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72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旋转驱动装置及垃圾收集装置,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若干组垃圾收集弧仓,垃圾收集弧仓的内表面设置有废油导流腔,贯穿装置本体对应废油导流腔设置有若干滤油孔,于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滤油孔设置有浮油回收装置;浮油回收装置包括吸油仓和浮油回收箱,吸油仓外接有真空装置,吸油仓对应滤油孔设置有吸油道,吸油道连通于浮油回收箱,吸油道的吸油方向垂直于水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的方式连续且匀速地进行水面漂浮垃圾的收集,垃圾收集效率和效果良好;并且划分设置有垃圾收集装置和浮油回收装置,实现同时收集漂浮固废和浮油,达到垃圾收集彻底的目的,便于后续的垃圾处理和分类回收操作。处理和分类回收操作。处理和分类回收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环境污染当属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海河漂浮垃圾成群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现有水面垃圾清理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清理,此种方式的清理效率极其低下,并且无法分离固体垃圾和浮油,分类回收效果差,随着收集垃圾数量的增加,收集网的表面将会被漂浮物完全覆盖堵塞,难以保证及时滤水,也不能及时排出已收集的固废或浮油,垃圾收集效率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旋转驱动装置、及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若干组垃圾收集弧仓,所述垃圾收集弧仓的内表面设置有废油导流腔,贯穿所述装置本体对应所述废油导流腔设置有若干滤油孔,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有浮油回收装置;
[0006]所述浮油回收装置包括吸油仓和浮油回收箱,所述吸油仓外接有真空装置,且所述吸油仓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有吸油道,所述吸油道连通于所述浮油回收箱,且所述吸油道的吸油方向垂直于水面。
[0007]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沿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周侧依次设置有兜废工位、滤水工位、滤油工位及排废工位,所述浮油回收装置对应所述滤油工位设置。
[0008]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若干组所述垃圾收集弧仓按间隔距离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外周面,所述垃圾收集弧仓的弧度方向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垃圾收集弧仓按间隔距离密布有若干第一滤水孔。
[0009]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垃圾收集弧仓包括垃圾收集入口、垃圾存放弧斗及废油流出槽,所述废油流出槽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
[0010]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于所述垃圾收集弧仓的边缘按间隔距离延伸设置有若干垃圾扒爪。
[0011]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废油导流腔蜿蜒设置于所述垃圾存放弧斗的内表面,且所述废油导流腔与所述废油流出槽连通。
[0012]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垃圾收集弧仓的横截面长度自上至下渐小。
[0013]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于所述排废工位设置有垃圾输送装置。
[0014]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垃圾输送装置包括对接设置的输送带和
垃圾回收箱,所述输送带对应所述垃圾存放弧斗设置。
[0015]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垃圾回收箱的底部按间隔距离密布有若干第二滤水孔。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巧妙,基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持续驱动所述装置本体旋转,若干组所述垃圾收集装置通过转动的方式连续且匀速地进行水面漂浮垃圾的收集,垃圾收集效率和效果良好;并且划分设置有垃圾收集装置和浮油回收装置,实现同时收集漂浮固废和浮油,达到垃圾收集彻底的目的,便于后续的垃圾处理和分类回收操作;其中,配合设置废油导流腔和吸油仓,提高废油析出效率,加快废物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垃圾收集弧仓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浮油回收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技术进行限制。
[0022]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1、旋转驱动装置2、及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若干组垃圾收集弧仓3,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的内表面设置有废油导流腔32,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对应所述废油导流腔32设置有若干滤油孔,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有浮油回收装置4;
[0023]所述浮油回收装置4包括吸油仓和浮油回收箱42,所述吸油仓外接有真空装置,且所述吸油仓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有吸油道41,所述吸油道41连通于所述浮油回收箱42,且所述吸油道41的吸油方向垂直于水面。
[0024]具体地,基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持续驱动所述装置本体1旋转,若干组所述垃圾收集装置通过转动的方式连续且匀速地进行水面漂浮垃圾的收集,垃圾收集效率和效果良好;并且划分设置有垃圾收集装置和浮油回收装置4,实现同时收集漂浮固废和浮油,达到垃圾收集彻底的目的,便于后续的垃圾处理和分类回收操作;其中,配合设置废油导流腔32和吸油仓,提高废油析出效率,加快废物收集效率。
[0025]较佳地,沿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的旋转方向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周侧依次设置有兜废工位、滤水工位、滤油工位及排废工位,所述浮油回收装置4对应所述滤油工位设置;合理划分各个具体工位,便于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在旋转的过程中依次进行兜废

滤水

滤油

排废工序,提高垃圾收集和分类回收的便捷性和有序性。
[0026]较佳地,若干组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按间隔距离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外周面,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的弧度方向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的旋转方向相同,便于垃圾进入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内部,提高收集容量和效率,并且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按间隔距离密布有若干第一滤水孔31,便于水由所述第一滤水孔31快速流出,垃圾最终置于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内。
[0027]具体地,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包括垃圾收集入口、垃圾存放弧斗及废油流出槽,所述废油流出槽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垃圾由所述垃圾收集入口进入,滤水后垃圾置于所述垃圾存放弧斗中,此时废油经由所述废油导流腔32流至所述废油流出槽排出。
[0028]进一步地,于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的边缘按间隔距离延伸设置有若干垃圾扒爪,提高垃圾收集便利性和效率。
[0029]具体地,所述废油导流腔32蜿蜒设置于所述垃圾存放弧斗的内表面,且所述废油导流腔32与所述废油流出槽连通。
[0030]具体地,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的横截面长度自上至下渐小,极大地提高垃圾收纳容量。
[0031]较佳地,于所述排废工位设置有垃圾输送装置,所述垃圾输送装置包括对接设置的输送带51和垃圾回收箱52,所述输送带51对应所述垃圾存放弧斗设置;当所述垃圾收集弧仓3移至所述排废工位时,垃圾掉落至所述输送带51上,最终被传送至所述垃圾回收箱52中。
[0032]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回收箱52的底部按间隔距离密布有若干第二滤水孔,便于水由所述第二滤水孔快速流出,便于后续的垃圾处理和分类回收操作。
[0033]本技术在工作时,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装置本体1旋转,驱使所述垃圾收集弧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本体、旋转驱动装置、及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若干组垃圾收集弧仓,所述垃圾收集弧仓的内表面设置有废油导流腔,贯穿所述装置本体对应所述废油导流腔设置有若干滤油孔,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有浮油回收装置;所述浮油回收装置包括吸油仓和浮油回收箱,所述吸油仓外接有真空装置,且所述吸油仓对应所述滤油孔设置有吸油道,所述吸油道连通于所述浮油回收箱,且所述吸油道的吸油方向垂直于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周侧依次设置有兜废工位、滤水工位、滤油工位及排废工位,所述浮油回收装置对应所述滤油工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垃圾收集弧仓按间隔距离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外周面,所述垃圾收集弧仓的弧度方向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垃圾收集弧仓按间隔距离密布有若干第一滤水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丞叶立国潘雪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佳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