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9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包括手柄、外管和刀头,所述刀头与外管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刀头呈“7”字型两段可调式的折刀结构,所述刀头具有内侧可通电的线刀和包覆在外层的绝缘体,所述外管内接有牵引导丝,所述牵引导丝与刀头为铆压连接,所述牵引导丝的另一端连接在手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黏膜切开刀,只有内侧刀通电,减少了对肌层热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的同时,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

技术介绍

[0002]ESD手术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ESD手术主要应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积表浅病变的优点,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间质瘤及结肠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其中出血最常见,可用冷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可直接电凝、用止血钳或氩气刀等止血,不成功者可用止血夹,夹闭血管。
[0003]由于ESD术是消化内镜下的难度较高的手术之一,需要术者有丰富的内镜经验,往往对于黏膜切开刀的选择很重要,目前市场上所有的黏膜切开刀,一般都是头端整体通电,对于经验不足的术者往往产生肌层热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会对肌层产生热损伤的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
[0005]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外管(2)和刀头(3),所述刀头(3)与外管(2)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刀头(3)呈“7”字型两段可调式的折刀结构,所述刀头(3)具有内侧可通电的线刀(4)和包覆在外层的绝缘体(5),所述外管(2)内接有牵引导丝(6),所述牵引导丝(6)与刀头(3)为铆压连接,所述牵引导丝(6)的另一端连接在手柄(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端部有内齿轮(7),所述内齿轮(7)与刀头(3)的齿杆(12)旋转后咬合固定,从而实现刀头(3)的角度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L型内侧通电黏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顶部还连通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用于冲洗出血位,所述出水口(8)通过注水管道与固定在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莉李凡张晓红钱燕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