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87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包括箱体、箱盖、设于箱体中的若干培养容器、驱动若干培养容器运动的驱动机构、温度控制模块和供氧模块;若干培养容器为外侧带有外齿结构且顶部开口的筒状容器,培养容器的底端设置导向块,箱体的底部对应导向块设置环形的导向环,箱体的内壁呈圆形且内壁上设置有与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的内齿;驱动机构包括设于箱体下部的减速电机、传动齿轮组和驱动齿轮,减速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驱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若干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驱动齿轮、培养容器和箱体的内齿形成行星轮系结构;温度控制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部的温度数值,供氧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的氧气含量。该装置具有控温、增氧、固体培养和摇床功能集成一体的优点。一体的优点。一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的培养装置主要以液体培养为主,固体培养装置大多是通过液体培养装置改造而来,很多功能的使用比较勉强,易用性不足。
[0003]如针对固体培养装置的温度控制、氧气供应、摇床功能等,都比较欠缺。
[0004]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115992.7的真菌固体培养装置,采用的是典型的多层塔结构,这种结构本来是用于液体培养装置的,且不具备摇床、供养均匀性和温度控制恒定的功能。
[0005]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集控温、增氧、固体培养和摇床功能集成一体的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包括箱体、箱盖、设于箱体中的若干培养容器、驱动若干培养容器运动的驱动机构、温度控制模块和供氧模块;
[0008]所述若干培养容器为外侧带有外齿结构且顶部开口的筒状容器,所述培养容器的底端设置导向块,所述箱体的底部对应导向块设置环形的导向环,所述箱体的内壁呈圆形且内壁上设置有与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的内齿;
[0009]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箱体下部的减速电机、传动齿轮组和驱动齿轮,所述减速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驱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若干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培养容器和箱体的内齿形成行星轮系结构;
[0010]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部的温度数值,所述供氧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的氧气含量。
[0011]基上所述,所述供养模块包括氧气含量传感器、气泵、外接氧气罐、阀组、管路和若干支管,若干支管均匀的分布与箱盖上并连通箱体内部,若干支管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管路上,所述管路通过阀组连接气泵,所述气泵连接氧气罐,所述氧气含量传感器设置于箱体内。
[0012]基上所述,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设置电控阀,所述阀组中的阀门均为电控阀门。
[0013]基上所述,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加热单元、制冷单元和干燥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均为盘设于箱体内部的管路,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进口和出口用于外接热源和冷源,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循环风道和串接早循环风道上的干燥器。
[0014]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采用行星轮的原理设计摇床结构,但由于培养容器需要稳定性,增加了环形的导向环和导向块结合,保证培养容器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5]同时为了控制培养装置的温度在合适区间,通常为4
°
左右,设计温度控制模块来调节温度,因温度调节会带来空气湿气的变化,因此在温度控制模块中加入干燥单元,来控制湿度。
[0016]进一步的,为了补充氧气含量,设计氧气含量传感器和供氧装置,通过若干个支管向箱体内部供氧,效率更高,调节更精细。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的驱动原理图。
[0019]图中:1.箱体;2.箱盖;3.培养容器;4.导向块;5.导向环;6.减速电机;7.驱动齿轮;8.传动齿轮组;9.温度传感器;10.加热单元;11.制冷单元;12.干燥单元;13.干燥器;14.氧气含量传感器;15.氧气罐;16.管路;17.支管;18.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设于箱体中的若干培养容器3、驱动若干培养容器3运动的驱动机构、温度控制模块和供氧模块。
[0022]所述若干培养容器3为外侧带有外齿结构且顶部开口的筒状容器,所述培养容器3的底端设置导向块4,所述箱体1的底部对应导向块设置环形的导向环5,所述箱体1的内壁呈圆形且内壁上设置有与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的内齿。
[002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箱体下部的减速电机6、传动齿轮组8和驱动齿轮7,所述减速电机6通过传动齿轮组8驱动驱动齿轮7转动,所述驱动齿轮7与若干培养容器3的外齿啮合,所述驱动齿轮7、培养容器3和箱体1的内齿形成行星轮系结构,附图中,内齿、外齿和齿轮的齿结构均未画出,采用了省略画法。
[0024]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部的温度数值,包括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9、加热单元10、制冷单元11和干燥单元12,所述加热单元9和制冷单元10均为盘设于箱体内部的管路,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进口和出口用于外接热源和冷源,所述干燥单元12包括循环风道和串接早循环风道上的干燥器13。
[0025]所述供氧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的氧气含量,包括氧气含量传感器14、气泵18、外接氧气罐15、阀组、管路16和若干支管17,若干支管17均匀的分布与箱盖2上并连通箱体内部,若干支管17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管路16上,所述管路16通过阀组连接气泵,所述气泵18连接氧气罐15,所述氧气含量传感器14设置于箱体内。
[0026]为了提高电气化程度,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设置电控阀,所述阀组中的阀门均为电控阀门。
[0027]工作原理:
[0028]培养容器3中存放固体培养基,存放的过程通过打开箱盖实现,而连接在箱盖上方
的管道16一部分为柔性管道,避免妨碍开盖,驱动机构通过驱动培养容器3围绕驱动齿轮7转动而实现摇床功能,当需要补充氧气时,氧气含量传感器获取含氧量并向外发送信号,触发报警,由控制模块自动或人为手动打开气泵和阀组,补充氧气,到达设定阈值后关闭,当需要调节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数据并向外发送信号,触发报警,由控制模块自动或人为手动打开加热或制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为避免调节温湿度导致冷凝情况出现,开启干燥单元进行内部环境的空气干燥。
[00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盖、设于箱体中的若干培养容器、驱动若干培养容器运动的驱动机构、温度控制模块和供氧模块;所述若干培养容器为外侧带有外齿结构且顶部开口的筒状容器,所述培养容器的底端设置导向块,所述箱体的底部对应导向块设置环形的导向环,所述箱体的内壁呈圆形且内壁上设置有与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的内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箱体下部的减速电机、传动齿轮组和驱动齿轮,所述减速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若干培养容器的外齿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培养容器和箱体的内齿形成行星轮系结构;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部的温度数值,所述供氧模块用于监控和调整箱体内的氧气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增氧固体培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张桂芹张献国李金亮王树伟王建红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人元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