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20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3
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属于煤矿设备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漏煤斗出煤高度固定而造成的容易卡绊伤带等问题,包括底部设有V型槽的漏煤斗,漏煤斗的顶端与支撑架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漏煤斗底部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溜煤槽,溜煤槽的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两个沿溜煤槽底部布置的吊耳,漏煤斗的侧壁设有吊耳,溜煤槽的侧壁和漏煤斗的侧壁分别通过两条锚链Ⅰ和锚链Ⅱ连接,锚链Ⅰ和锚链Ⅱ的一端连接于漏煤斗的吊耳,锚链Ⅰ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的一个吊耳,锚链Ⅱ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的另一个吊耳,漏煤斗的底部和溜煤槽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偶尔大块物件从漏煤斗下方通过时,瞬时调整出煤高度,满足原煤生产需要。足原煤生产需要。足原煤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综采工作面出煤系统和盘区皮带机有平交和立交两种方式,如遇立交方式,综采工作面顺槽皮带卸载架需做风桥安装漏煤斗进行出煤,以往安装老式漏煤斗后出煤高度是固定的。安装固定式漏煤斗后,过煤高度低时,对盘区皮带冲击小,但漏煤斗后部出现大块炭时容易卡绊伤带;过煤高度高时,对盘区皮带冲击大,偶尔会造成尖锐物体伤带,不利于盘区皮带机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漏煤斗出煤高度固定而造成的容易卡绊伤带等问题,提供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包括底部设有V型槽的漏煤斗,漏煤斗的顶端与支撑架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漏煤斗底部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溜煤槽,溜煤槽的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两个沿溜煤槽底部布置的吊耳,漏煤斗的侧壁设有吊耳,溜煤槽的侧壁和漏煤斗的侧壁分别通过两条锚链Ⅰ和锚链Ⅱ连接,锚链Ⅰ和锚链Ⅱ的一端连接于漏煤斗的吊耳,锚链Ⅰ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的一个吊耳,锚链Ⅱ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的另一个吊耳,漏煤斗的底部和溜煤槽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锚链Ⅰ和锚链Ⅱ与吊耳通过U型卡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焊接在漏煤斗底部的V型槽底部,溜煤槽通过护套套在转轴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溜煤槽的最底端和底部的盘区皮带之间的距离为600

900m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技术应用于综采工作面出煤系统和盘区皮带机呈立交布置方式。溜煤槽可根据现场出煤情况随时快速调整过煤高度,既可保证出煤块率,又能减少大块物件对盘区皮带损伤,实现偶尔大块物件从漏煤斗下方通过时,瞬时调整出煤高度,满足原煤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Ⅰ;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Ⅱ;
[0014]其中:1

V型槽;2

漏煤斗;3

支撑架;4

溜煤槽;5

吊耳;6

锚链Ⅰ;7

锚链Ⅱ;8

转轴;9

盘区皮带;10

原煤。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所示,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包括底部设有V型槽1的漏煤斗2,漏煤斗2的顶端与支撑架3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漏煤斗2底部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溜煤槽4,溜煤槽4的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两个沿溜煤槽4底部布置的吊耳,漏煤斗2的侧壁设有吊耳5,溜煤槽4的侧壁和漏煤斗2的侧壁分别通过两条锚链Ⅰ6和锚链Ⅱ7连接,锚链Ⅰ6和锚链Ⅱ7的一端连接于漏煤斗2的吊耳,锚链Ⅰ6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4的一个吊耳,锚链Ⅱ7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4的另一个吊耳,漏煤斗2的底部和溜煤槽4的底部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
[0017]漏煤斗和溜煤槽通过螺栓和四条锚链连接。螺栓充当转轴的作用,锚链起限位和自我调节后备保护的作用。
[0018]在原有漏煤斗的大V型槽下方增加可转动的溜煤槽后,溜煤槽最低点到盘区皮带的过煤高度在600mm左右,可保证工作面出煤块率和减少对盘区皮带损伤。当漏煤斗后部其它工作面有大于600mm大块物件经过漏煤斗时,可瞬时顶起可转动的溜煤槽然后顺利通过,达到了既能保证后部工作面出煤顺畅的同时还能保证工作面出煤块率和减少对盘区皮带的损伤双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过煤高度的溜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有V型槽(1)的漏煤斗(2),漏煤斗(2)的顶端与支撑架(3)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漏煤斗(2)底部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溜煤槽(4),溜煤槽(4)的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两个沿溜煤槽(4)底部布置的吊耳,漏煤斗(2)的侧壁设有吊耳(5),溜煤槽(4)的侧壁和漏煤斗(2)的侧壁分别通过两条锚链Ⅰ(6)和锚链Ⅱ(7)连接,锚链Ⅰ(6)和锚链Ⅱ(7)的一端连接于漏煤斗(2)的吊耳,锚链Ⅰ(6)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4)的一个吊耳,锚链Ⅱ(7)的另一端连接与溜煤槽(4)的另一个吊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刘勇奇李泽晨王元杰张江林鲁叶云苏璇李耀庭武建英白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