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脊椎植入物
,具体涉及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外伤性截瘫手术,是常见得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之一,每年接受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病变的椎间盘去除,将融合装置植入,可以使用自体骨移植融合、异体骨移植融合或者替代融合装置,自体骨的来源有限,并且需要从患者体内其他部位骨骼上获取,增加了新的创伤,并且可能会存在提供不及时的缺点,异体骨移植费用高昂、数量有限,还存在引发排异现象的风险,替代融合装置可以实现植入后的即时稳定性、促进融合,重建并维持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目前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颈椎椎间替代融合装置目前具有较多的种类,替代融合装置的材质与形状都可能会对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效果造成影响。目前,比较常见的替代融合装置的自稳性能较差,需要额外安装椎体前方钉板进行加固用以防止融合器脱出,并且存在植入不便,不易固定,融合困难,不利于颈椎复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r/>[000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下壳体以及扣设在所述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构成容纳腔;第一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上壳体两侧的第一钉孔和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两个第一固定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钉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钉孔内,且所述第一固定钉的尖端朝向外侧;第二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下壳体两侧的第二钉孔和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两个第二固定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钉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钉孔内,且所述第二固定钉的尖端朝向外侧;以及推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推动块和贯穿所述外壳体侧壁的推动杆,所述推动块两侧对称设置有斜面,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固定钉和所述第二固定钉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斜面上,所述推动杆顶推所述推动块并借助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固定钉和所述第二固定钉的配合,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钉沿所述第一钉孔向外移动,并同时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钉沿所述第二钉孔向外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睿,刘黛,王政,张迪,李瑶,李浩然,张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