需要设计为具有大量独立控制的高密度发光点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条状发光结构,其可具有大量发光状态(如亮度、颜色)可独立控制的发光点,且经济性较高。所采用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包括光源、光纤和多个发光部;所述光源设置在光纤的一端或两端,其发光可输入光纤并在光纤中传播;所述发光部设置在光纤不同段的位置以构成序列;每个发光部包括导光触点和微动机构,所述导光触点贴近该发光部对应的光纤表面,所述微动机构用于产生离合动作以使所述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分开或接触;对于任一发光部,当其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分开时,其对在光纤内部传播的光线不产生作用而处于无发光的分离态,而当其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接触时,导光触点将光纤中的部分光线导出,由此使该发光部处于可发光的接触态。
[0006]具体地,所述光源可以为LED(如LED灯珠、LED贴片)等发光器件,尤其是配套一定光纤连接头的LED器件,优选其通过一定的透镜将发光聚焦到光纤的端部。
[0007]所述光纤可以但不限为塑料光纤或玻璃光纤,其直径可根据条状发光结构的需要进行选择,如为0.2mm~5.0mm。所述光纤可以为刚性光纤(如导光棒)或柔性光纤,优选所述光纤为柔性光纤,以使所述条状发光结构能够弯曲。一般来说,所述光源仅需设置在光纤的一端,而在光纤过长的情况下,其也可以设置在光纤的两端。
[0008]所述光纤的长度可由发光部的数量和排布决定。所述发光部的作用为将光纤中传
播的光截出而在其位置形成发光点,其设置在光纤不同段的位置以构成序列。具体地,所述发光部可沿光纤不等距设置或等距设置,优选所述发光部沿光纤等距设置,以使所述条状发光结构的发光点均匀分布。
[0009]所述导光触点贴近该发光部对应的光纤表面,使得当导光触点与光纤表面分开时(发光部为分离态),其与光纤表面之间存在有较薄(如1μm~200μm)的空气层,光纤内部传播的光线在该处表面保持全反射而暂不会被截出。导光触点的材料和形状还被设计为,当其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与光纤表面接触时(发光部为接触态),其排挤掉至少部分上述空气层而直接与光纤形成界面,由此在其位置破坏了该处光纤表面的全反射(导光触点为透明介质且折射率与光纤接近),使得光纤内部传播的光至少部分能够从导光触点导出而形成发光点。
[0010]所述导光触点一般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在发光部处于接触态时能够与光纤表面形成紧密接触,且导光触点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优选所述导电触点由透光的软质橡胶、硅胶或塑料制作而成,具体地,其可以为上述材料的成型件或是皮层。优选导光触点的形状与光纤表面相配合,如其形状为凹柱面(对应柱面的光纤表面)。
[0011]所述微动机构主要用于产生离合动作以使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分开或接触。具体地,其可通过一定的联动机构与导光触点连接,以在工作时带动(如拉动、推动或挤压)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接触或分开。所述微动机构的动作幅度一般由导电触点与光线表面之间的距离(空气层厚度)决定,如当空气层的厚度为1μm~200μm时,微动机构的动作幅度大致也为上述范围。为了减少微动机构的动作时间,优选上述空气层的厚度不大于10μm。
[0012]所述微动机构可通过机械、气动、电动等方式进行驱动。优选地,所述微动机构为可由电信号驱动而产生离合动作的电控机构。在所述微动机构为电控机构的情况下,所述条状发光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各微动机构的第一控制电路。所述微动机构可优选为压电机构,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光触点与光纤表面分开或接触的压电晶体,所述压电晶体通过一定的联动机构与导光触点连接,而其压电晶体的电极(或输入端)通过线路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而受其控制。所述微动机构也可为静电机构,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光触点与光纤表面分开或接触的静电电极,其在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静电吸引力或排斥力来产生动作,并通过一定的联动机构与导光触点连接而使其产生离合动作。第一控制电路可包括与各个微动机构连接的多个独立线路,也可通过一定的移位控制电路与各个微动机构连接。
[0013]优选地,在所述条状发光结构的工作时间之内,每个发光部具有对应的接触时间(不同发光部的接触时间一般不重叠)且在其接触时间之内被控制为接触态。所述条状发光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光源发光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配合,以在某一发光部的接触时间内驱动所述光源发出具有一定状态(如亮度、颜色)的光而使得该发光部的发光具有对应的状态。具体地,所述条状发光结构的工作时间可包括多个扫描周期,每一扫描周期由多个所述接触时间构成,使得所述发光部按所述扫描周期进行发光。由此,基于这种分时机制,各个发光部的发光状态可独立控制,使得所述条状发光结构具有变化多端的发光效果。
[0014]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条状发光结构,其主要采用的原理是通过一定的微动
机构控制导光触点与光纤表面的分开或接触,当其与光纤表面接触时,其将光线从光纤中截出以形成发光点。各个发光点的发光状态可通过分时机制进行独立控制,由此也可达到变化多端的发光效果。相比于现有的条状发光结构,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光纤上设置大量发光部自然形成了条状的发光结构,其仅需在光纤的端部设置光源,节省了大量的光源器件(如LED器件)。光源的发光被分配到多个发光部中,而不是作为发光点直接发光,因而其无需采用复杂的电路来遏制其亮度。各个发光部的微动机构仅需控制开合两种状态,无论其本身的结构设计,还是其驱动电路的设计都非常简单。由此,这种条状发光结构的成本容易降低,经济性较高。
[0015]除此之外,多个上述条状发光结构还可并列构成一种显示装置,在这种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部排列成多个行,所述发光结构的微动机构为可由电信号驱动而产生离合动作的电控机构,同一行的所述发光部的微动机构由同一电路提供的相同电信号(行扫描信号)进行驱动,这种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由输入到光纤各列的发光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包括光源、光纤和多个发光部;所述光源设置在光纤的一端或两端,其发光可输入光纤并在光纤中传播;所述发光部设置在光纤的不同位置以构成序列;每个发光部包括导光触点和微动机构,所述导光触点贴近该发光部对应的光纤表面,所述微动机构用于产生离合动作以使所述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分开或接触;对于任一发光部,当其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分开时,其对在光纤内部传播的光线不产生作用而处于无发光的分离态,而当其导光触点与对应的光纤表面在微动机构的作用下接触时,导光触点将光纤中的部分光线导出,由此使该发光部处于可发光的接触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光源为LED。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光源还包括透镜,其通过透镜将发光聚焦到光纤的端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光纤为柔性光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发光部沿光纤等距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发光结构,其特征为:当导光触点与光纤表面分开时,其与光纤表面之间存在有厚度为1μm~200μm的空气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发光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岳敏沈奕杨秋强余荣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