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92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包括下沉式纵向导水槽和H型下沉式加固件,所述H型下沉式加固件设置于下沉式纵向导水槽的两侧壁之间,所述下沉式纵向导水槽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V型横向导水槽卡口,相邻两个下沉式纵向导水槽侧壁的V型横向导水槽卡口之间卡接有V型横向导水槽。综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利用该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和光伏发电组件的结合,形成新型屋顶代替传统彩钢瓦;该防水光伏支架结构之间的组合与连接全部采用激光焊接、插入、卡入、对拉丝锁定、U型螺栓固定等方式,避免了现场安装时开孔、自攻丝打孔固定等破坏结构密封性的施工方式。定等破坏结构密封性的施工方式。定等破坏结构密封性的施工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厂房屋顶铺设传统彩钢瓦增加了厂房的建设成本。
[0003]在传统钢结构彩钢瓦厂房屋顶采用传统的光伏发电支架安装光伏发电组件时需要铝合金夹具、铝合金导轨、铝合金中压块、铝合金边压块、螺丝、螺母等材料,造成材料种类多、材料成本高、安装工序复杂耗时长、施工成本高等缺陷。
[0004]传统钢结构彩钢瓦厂房屋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使用中会出现生锈、破损、漏水等现象。在传统钢结构彩钢瓦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组件后,如果要对屋顶进行维修,需要先大面积拆除屋顶的光伏发电组件,维修好屋顶后再重新安装光伏发电组件,在大批量拆除光伏发电组件时会对光伏发电组件造成损伤,同时也会加大工作量,增加维修成本。
[0005]在传统钢结构彩钢瓦厂房屋顶固定铝合金夹具时打孔会破坏原有彩钢瓦的密封性,容易造成屋顶漏水。
[0006]现有的传统防水光伏支架结构设计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7](1)传统防水光伏支架与屋顶C型钢梁固定时主要采用自攻丝打孔固定,自攻丝打孔固定时需要工人站在C型钢梁上方通过手电钻向下不停施力将自攻丝打穿防水支架后打入C型钢梁,此过程容易造成高空坠落事故。
[0008](2)在自攻丝打穿防水光伏支架后,在还未打入C型钢梁时如果手电钻的力度控制不好,容易使定好位的防水光伏支架产生位移,最终造成防水光伏支架实际安装出现误差。
[0009](3)因自攻丝打穿了防水光伏支架,打穿的位置后期存在漏水的隐患。
[0010](4)采用自攻丝固定防水光伏支架存在不牢固的安全隐患。
[0011](5)传统防水光伏支架纵向导水槽上下两个端口大小一致,在两根纵向导水槽连接时一般使用连接片进行连接,连接片位置一般采用结构胶辅助密封。钢结构屋顶冬天与夏天、白天与夜晚温差较大,长时间后结构胶会出现老化现象,结构胶密封处会出现缝隙容易渗水。如果连接片松动也容易形成漏水。该结构设计还存在材料成本高、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的缺点。
[0012](6)传统防水光伏支架横向导水槽一般采用长方型设计,平放在纵向导水槽上方,该设计容易造成横向导水槽上下位移。因钢结构厂房屋顶具有一定角度,造成安装好后的横向导水槽的上立边高于下立边,雨水流量大时容量造成雨水从横向导水槽的下立边处溢出。
[0013](7)传统防水光伏支架采用的是长方型的横向导水槽平放在纵向导水槽上方后再铺设光伏发电组件, 致使上边一块光伏发电组件的下边框与下边一块光伏发电组件的上边框之间有缝隙,该缝隙会加大横向导水槽内的雨水流入量,容易造成雨水从横向导水槽的下立边溢出,因该缝隙过大会造成横向导水槽内会有杂物落入从而影响排水的流速,也
会造成雨水从横向导水槽的下立边溢出;为解决上下两块光伏发电组件之间缝隙过大,传统防水光伏支架一般采用结构胶条封堵或采用T字型结构的铝合金条封压,以上两种方案会造成材料浪费,增加施工难度,会增加后期光伏发电组件的拆卸与维护难度。
[0014](8)传统防水光伏支架在支架固定好后再铺设光伏发电组件,在光伏发电组件铺设好后再用铝合金边压块、铝合金中压块、螺丝、螺母进行固定,在固定铝合金中压块和铝合金边压块的过程中工人容易对光伏发电组件造成踩踏或按压;后期如果需要对部分光伏发电组件进行更换,在拆除和更换的过程中工人也很容易踩踏或按压到周边光伏发电组件,对光伏发电组件表面踩踏或按压后会造成光伏发电组件内部电池片隐裂,电池片隐裂会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发电量。
[0015](9)每一个铝合金边压块、铝合金中压块、螺丝、螺母都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造成现场施工量加大,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螺丝、螺母等小配件丢失现象,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0016](10)传统防水光伏支架和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好后,光伏发电组件背面光伏接线盒的光伏电缆没有固定位置,造成光伏电缆无序的悬挂在光伏发电组件背面,在影响整体美观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0017](11)传统防水光伏支架固定好后再铺设光伏发电组件,因为传统防水光伏支架采用的是铝合金中压块来固定左右两边的光伏发电组件,又因铝合金中压块尺寸的原因,致使左右两边的光伏发电组件在固定好后会有2至3厘米左右的缝隙,因光伏发电组件与组件之间的缝隙过大会造成纵向导水槽中的雨水流量加大,雨水量过大时容易造成雨水溢出纵向导水槽;同时因光伏发电组件之间的缝隙过大,浪费了屋顶资源 ,大大降低了屋顶的可利用面积,降低了屋顶光伏发电组件的装机容量;同时因光伏发电组件与组件之间缝隙过大会造成杂物落入纵向导水槽内部,形成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0018]于是,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9]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该防水光伏支架可使用在钢结构厂房屋顶、钢结构停车棚、混凝土屋顶。
[002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21]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包括下沉式纵向导水槽和H型下沉式加固件,所述H型下沉式加固件设置于下沉式纵向导水槽的两侧壁之间,所述下沉式纵向导水槽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V型横向导水槽卡口,相邻两个下沉式纵向导水槽侧壁的V型横向导水槽卡口之间卡接有V型横向导水槽;
[0022]所述H型下沉式加固件包括加固件挡板,加固件挡板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加固件挡板开口,加固件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固件垂直立边,加固件垂直立边的底部设有外支撑脚;
[0023]所述加固件挡板开口内设有对拉丝,对拉丝包括对拉丝压块和对拉丝压块夹缝,
对拉丝压块夹缝通过加固件挡板开口将光伏发电组件左右边框的底边卡接于加固件挡板上。
[0024]优选的,所述V型横向导水槽包括V型横向导水槽下立边和V型横向导水槽上立边,V型横向导水槽下立边和V型横向导水槽上立边分别设置于V型横向导水槽的两侧壁上端;
[0025]所述V型横向导水槽的两端部对称设有V型横向导水槽侧边卡槽,所述V型横向导水槽下立边的侧壁焊接有电缆挂钩。
[0026]优选的,所述加固件垂直立边的侧壁设有用于螺纹连接对拉丝的加固件垂直立边螺丝孔。
[0027]优选的,所述外支撑脚的表面设有用于固定U型螺栓的外支撑脚U型螺栓孔。
[0028]优选的,所述U型螺栓将下沉式纵向导水槽固定在钢结构厂房屋顶的C型钢梁上,所述U型螺栓通过U型螺栓螺母进行紧固。
[0029]优选的,所述对拉丝压块的底部焊接有对拉丝压块螺母,对拉丝压块螺母内螺纹连接有对拉丝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包括下沉式纵向导水槽(1)和H型下沉式加固件(6),所述H型下沉式加固件(6)设置于下沉式纵向导水槽(1)的两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纵向导水槽(1)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V型横向导水槽卡口(3),相邻两个下沉式纵向导水槽(1)侧壁的V型横向导水槽卡口(3)之间卡接有V型横向导水槽(5);所述H型下沉式加固件(6)包括加固件挡板(601),加固件挡板(601)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加固件挡板开口(602),加固件挡板(601)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固件垂直立边(603),加固件垂直立边(603)的底部设有外支撑脚(605);所述加固件挡板开口(602)内设有对拉丝(607),对拉丝(607)包括对拉丝压块(6071)和对拉丝压块夹缝(6072),对拉丝压块夹缝(6072)通过加固件挡板开口(602)卡接于加固件挡板(6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横向导水槽(5)包括V型横向导水槽下立边(502)和V型横向导水槽上立边(503),V型横向导水槽下立边(502)和V型横向导水槽上立边(503)分别设置于V型横向导水槽(5)的两侧壁上端;所述V型横向导水槽(5)的两端部对称设有V型横向导水槽侧边卡槽(501),所述V型横向导水槽下立边(502)的侧壁焊接有电缆挂钩(5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隙下沉对拉丝锁定式建筑一体化防水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煜伏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